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河南平顶山一位老人离世后留下的"遗产"引发全网热议。史先生生前省吃俭用,甚至住院时都舍不得花钱治疗,却将毕生积蓄近10万元投入"古董收藏",最终留给家人的只有银行卡里的7.05元和一屋子经鉴定90%为赝品的"帝王玉玺""和田玉籽料"等"宝贝"。这场
8月23日,河南平顶山一位老人离世后留下的"遗产"引发全网热议。史先生生前省吃俭用,甚至住院时都舍不得花钱治疗,却将毕生积蓄近10万元投入"古董收藏",最终留给家人的只有银行卡里的7.05元和一屋子经鉴定90%为赝品的"帝王玉玺""和田玉籽料"等"宝贝"。这场"用生命收藏"的悲剧,撕开了电视购物收藏骗局的冰山一角,也让无数网友感叹:"他想给家人留金山,却换来一堆石头。"
一、省吃俭用买"古董",临终积蓄只剩7块5
62岁的史先生是平顶山某工厂退休职工,生前最大的爱好是通过电视购物购买"收藏品"。妻子回忆,他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鉴宝节目,"专家说这些玉玺能升值几十倍,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为了凑钱买"古董",史先生不仅戒掉了抽了30年的烟,连冬天穿的裤子都是捡亲戚的旧衣服改的,"他总说'等这些宝贝升值了,你们就享福了'"。
然而,当他因病去世后,家人打开被他视为"宝库"的房间时,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10斤重的"和田玉籽料"表面布满人工染色痕迹,标价8888元的"帝王生肖玉玺"经鉴定是树脂压制而成,整套"绝版纪念币"在邮币市场仅值几十元。更令人心碎的是,史先生银行卡里仅剩7.05元,而这些所谓的"古董",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养老金和积蓄。
二、电视购物设骗局,"专家"背书实为套路
史先生的女儿发现,父亲购买的"古董"均来自某地方卫视的购物频道。这些节目中,"专家"身着唐装、手持放大镜,信誓旦旦地宣称"帝王玉玺全球限量发行99套,升值空间巨大",还声称"电视台全程监督,假一赔十"。然而,当家人联系节目客服要求退货时,对方却以"收藏品不退不换"为由拒绝,甚至威胁要起诉史先生家人"诽谤"。
事实上,这类电视购物收藏骗局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2020年广电总局就曾集中停播23档违规收藏节目,揭露其"虚假鉴定""虚高估价"等套路。骗子通常通过伪造鉴定证书、虚构拍卖记录等手段,利用老年人对电视台的信任实施诈骗。更讽刺的是,史先生购买的"和田玉籽料",在某电商平台售价仅198元,且标注"工艺品,非天然玉石"。
三、家庭悲剧折射行业乱象,专家呼吁理性收藏
"这不是个案,而是老年收藏骗局的典型样本。"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指出,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收藏诈骗案件频发,骗子往往利用"高价回购""专家鉴定"等话术,诱导受害者掏空积蓄。数据显示,民间收藏市场中95%的藏品为赝品,90%的藏家最终血本无归。
面对这场家庭悲剧,史先生的女儿哽咽道:"爸爸省吃俭用一辈子,就想给我们留些值钱的东西,没想到却被骗子利用了。"目前,家人已向当地警方报案,并计划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律师提醒,此类案件中受害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三倍赔偿,但需保留完整的购买凭证和鉴定报告。
四、全民热议:当收藏变成"收殇"
事件曝光后,抖音话题#男子去世留满屋赝品古董#播放量迅速突破5000万次,网友们的评论两极分化:有人痛斥骗子"吃人血馒头",也有人惋惜史先生"缺乏基本常识"。更有细心网友发现,史先生购买的"古董"与2024年陕西咸阳破获的400万元收藏诈骗案中的藏品高度相似,均为邮币市场批发的廉价工艺品。
"收藏本是雅趣,却被骗子变成了敛财工具。"法律学者建议,老年人投资收藏前应咨询专业机构,避免通过电视购物、网络直播等渠道购买高价藏品。同时,子女应多关注父母的消费动态,"别让'尽孝'变成'尽骗'"。
【互动话题】
1.你身边有老人陷入收藏骗局吗?他们是如何被说服的?
2.如果你是史先生的家人,会选择法律维权还是自认倒霉?
3.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点赞最高的3位网友将获得《收藏防骗指南》电子书和定制反诈文创!
这场令人唏嘘的"收藏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当电视购物的"专家"不再可信,当"收藏升值"变成"收藏受骗",我们需要思考:在追求财富的路上,如何守护住那份最珍贵的人间烟火气?
来源:乐天派海燕sko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