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背后的深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4 16:14 2

摘要:近日,一段仅7分钟的胖东来采访视频,在全网掀起轩然大波——单平台播放量破3亿,点赞超400万,评论区里,打工人盼着能进胖东来工作,创业者忙着抄经营模式。

人民日报7分钟采访胖东来:别只看“神仙企业”,这3个信号才是关键!

近日,一段仅7分钟的胖东来采访视频,在全网掀起轩然大波——单平台播放量破3亿,点赞超400万,评论区里,打工人盼着能进胖东来工作,创业者忙着抄经营模式。

但如果你只把这当成一次普通的“企业表扬”,那就太浅了。在人民日报的镜头下,胖东来的爆火从来不是偶然,而是给所有企业老板、创业者,乃至整个民营经济,递出了3个值得深思的信号。

信号1:对员工“抠门”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采访里,记者问于东来:“如何定义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他的回答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每个人都该有尊严地工作,不是机器,更不是牛马。”

这句话的背后,是胖东来实打实的行动:

- 压缩工时:从过去的十几个小时,减到5-7小时,员工下班能喝咖啡、看电影,有时间享受生活;

- 高薪福利:保洁员月薪能拿9000元,95%的利润全部分给员工,不用靠“画饼”留人心;

- 平等尊重:于东来见员工会主动说“你好”,门店里没有“上下级的架子”,只有互相尊重的协作。

反观当下不少企业:给员工开2000-3000元的工资,却要求24小时待命,下班要回消息、盯客户;社保能省就省,年终奖拆成分批发放,用金钱捆住员工的自由;嘴上说着“员工是家人”,行动上却把人当“工具”。

于东来早就点透了:“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要是连生活的时间都没有,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当企业把员工当“人”,员工才会把公司当“家”;可若一味压榨,只会陷入“员工敷衍→客户不满→生意下滑”的恶性循环。

信号2:“套路顾客”的生意,走不长远

“想过把胖东开来遍全国吗?”面对这个问题,于东来叹了口气:“我有精神洁癖,一切必须向善,坚守品质。”

这句话藏着胖东来的“生意经”,也戳穿了很多行业的“潜规则”:

- 别人卖临期品、搞“满减套路”,胖东来坚决不卖临期食品,不缺斤少两,促销活动简单直白;

- 别人抱怨“消费降级,顾客不买单”,胖东来周末门店挤到进不去——不是老百姓不愿花钱,是太多商家把“糊弄”当生意经;

- 于东来不想“动别人的蛋糕”,却想让消费者知道:“超市本该是这样的,顾客本该被尊重。”

现在很多老板总把“生意不好”怪大环境,却从不反思: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偷工减料了?价格是不是虚高了?服务是不是敷衍了?胖东来的火爆证明:把顾客当“回事”,顾客才会用钱包给你投票;若总想着“套路”,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信号3:有“家国情怀”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采访里最让人破防的,是于东来聊起给边疆战士捐物资的片段。他说:“那些人为了国家留在边疆,把孩子和未来都留下了,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事,让员工懂国家、有使命,这才是企业该有的担当。”

不止如此,胖东来还计划优先安排退伍兵就业,让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只盯着“赚钱”,还要扛起社会责任。于东来不像个“企业家”,更像个“领路人”——他把95%的利润分给员工,是为了让大家过得更好;他投身公益、心系边疆,是为了让善的能量传递下去。

对比那些“一边压榨员工,一边拿员工的血汗钱做慈善博名声”的老板,于东来的格局显而易见:真正的好企业,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多少人过得更好;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能带动多少人一起向善。

人民日报采访胖东来,从来不是“夸一家企业”,而是给所有老板提了个醒:

- 对员工,少点算计,多点尊重;

- 对顾客,少点套路,多点实在;

- 对社会,少点自私,多点担当。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像胖东来一样,把“人”放在第一位,把“善”刻进骨子里,员工能有尊严地工作,顾客能放心地消费,社会能充满温暖的能量,这样的经济,才是有活力、有未来的经济。

为胖东来点赞,也盼着更多企业能跟上——毕竟,只有把“人”放在心上,路才能走得长远。

来源:留学百事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