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高温少雨91%,一场暴雨解周口燃眉之急!玉米在“咔咔”喝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4:45 4

摘要:连续30多天没一滴有效降水,气温比常年高4.2℃,降水量少91%——周口大地渴得快要冒烟时,一场及时雨终于从天而降。

久旱逢甘霖!周口暴雨解旱渴,玉米地里响起“咔咔”喝水声

连续30多天没一滴有效降水,气温比常年高4.2℃,降水量少91%——周口大地渴得快要冒烟时,一场及时雨终于从天而降。

“这场雨来得太及时了,我家玉米地终于不用浇第五遍水了!”周口搬口乡农民阿文望着久旱逢甘霖的玉米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刚刚过去的八月上旬,周口迎来了一场期盼已久的暴雨。郸城县气象台紧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3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

对于已经抗旱一个多月的周口农民来说,这场雨无疑是天降甘霖。

干旱煎熬,持续高温创历史纪录

自6月下旬起,周口就陷入了罕见的“无水之困”。气象数据显示,这期间当地平均气温偏高4.2℃,降水量偏少91%,均创历史新高。

全市10个县区中,9个达到特旱等级,庄稼在烈日下几近干枯。农民们每天顶着40℃以上的高温浇地,体力消耗巨大。

巩义市种植大户冯坚承包了5000多亩地,每天泡在田里抗旱,智能喷灌24小时不停运转。“再不下雨,我就得浇第五遍水了!”这是暴雨来临前冯坚的心声。

及时降雨,暴雨落下

8月6日,期盼已久的暴雨终于降临周口。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预警信息。

郸城县气象台紧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3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太康县也跟进橙色预警,过去3小时已降雨50毫米。

河南省气象台同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新乡、三门峡、洛阳等地都受到影响,最大小时降水量达70-100毫米,还伴有雷暴大风。

淮阳区气象局抓住时机,在王店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全区普降中雨8.5毫米。科技与自然力量的结合,显著提高了降雨效率。

农民喜悦:终于不用再浇第五遍水

暴雨带来的不仅是水源,更是希望和解脱。

阿文家有3亩玉米地,已经浇了四遍水。雨一来,他欣喜地表示:“幸亏雨来了,家人再不用为浇地发愁了。”

冯坚在雨停后立即带团队吃饭庆祝:“地被浇得很透,抗旱大战落幕了!”接下来,他终于可以推进因干旱而延迟的播种工作。

社交平台上,河南网友纷纷分享降雨照片和喜悦心情。这场雨不仅缓解了土壤干旱,更缓解了农民心理的焦虑。

持续挑战:出伏后高温再临

然而,早情缓解后不久,周口又迎来了新一轮高温天气。

据周口市气象台报告,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连日来周口持续38℃到39℃晴热天气。8月22日,最高气温达到40℃左右。

气象部门持续发布高温预警。立秋以后气温仍然持续达到38℃以上,在周口历史上较为少见。

原因是副高与往年相比北抬时间早了10多天,导致雨带在周口停留时间大幅缩短。

科学应对:一喷多促保丰收

面对旱情缓解后的持续高温,当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目前周口玉米等秋作物已进入灌浆期,水肥需求量大。气温偏高导致土壤失墒快,需要做好水肥调控。

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地正在开展“一喷多促”工作,安排农技员下乡宣传抗旱补救措施。

河南省财政累计下拨抗旱资金2.6亿元,用于机井维修、抽水和农田保灌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极端天气常态化

周口的旱情并非孤例。今年春天,全国大范围出现“暖、干”气候,多地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

3月下旬起,华北、黄淮干旱迅速扩展。到4月中旬,全国中旱及以上面积已超200万平方公里,特旱近50万平方公里。

专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气温上升正在改变地球上水的循环模式。

人类未来可能要面对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过去的应对经验正在失效,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应对机制。

暴雨过后,周口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有所缓解。23日“处暑”节气后,最高气温开始回落至36℃左右,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降水。

尽管雨量偏少,对农业旱情的缓解影响有限,但这场及时雨为周口农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玉米在雨水中“咔咔”地喝水,农民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来源:博学的玖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