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败军俘虏,后来成为英雄士兵,刘伯承说,他抵过国军一个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3:11 4

摘要:一九四六年十月的一个傍晚,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的某个排正在吃晚饭,炊事班刚把热气腾腾的玉米面饼子抬上来,一个瘦高个的老兵却蹲在墙角,把自己碗里那几块咸菜扒拉到旁边新兵的碗里,那个小战士红着眼睛不肯要,老兵咧嘴一笑说,俺叫王克勤,比你早来几天,你喊我老王

一九四六年十月的一个傍晚,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的某个排正在吃晚饭,炊事班刚把热气腾腾的玉米面饼子抬上来,一个瘦高个的老兵却蹲在墙角,把自己碗里那几块咸菜扒拉到旁边新兵的碗里,那个小战士红着眼睛不肯要,老兵咧嘴一笑说,俺叫王克勤,比你早来几天,你喊我老王就行,谁都想不到,这个看着普普通通的老兵,一年前还是国民党军整编八十五师二五五团的机枪班长,这会儿正被刘伯承看作是**“能顶一个旅”**的人物。

王克勤头一回上战场是1939年在湖北老河口,那年他19岁,是被国民党军抓的壮丁,从扛子弹箱到扛机枪,他花了七年才混上个机枪班长,这七年里挨了长官数不清的皮带,也亲眼看着同乡小张被督战队一枪托砸碎了后脑勺,1945年10月邯郸战役打响,国民党军败得一塌糊涂,王克勤和全连的人在滏阳河边被解放军给围了,那天晚上雨下得很大,他抱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缩在战壕里,心里正琢磨是拼了还是投降,解放军的喊话传了过来,“弟兄们,放下武器,保证不杀”,他哆哆嗦嗦地举起手,雨水顺着枪管往下流,也把他那七年的旧身份给冲没了。

俘虏营就设在邯郸郊区的村子里,王克勤以为自己小命不保,没想到竟然吃上了七年来头一顿饱饭,热乎乎的高粱米饭炖南瓜,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一个姓李的指导员拍着他肩膀说,老哥,你机枪玩得这么好,愿不愿意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干,那一刻,王克勤想起了阜阳老家的娘,又想起自己这些年活得跟牲口没两样的日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俺干!”。

加入解放军后的第一仗是平汉路阻击战,王克勤分到六纵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营二连当机枪射手,战斗开始前,他习惯性地把机枪脚架往土里埋,这是国民党军的老一套,能防着机枪后坐力乱跳,旁边一个十八岁的小战士学他的样,结果一紧张把脚架给插歪了,王克勤没像以前的长官那样抬脚就踹,反倒蹲下来手把手地教,“小兄弟,打仗不能光靠蛮力,得动脑子”,这一教,就教出了后来全军都有名的“王克勤教学法”。

1946年初部队在鲁西南整训,王克勤提了排长,他发现排里三十多号人,一半是跟他一样的“解放战士”,一半是刚参军的新兵蛋子,互相看不顺眼,解放战士嫌新兵拖后腿,新兵骂解放战士是“国民党狗腿子”,王克勤把全排人拉到打谷场上,先让解放战士讲在国民党军里怎么挨打,又让新兵说家里怎么被地主欺负,说到伤心的地方,三十多条汉子哭成了一片,从那以后,他搞出了**“思想互助、技术互助、生活互助”的三互助带兵方法**,解放战士教新兵打枪扔手榴弹,新兵帮解放战士认字写家信,晚上站岗两个人一班,一个盯前面一个盯后面。

这套法子在定陶战役里真管用,1947年7月10日黄昏,六纵奉命强攻定陶城西关,王克勤排是主攻,城墙上国民党军的机枪火力特别猛,新兵李二牛头回上战场吓得尿了裤子,王克勤把他按在自己身后,抱着机枪一边打一边喊,“二牛!记着俺教你的三点一线!”,李二牛哆哆嗦嗦开了第一枪,还真把城墙上那个机枪手给打掉了,这一下全排的劲儿都上来了,趁着火力空当,王克勤带着爆破组爬过去,把炸药包塞进了城门洞,轰的一声巨响,西关城门被炸开一个三米宽的大口子,后面的部队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去,打完了一数,王克勤排干掉了一个加强班,自己这边一个人都没伤亡。

刘伯承在战役总结会上专门提到了,“王克勤一个排,抵得上国民党军一个旅的战斗力!”,这话很快就在全军传开了,可谁都没想到,这竟是王克勤最后一次听到首长的表扬,7月14日,部队在六营集地区追敌人,王克勤带着全排沿着公路往前搜,路过一片玉米地的时候,突然飞来一颗子弹,正好打中他的左胸,战士们围上来的时候,他指了指胸前的口袋,“信……给俺娘……”,口袋里是还没寄出去的家信,信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娘,儿在共产党这边,活得像个人了”。

王克勤牺牲的消息传到野战军司令部,刘伯承少有地发了火,一拳砸在地图上,“给我接十八旅!这个兵,我要给他记特等功!”,7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登了刘伯承亲手写的悼念文章《悼念王克勤同志》,里面写着,“他从一个被解放的国民党士兵,成长为自觉为人民利益奋斗的英雄,这种转变本身就是对国民党军的最大打击”,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追悼会上,全排战士列队鸣枪给他送行,李二牛抱着那挺捷克式轻机枪,枪托上还刻着王克勤教他的标尺记号,他突然就懂了,老王教的不光是打枪,更是教人怎么像个人一样活着。

三个月后,王克勤排被命名为**“克勤排”**,他的三互助经验被写进了《解放军步兵操典》,直到现在,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学的还是“王克勤带兵法”,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当年王克勤排里的新兵李二牛,已经是渡江先遣营的营长了,他在战地日记里写,“过江前一晚,我梦见老王站在船头,还是那口皖北话,‘二牛,替俺看看江南的老百姓过得咋样’”,而王克勤的老母亲,一直到1951年才收到儿子那封染了血的信,信封在一个写着“革命烈士”四个大字的牛皮纸袋里,今天,在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王克勤的墓碑前常年都摆着两碗高粱米饭和炖南瓜,就像他当年在俘虏营吃到的第一顿饱饭,墓碑后面的那棵青松,已经长得比人还高了。

参考文献:

1. 刘伯承:《悼念王克勤同志》,原载《人民日报》1947年7月18日第1版

2. 《晋冀鲁豫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195页

3. 王克勤排老兵李二牛口述记录,载《老兵记忆》第3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

来源:如果你也听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