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一任总统令人意外?特朗普火速点名,接班人浮出水面,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好是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3 19:30 3

摘要:特朗普在多次公开场合给出罕见明确表态——不谋求在本届任期之后继续出任总统;另一方面,他把目光抬手就落在副总统万斯身上,用“最有可能”“最受青睐”这种不留情面的词,直接抬进接班人候选名单里,还把国务卿鲁比奥点名成“可能的合作搭档”。党内氛围也给了回声:共和党基层


据报道,特朗普在多次公开场合给出罕见明确表态——不谋求在本届任期之后继续出任总统;另一方面,他把目光抬手就落在副总统万斯身上,用“最有可能”“最受青睐”这种不留情面的词,直接抬进接班人候选名单里,还把国务卿鲁比奥点名成“可能的合作搭档”。党内氛围也给了回声:共和党基层支持里,万斯的呼声在多份民调中处于领先区间,鲁比奥紧随其后,不过差距不算小。

把这些碎片拼起来,至少能得出一个稳妥判断——特朗普在启动一场有控制的权力交接试运行,不急着拍板,但在塑形。斯究竟靠什么“挤掉”鲁比奥,拿到“接班人”的台阶?这不只是个人简历的花活,更多是路线与权力结构的贴合。

先从“路线相容性”说起。万斯从《乡下人的悲歌》走进全国政治视野,他的叙事抓住的是美国“铁锈地带”的身份焦虑,跟MAGA情绪是一路气质:逆全球化、重制造、反大企业跨国套利、怀疑军事干预、“美国优先”落到具体利益分配。特朗普需要的是能把这套语言再讲八年、讲得更狠、讲得更稳的人。鲁比奥在这点上够不够硬?他强,但有回旋余地,政治手腕老到,适合外交棋局的腾挪;万斯更像一把直锤,砸下去舍得负面舆论,也敢扛反弹。在特朗普这里,路线纯度比圆滑度更值钱。

再看“权力生态”。鲁比奥立足传统建制派资源,多年国会与国务院的堆栈让他能和欧洲、拉美体系做精细分工;万斯则把科技资本、草根动员、产业政策这三块黏在一起。硅谷右翼这条脉,特朗普近期与马斯克分道扬镳之后,必须找新的接口;万斯的角色恰好能填这个空,又不至于被资本“反向牵引”。从资金、传播、叙事,到政策执行的“硬化”,他都更像一根能把MAGA能量导入制度的铜管,而不是只会在造势大会上喝彩的扩音器。

外交与安全的“控制性冒险”。对乌援助价值被质疑、与泽连斯基场面失控、对欧洲“价值观捍卫”的冷处理。这些动作看着激进,但目标并不复杂:削欧洲的“情绪账”,逼欧洲为自身安全多掏腰包,把资源抽回印太与本土产业。

配合阿拉斯加会晤对俄的压舱,既不是对普京的示好,也不是断崖式对抗,而是用停火框架置换美国的全球资源再分配。一旦乌克兰战场降温,北约得自己买单,美国的注意力与预算就可以更集中地指向亚太。这张图,万斯是懂的,而且愿意执行。

万斯的“现实主义”表态容易被读成“收缩”,仿佛美国要从全球战场撤离。真要拿放大镜看,他做的是“删繁就简”:在欧洲淡化“价值叙事”,转而用停火框架换资源,在印太把“直接军事介入”的高风险方案换成“区域紧急库存”“军援预置”“供应链军民融合”这种可持续消耗的打法。也就是说,少打硬仗,多打持久战、代理战、体系战。

科技封锁方面,万斯与鲁比奥是一对能把“规制+产业政策”合体的搭档。前者擅长讲“国家能力”的升级,把工业政策合法化、预算化,后者擅长在国会、外交口径上收拢跨党派共识。两人联手的结果,不会是喧嚣的口号,而是制度流水线:出口管制更“分层”、长臂管辖更“精准”、供应链去风险更“微观”。芯片、AI、量子、关键矿产,是明确要被“绞链”的四个节点。

回到起点,再回答开头那句问号:万斯被点名,对其他美国紧盯的国家到底是好是坏?如果只用一个词,我会选“更难”。不是更危险,而是更难缠。危险来自误判,难缠来自体系。眼下的信号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正从“强刺激”跨入“稳加压”,从舞台化走向制度化。对我们而言,真正的考题不在于一次峰值冲突能不能扛,而在于十年尺度的制度比拼:核心技术的耐力、产业链的柔韧、军事体系的成本优势、国际叙事的可信度。

难缠并非无解。只要把对手的工程化节奏拆成一个个“可计算”的问题,我们的回应也可以是工程化的。把对手的每一次“稳加压”,都转化成一项“稳加固”。这不是一句鸡汤,是实打实的系统工程。

来源:湖畔锐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