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仰光省和勃固省已开始收割新季雨季稻,品种包括“90天”、“吞布”等早熟稻。每100箩(50磅/箩)的收购价最低为90万缅币,最高仅105万缅币。
缅甸新季雨季稻已开始收割,但每100箩稻谷最高仅能卖到105万缅币,导致农民面临亏损。
目前,仰光省和勃固省已开始收割新季雨季稻,品种包括“90天”、“吞布”等早熟稻。每100箩(50磅/箩)的收购价最低为90万缅币,最高仅105万缅币。
一位来自仰光省克延镇的农民表示:“8月18日在克延镇,若直接运往碾米厂,每100箩能卖到110万缅币,但田间收购价仅100万缅币。价格取决于稻谷品质,但当前行情远低于预期,今年农民将严重亏损。投入成本高,利润却为零甚至负。雨季洪涝和虫害导致减产,部分农田甚至被迫放弃收割,只能直接用机械毁掉。”
今年雨季稻种植成本大幅上涨,包括耕地机械费、插秧费、人工费、化肥和农药价格等。此外,暴雨导致农田被淹,部分农民不得不重新播种两次,加上收割机费用上涨,每英亩种植成本已达约70万缅币。
一位勃固省农民称:“尿素化肥每袋起价12.5万缅币,15%含量16万缅币。今年所有成本都在涨。播种时遇洪涝,被迫重播两次。按当前稻价,连成本都难收回。每英亩需产80箩才能保本,若仅产50箩,必然亏损。因此只有每100箩价格最低获150万缅币左右,农民才能获利。”
2024年同期,每100箩稻谷最低价为165万缅币,而今年同比暴跌65万缅币。此外,去年积压的旧稻谷也因需求低迷价格持续走低。
勃固省卑缪镇的农民表示:“价格混乱,买家稀少,中间商压价严重,交易艰难。”
由于市场低迷,农民被迫赊销稻米,甚至以分期付款方式出售碾米。部分农民还遭遇欺诈,无法收回货款。
稻价下跌的主要因素包括:跨省运输限制、米市需求萎缩、物流成本上升等。
来源:知识无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