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舒沐的研发之旅始于2011年,自启动之初即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历经13年持续攻关,终于在2024年10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万众期待的乙肝创新药,降价了!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2025年医保目录,全球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新舒沐)重磅入选。
去年10月新舒沐刚获批时,上千元每瓶的售价让不少患者感到压力。如今凭借国家医保谈判的“以量换价”,该药价格直接被锁定在约12.5元/片,降幅近70%。
这意味着,全国需长期用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经济压力显著减轻,更多患者能够平稳地坚持治疗。
01 十三年磨一剑的普惠之路
新舒沐的研发之旅始于2011年,自启动之初即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历经13年持续攻关,终于在2024年10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定项之初,中国慢性乙肝治疗深陷“仿制药为主、原研药天价”的困境。当时临床常用的乙肝治疗药物恩替卡韦,其原研药每月药费高达千元,完成2.5年疗程需花费约3.3万元,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沉重负担。
在此背景下,新通药物(新舒沐原研公司)以超前战略眼光,布局创新药的研发项目。值得强调的是,当时肝靶向技术在全球领域都处于技术空白,连成熟的研发路径都极为稀缺。这是一次真正“从0到1”的冒险。
13年磨一剑,新舒沐的上市一举打破乙肝治疗领域的技术僵局。更具突破性的是其临床价值:在III期试验中,4例经传统乙肝药物治疗后仍处于低病毒血症(LLV)状态的患者,在换用新舒沐治疗后,全部在48周内转阴。
这一结果不仅标志着,新舒沐为应答不佳的LLV患者开辟出全新的治疗路径,更意味着曾被视作“不可能”的临床瓶颈迎来突破。
02 肝靶向技术撕开治疗盲区
专家分析,这份突破源于一项独辟蹊径的HepDirect™肝靶向技术——与传统药物全身暴露、毒性较高不同,新舒沐在体内循环时,会以无活性“前药”形式存在,以减少对血液和胃肠道的影响,进入肝脏后才会被激活并释放有效成分。临床数据显示,该药在HBeAg阴性人群中的抑制率高达97.9%。
正是这种“精准靶向肝内”的特性,让新舒沐直击传统药物难以触及的治疗盲区,实现对肝内病毒的高精度清除。而这种“定向作用于肝脏、减少全身负担”的技术思路,也为更广泛人群的肝脏健康维护提供了启发。
毕竟,在现代生活节奏下的肝脏早已不堪重负,因长期熬夜、饮酒和高脂饮食,超90%人群等问题面临肝负荷累积,护肝需求日益凸显。受到新舒沐类靶向技术的启发,香港生物科技公司TS将其应用于护肝产品研发,推出“靶向融脂+肝功修复”双策略的创新护肝产品“倍-清-肝”。
产品信息显示,其中的二氢杨梅素通过靶向机制直达肝内,一方面调节脂肪代谢、加速脂滴分解,另一方面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实现精准融脂;四氢姜黄素则定向作用于受损肝细胞,通过抗炎、抗氧化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两者形成“融脂-修复”的协同闭环。
据主流媒体报道,该产品用户中,超70%反馈肝功能关键指标ALT改善,同时睡眠质量提升。因其针对熬夜、应酬等场景的防护作用,在江浙沪、珠三角等高压地区尤其受35—65岁高净值人群青睐。一位上海互联网从业者反馈:“平时加班多、应酬也少不了,坚持用下来,体检时ALT指标稳了,整个人也没那么容易累。”
03政策托举创新药普惠落地
乙肝治疗是全球医学界的硬骨头,新药研发更是“九死一生”的险路。据行业数据,一款乙肝创新药从立项到上市,平均研发周期超12年,资金投入常达10亿元以上,而最终能通过临床试验、成功获批的不足10%。
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成熟,“高价创新”正逐渐走向“普惠”。从TDF纳入国家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到80%的商保创新药通过初审,政策机制正通过医保谈判、动态调整机制、“双通道”等政策,持续打通创新药普惠化的"最后一公里"。
或许正如《人民日报》所言:“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平等享受生命的馈赠。”
来源:巴哥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