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真实军营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人名、地名已做化名处理。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军营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人名、地名已做化名处理。
"团长,我要退伍。"李雪梅站在办公室门口,声音平静得让人意外。
"退伍?你开什么玩笑!"王建军放下手中的文件,不敢置信地瞪着她。
"我不是开玩笑,这是我的申请书。"李雪梅将一张纸放在桌上。
"你在这干了十七年,现在说走就走?"
"是的,团长。"
下午三点,退伍申请正式提交。当晚十一点,王建军的手机响个不停。
他颤抖着接起电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01
1995年秋天,19岁的李雪梅拖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踏进了西北某边防团的大门。
她来自河南农村,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家里根本供不起她上大学。
当兵成了唯一能让她走出山村的路。
"新兵李雪梅!"班长张伟的声音在操场上响起。
"到!"李雪梅挺直腰杆,大声回答。
"你被分配到三连二排四班,明天开始跟着执勤。"
李雪梅点头,内心既紧张又兴奋。看着眼前这片广袤的戈壁滩,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一站就是十七年。
新兵连的第一个月,李雪梅过得异常艰苦。西北的天气恶劣,白天烈日如火,夜晚寒风刺骨。她的手很快就被训练磨出了血泡,嘴唇干裂得起了皮。
"怎么样,想家了吧?"同期入伍的女兵小丽偷偷问她。
"不想。"李雪梅摇摇头,"家里比这里还苦。"
这话不假。在老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干农活,晚上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相比之下,部队的生活虽然严格,但至少能吃饱饭。
第一天站哨,李雪梅被安排在营区大门。凌晨四点的西北,寒风刺骨,她冻得直打哆嗦。
"怎么样,受不了了吧?"同期入伍的男兵小王走过来,语气里带着嘲讽,"女兵就是娇气,这点苦都吃不了。"
"我能行!"李雪梅咬紧牙关,一站就是四个小时。
当值班员来换岗时,发现李雪梅的军帽上已经结了一层霜,但她依然笔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丫头有点意思。"值班员暗暗点头。
第一个月,李雪梅承担了最脏最累的活。打扫厕所、洗衣做饭、站夜哨、搬运物资,样样不落。其他新兵抱怨连连,她却从不吭声。
有一次,食堂的下水道堵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所有人都捂着鼻子往后退,只有李雪梅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去疏通。
"雪梅,让别人去吧,这太脏了。"班长张伟看不下去了。
"没事,我不怕脏。"李雪梅继续忙活着,直到把下水道彻底疏通。
"这丫头还挺能吃苦。"连长刘明华暗暗点头。
1996年春天,新兵训练结束。同期入伍的20个人,有15个被分配到了条件较好的机关连队,只有5个人留在了边防哨所。李雪梅是其中唯一的女兵。
"雪梅,你要不要申请调到后勤?那里条件好一些。"指导员关心地问。
"不用,我在这里挺好的。"李雪梅摇摇头。
"可是边防哨所条件艰苦,而且你一个女孩子..."
"指导员,我不怕苦。"李雪梅的语气很坚决,"既然组织分配我到这里,我就一定能胜任。"
指导员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但是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
李雪梅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第一年的冬天特别难熬。边防哨所地处偏远,补给困难,蔬菜经常断供。李雪梅和战友们只能靠咸菜和罐头过日子。
"要是能吃上新鲜蔬菜就好了。"小兵们经常这样感叹。
李雪梅听在心里,开始琢磨在哨所附近开荒种菜。她利用休息时间,在营区后面开垦了一小块地,种上了白菜和萝卜。
"雪梅,这地这么硬,能种出菜来吗?"战友们都不太相信。
"试试看吧,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那块小菜地竟然真的长出了绿油油的蔬菜。虽然不多,但足够改善大家的伙食。
"雪梅真有本事!"连长刘明华高兴地说,"这菜比买的还好吃。"
从那以后,李雪梅在连里的威信大大提高。大家都觉得这个女兵不简单,不仅能吃苦,还很有想法。
02
1997年6月的一个深夜,李雪梅正在营区巡逻。这是她最喜欢的时间,夜深人静,只有她和满天的星星作伴。
突然,她发现围墙外有两个黑影在鬼鬼祟祟地活动。凭借多年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什么人!"李雪梅端起枪,大声喝道。
两个黑影听到声音,显然被吓了一跳,转身就往远处跑。
李雪梅立即拉响警报,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划破了夜空,整个营区灯火通明。
"报告!发现可疑人员两名,已向北面逃窜!"李雪梅对着对讲机大声报告。
"收到!立即组织追捕!"值班室传来紧急指令。
十分钟后,巡逻队在距离营区两公里的地方抓获了两名企图偷盗军用物资的不法分子。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详细的营区布防图和一些奇怪的设备。
"如果不是李雪梅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团长王建军在总结会上这样说,"这两个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对我们的布防情况了如指掌。"
原来,这两个人是境外间谍组织派来的,企图窃取军事机密。李雪梅的及时发现,挫败了一起严重的间谍活动。
一个月后,李雪梅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嘉奖。在全团大会上,团长亲自为她颁发奖章。
"李雪梅同志警觉性高,反应迅速,为保卫国家机密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团里给她的评价。
台下掌声雷动,李雪梅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想,这次一定能够提干了。
"雪梅表现不错,应该考虑提拔一下。"连长刘明华向营长建议。
"再看看吧,她还年轻。"营长的回答让刘明华有些意外。
与此同时,比李雪梅晚入伍两年的小张,因为在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被提拔为班长。
"怎么是他?"李雪梅心里有些不平衡,但她什么也没说。她告诉自己,也许是自己资历还浅,再等等就好了。
1998年春天,边防团接到紧急任务,要在三天内完成一项重要的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
李雪梅主动申请参加突击队。那三天里,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第二天晚上,山洪突然爆发,工地附近的河水暴涨,三名正在河边作业的地方群众被困在河心的小岛上。
"救命啊!救命啊!"呼救声在夜空中回荡。
"水太急了,很危险!"有人说。
"得想办法救人啊!"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李雪梅已经脱掉外套,纵身跳进了湍急的河水中。
"雪梅!太危险了!"班长张伟大声喊道。
但李雪梅已经游向了河心。激流冲撞着她的身体,几次差点把她冲走,但她咬牙坚持,一点点游向被困人员。
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李雪梅成功地将三名被困群众一个一个背到了岸边。当她筋疲力尽地爬上岸时,嘴唇已经冻得发紫,浑身控制不住地颤抖。
"快!快送医院!"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她抬上军车。
"李雪梅同志舍己救人,体现了军人的崇高品质。"这是团里给她的第二次评价。
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后,李雪梅回到了连队。她满心期待着这次能够得到提拔。
然而,等来的依然是一纸嘉奖令。这次被提拔的是比她晚入伍三年的小王。
"为什么?"李雪梅终于忍不住问连长。
"这个...上面有上面的考虑。"刘明华支吾着,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
"是因为我是女兵吗?"
"不是的,雪梅,你别多想。机会总会有的。"
"那什么时候才会有?"
刘明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那天晚上,李雪梅一个人坐在宿舍里,看着手中的嘉奖令,心里五味杂陈。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03
1999年到2009年,整整十年时间,李雪梅眼睁睁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战友超越了她。
小张从班长升到排长,再升到副连长。小王从班长直接跳到了营部参谋。就连1998年入伍的小刘,也在2005年被提拔为班长。
而李雪梅,依然是那个普通的列兵。
这十年里,她立功的次数数不胜数。每一次执行任务,她都冲在最前面;每一次遇到困难,她都第一个站出来。但是,这些似乎都没有改变什么。
2000年,边防团接到任务,要在边境线上建立新的观察哨。任务艰巨,需要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连续作业两个月。
"这次任务很苦,谁愿意去?"连长问。
"我去!"李雪梅第一个举手。
在高原上的两个月,李雪梅和战友们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建起了一座坚固的观察哨。她因为出色的表现,再次获得嘉奖。
2001年,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李雪梅主动申请参加支援任务。在枪林弹雨中,她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两名受伤的战友。
"雪梅,你太拼命了。"医生给她包扎伤口时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李雪梅淡淡地回答。
2002年,一场沙尘暴袭击了边防哨所,通讯中断,给养断绝。李雪梅和另外三名战士被困在哨所里整整一个星期。
当救援队到达时,发现其他三个人都已经奄奄一息,只有李雪梅还在坚持执勤。她硬是靠着惊人的意志力,保证了哨所一周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简直是奇迹。"救援队长感叹道。
李雪梅再次立功,但依然没有得到提拔。
2003年,李雪梅又一次立功。那天晚上,她在巡逻时发现了三名迷路的登山游客。当时气温零下二十度,三人都出现了严重的冻伤症状。
"你们先进屋暖和一下,我去叫医生。"李雪梅将三人带到哨所,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他们披上。
整整一夜,李雪梅照顾着三名游客,为他们泡热水、找药品、联系救援。她自己却冻得浑身发抖,但始终没有休息过一分钟。
直到第二天下午,救援队才赶到。
"谢谢你,解放军同志!"三名游客含着眼泪向李雪梅告别,"如果没有你,我们三个人都没命了。"
这次立功后,李雪梅满心期待能够得到提拔。她觉得自己这次的表现足够突出,应该能够得到认可。
然而,等来的依然是一纸嘉奖令。
"李雪梅,你表现很好,但是..."连长刘明华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
"没什么,你继续努力。"
李雪梅开始感到迷茫。她不明白,到底要怎样才能得到提拔。
2004年,边防团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李雪梅被选中参加"蓝军"部队,负责侦察和破袭任务。
在为期一个月的演习中,李雪梅表现得异常出色。她带领小组成功渗透到"红军"后方,摧毁了多个重要目标,为"蓝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雪梅的战术素养和执行能力都很强,是个难得的人才。"演习总指挥这样评价她。
演习结束后,李雪梅再次被嘉奖。但是,提干的机会还是与她擦肩而过。
"为什么总是这样?"李雪梅对着镜子问自己。镜子里的她,已经从19岁的青春少女变成了29岁的成熟女性。
2005年,边防团协助地方公安破获了一起重大走私案。李雪梅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那天,她在例行巡逻时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车辙印。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她判断这些车辆可能是走私分子使用的。
"这些车辙印很新,而且重量明显超载。"李雪梅向上级报告。
经过连续三天的跟踪观察,李雪梅发现了走私分子的藏匿地点。在她提供的线索帮助下,公安部门成功捣毁了一个跨国走私集团,缴获赃物价值超过2000万元。
"李雪梅记三等功一次!"在全团大会上,团长王建军亲自为她颁发奖章。
台下掌声雷动,李雪梅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以为,这次一定能够提干了。
然而,两个月后,提干名单公布,李雪梅的名字依然不在其中。
那天晚上,李雪梅一个人跑到了营区后面的山坡上,对着满天的星星大哭了一场。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她仰天长啸。
同期入伍的战友们,有的已经转业离开,有的升到了连长、营长的位置。只有她,还在原地踏步。
"雪梅,你不觉得奇怪吗?"同班的女兵小丽私下里问她。
"什么奇怪?"
"你立了这么多功,为什么就是不提干?"
李雪梅沉默了。她也想知道为什么,但是没有人能给她答案。
0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边防团,所有人都震惊了。
"我要去救灾!"李雪梅第一时间向连长申请。
"雪梅,那里很危险..."
"正因为危险,所以更需要我们去。"李雪梅的语气很坚决。
三天后,李雪梅和其他30名战士一起,踏上了前往汶川的路程。
在灾区,李雪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惨状。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到处都是哭泣的人群。她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我们必须尽快救出更多的人。"李雪梅对自己说。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雪梅几乎没有休息过。她背着重达30公斤的救援装备,在废墟中搜救生还者。累了就在废墟旁边躺一会儿,饿了就吃几口干粮。
有一次,她在一栋倒塌的教学楼下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
但是,救援专家勘察后摇了摇头:"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坍塌。"
"那怎么办?下面的人怎么办?"李雪梅急了。
"没办法,太危险了。"
李雪梅看着废墟,心如刀绞。她知道,下面很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我下去。"李雪梅突然说。
"不行!太危险了!"队长阻止她。
"如果是你的亲人在下面,你会怎么办?"李雪梅反问。
队长沉默了。
李雪梅二话不说,系上安全绳,钻进了废墟。在狭小的空间里,她艰难地爬行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被困的人——一个12岁的小女孩。
"叔叔,我疼......"小女孩虚弱地说。
"别怕,阿姨来救你了。"李雪梅强忍着眼泪,小心翼翼地将女孩抱起。
爬出废墟时,李雪梅已经筋疲力尽,浑身都是伤痕。但是看到小女孩得救,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汶川的一个月里,李雪梅累计救出了13名被困群众,其中包括3名儿童。她因为劳累过度,两次昏倒在现场。
"李雪梅同志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这是她获得的最高荣誉。
回到部队后,李雪梅以为这次一定能够提干了。汶川救灾是全国瞩目的大事,她的表现如此突出,应该能够得到认可了吧?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提干名单上,依然没有她的名字。
"为什么?为什么总是这样?"李雪梅终于忍不住了,她跑到连长面前质问。
"雪梅,你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
"看在眼里又怎样?还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你要相信组织,机会总会有的。"
"机会?我已经等了十三年了!"李雪梅的声音颤抖着,"十三年啊,我从19岁等到32岁,我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连长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什么。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李雪梅就是得不到提拔。
05
2009年到2012年,李雪梅进入了服役的第十四个年头。她已经不再对提干抱有任何幻想,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训练时最刻苦的是她,执勤时最认真的是她,有任务时第一个站出来的还是她。
"雪梅姐,你真厉害。"新来的小兵们都很崇拜她。
"厉害什么,还不是个老兵。"李雪梅苦笑。
2010年,边防团接到上级指示,要在某个偏远哨所建立长期观察点。这个观察点条件极其艰苦,需要有人常年驻守。
"这个任务很苦,谁愿意去?"连长问。
"我去。"李雪梅还是第一个举手。
"雪梅,那里真的很苦,而且很孤独..."
"我不怕。"
于是,李雪梅又被派到了更加偏远的地方。在那个只有她一个人的哨所里,她一守就是两年。
两年里,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观察、记录、报告。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作伴,只有无边的寂静陪伴着她。
有时候,她会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只是为了听到人声。有时候,她会给家里写信,但从来不寄出去,因为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2011年春天,又一批提干名单公布。李雪梅没有抱任何希望,但当她看到名单上一个熟悉的名字时,还是感到了深深的打击。
那是2008年入伍的小王,仅仅三年时间,就被提拔为排长。
"三年......"李雪梅在心里默念着这个数字。她已经当了十六年的兵,而这个小王,只用了三年。
那天晚上,李雪梅一个人坐在偏远哨所的值班室里,翻看着自己这些年获得的各种奖章和证书。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各种嘉奖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她自嘲地笑了笑。
母亲的信这时候到了。信里说,村里的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孩子都上小学了。
"雪梅啊,你也不小了,什么时候能带个男朋友回来?"母亲在信里问。
李雪梅看着这句话,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她已经35岁了,还是孤身一人。这些年里,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部队,却忘记了自己的人生。
2012年1月,母亲突然病重。李雪梅请假回家探望。
"雪梅,你当了这么多年兵,怎么还是个兵?"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地问。
李雪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不能告诉母亲自己立了多少功,因为那样会让母亲更加不理解。
"妈,我...我已经很努力了。"
"努力?村里的小李比你晚当兵,现在都是营长了。你到底在干什么?"
母亲的话像刀子一样刺痛了李雪梅的心。她知道母亲不是故意要伤害她,但这话还是让她感到深深的羞愧。
回到部队后,李雪梅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她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
2012年2月,李雪梅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要去找团长,要一个说法。
"团长,我想问个问题。"李雪梅推开办公室的门。
"什么问题?坐下说。"王建军抬起头,看着这个在团里服役时间最长的女兵。
"我想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够提干?"
王建军愣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雪梅,你的情况比较特殊..."
"特殊在哪里?"
"这个...很难解释。"
"那就不用解释了。"李雪梅站起身,"我要退伍。"
"什么?"王建军大吃一惊,"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退伍。"李雪梅重复了一遍,语气坚决。
"雪梅,你别冲动。你在这里干了十七年,马上就要退休了,为什么要退伍?"
"因为我看不到希望。"李雪梅的声音很平静,但王建军能听出其中的绝望,"十七年了,我立了这么多功,却连个班长都当不上。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我知道,继续下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王建军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确实不明白,为什么上级对李雪梅的安排总是这么"特殊"。
"你再考虑考虑,退伍的事不着急。"
"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李雪梅的态度很坚决,"我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
深夜十一点,王建军刚要休息,手机突然响起。
"喂,王建军吗?我是军区司令部的,李雪梅的退伍申请是怎么回事?"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从未听过的严厉声音。
"啊?李雪梅...她申请退伍,我按正常程序..."王建军还没说完,电话就挂了。
不到五分钟,又一个电话打进来:"王团长,李雪梅的情况你了解吗?她为什么要退伍?"
"我...我不太清楚..."王建军的声音开始颤抖。
"马上写份详细报告!立即!"
电话刚挂,第三个电话又响起:"王建军!李雪梅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汇报?"
"重要?什么重要?"王建军完全蒙了。
"你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吗?"电话那头的声音更加严厉了。
王建军握着手机的手开始剧烈颤抖。他想起下午李雪梅离开时那个平静的背影,
忽然意识到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个在他手下服役了十七年的女兵,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汗珠从他的额头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一滴滴砸在桌面的文件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办公室里的茶杯啪的一声从他颤抖的手中滑落,摔在地上,瓷片四溅。
他瘫坐在椅子上,双手不停地发抖,整个人如遭雷击。
来源:水中荡漾的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