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谁还怀念?”——刷到这句话,脑子里嗡一下。
“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谁还怀念?”——刷到这句话,脑子里嗡一下。
真怀念的,不是饿肚子,是饿肚子时隔壁婶子递来的半块红薯。
可要是红薯都接不上,这“人情味”就成了刀子,越回忆越疼。
有人把过去拍成滤镜:低矮平房、邻里串门、小孩疯跑。
滤镜外,漏雨的屋顶、排队挑水、冬天没煤球,全被裁掉了。
对真过过苦日子的人,这不是怀旧片,是恐怖片重播。
穷的时候,差距小。
大家都穷,反倒安心。
现在楼高了,电梯里一低头,手机跳出别人晒的豪车,瞬间被提醒:原来穷得更显眼了。
于是有人开始怀念“差距小”的年代,其实只是怀念“不被比较”的幻觉。
心理学说,怀旧是止痛片。
工作黄了,感情崩了,大脑自动剪一段“当年虽然穷,但笑得多”的片段,给当下止痛。
可止痛片不治骨折。
真穷过的人一听就翻白眼:那段日子要是真那么好,咋没人想回去住?
电视里的复古市集、老歌串烧,卖得是“氛围”。
观众跟着哼两句,好像回到小时候。
可小时候买不起汽水的人,听见玻璃瓶碰撞声,第一反应是“退瓶能换两毛钱”,浪漫瞬间破功。
所以,别急着嘲笑“怀念穷”的人,也别硬拉穷人共情。
怀旧不是统一答案,它像一块多棱镜,有人看见光,有人只看见割手的棱角。
真要问该怎么聊过去?
先把滤镜关掉。
把漏雨的屋顶、半块红薯、邻居的叹气都摆上桌,再谈怀念不迟。
来源:小星星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