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鼻窦炎的常见类型,与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相比,CRSwNP 的临床严重程度更高、复发率更高,也更容易出现下呼吸道合并症
引言: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鼻窦炎的常见类型,与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相比,CRSwNP 的临床严重程度更高、复发率更高,也更容易出现下呼吸道合并症[1]。当前 CRSwNP 主要通过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内镜鼻窦手术治疗[2],但仍无法完全控制疾病[3]。在诊室里,您或许曾与患者进行过这样的对话:
患者
医生,能不能不要给我开激素?听说它的副作用很大,而且治标不治本,我真是有点怕用这个药。
我理解您的顾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但您症状比较严重,鼻息肉频繁复发,口服糖皮质激素确实可以带来一定改善。但也需要您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医生
目前 OCS 在 CRSwNP 的治疗中仍具有一定地位,但因其疗效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多等问题,许多 患者可谓「谈激素色变」,临床上医生在开具 OCS 时也十分谨慎。所以每每涉及到 OCS 的应用,医患双方都需慎重选择。但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希望。
关注 OCS 治疗的「隐形危机」
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常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 OCS 治疗慢性鼻窦炎(CRS)。但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较长,需长期持续用药以维持疗效,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短期 OCS 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以及嗅觉障碍。其中,OCS 被临床推荐用于 CRSwNP 患者,尤其是伴有哮喘、严重过敏反应和非甾体抗炎药加重的呼吸道疾病(N- ERD)的 2 型 CRS 患者,以及症状较重及复发患者的短期治疗[4]。尽管 OCS 在治疗鼻息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遗憾的是,关于其适应证、使用时机、剂量、疗程以及安全性等方面,临床上尚未达成统一共识[5]。使用 OCS 治疗 CRSwNP 仍有诸多局限性问题亟待解决。OCS 疗效维持时间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一项系统综述(n = 474),评估了对比安慰剂组或无干预组,OCS 治疗 CRS 的效果。结果显示,在 2~3 周治疗周期结束时,OCS 治疗对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有所改善。然而,支持这一发现的证据质量较低,并且在 OCS 治疗期结束后的 3~6 个月,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或症状严重程度几乎没有改善[6]。此外,有研究显示对于 OCS 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在停止药物治疗后仍可能复发,并且停药时间越长,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大[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8]:现有治疗体系针对的患者群体过于庞大,各种致病因素混杂,缺乏临床表型或内在型的细化分型,更缺乏针对不同临床表型和内在型患者的治疗策略;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机制是抗炎作用,而不同内在型患者的免疫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
诊断和治疗中缺乏能够分类诊断、评估疗效或预测治疗效果的生物标记物,这使得治疗策略的优化和个性化治疗变得困难。
OCS 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OCS 的耐药性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 CRSwNP 患者对 OCS 有耐药性[3]。其背后的原因尚不明确,涉及局部(如细菌生物膜导致鼻黏膜慢性持续性感染)、全身(如患者存在 N-ERD 和胃食管反流病)以及患者自身重视不足、依从性低等多方因素[7]。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多需要手术来控制病情。虽然手术可以治愈部分鼻息肉患者或缓解其症状,但至少 20% 的 CRSwNP 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并且随访期越长,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大[7]。一项为期 12 年的随访研究发现,78.9% 的 CRSwNP 患者出现复发,其中 36.8% 需要再次手术[9]。OCS 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显示,使用 OCS 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57.6%)、高血糖(55.76%)、失眠(50%)、焦虑(23.27%)、糖尿病(23.04%)、情绪变化(21.66%)、食欲增加(12.67%)和青光眼(10.83%)等[10]。 一项纳入超过 4 万名患者的研究显示,CRSwNP 患者使用 OCS 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 不使用 OCS 患者升高 10% 。 对于未手术治疗且频繁使用(≥ 4 次)OCS 的患者不良事件风险升高 30%[11]。这些不良反应不仅显著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患者有时会将使用 OCS 相关的不良反应描述为比鼻息肉本身的症状更令人困扰的事情[10]。对于医生而言,频繁使用 OCS 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部分医生认为这增加了严重药物副作用的风险[12]。从根源破解——生物制剂正在改变治疗格局
根据《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2020)》 的定义,生物制剂的使用适应证之一是「每年需 2 个以上短疗程的全身糖皮质激素,或需长期( > 3 个月)低剂量全身糖皮质激素」[13]。 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CRSwNP 的管理或将迎来新的突破[14]。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抗 IL-4Rα 抗体司普奇拜和抗 IL-5 抗体美泊利珠单抗用于 CRSwNP 的治疗。CRSwNP 中的炎症主要涉及 T1 、T2 、T3 型免疫反应。其中上皮源性警报素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33(IL-33)和白细胞介素-25(IL-25)在炎症级联反应的顶端发挥作用,驱动多种下游通路,包括 IL-4、IL-5 和 IL-13 介导的炎症,在 CRSwNP 致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上皮源性警报素因直接作用于树突状细胞、Th2 细胞和 ILC2,导致这些细胞过量产生作为下游靶点的 IL-4、IL-5 和 IL-13,被临床关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TSLP:通过其受体 TSLPR 发挥生物学效应。在鼻息肉组织中,TSLP 的表达与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关键的 2 型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特异性结合 TSLP 可通过阻断 TSLP 与 TSLP 受体复合物的结合,从而阻止其激活免疫细胞并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3]。此外,CRSwNP 患者鼻黏液中的 TSLP 水平与影像学上疾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合并哮喘的情况相关。IL-33:通常与 TSLP 和 IL-25 协同作用。通过诱导 IL-4、IL-5 和 IL-13 的产生,推动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活化和存活。特异性结合 IL-33 可阻止 IL-33/ST2/IL-1RAcP 信号复合体的形成,并阻断包括 IL-4 、IL-5 和 IL-13 在内的气道炎症介质。
IL-25:直接刺激 2 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释放 IL-5 和白细胞介素 IL-13,这些细胞因子在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存活和活化中起关键作用,从而加剧黏膜炎症和组织重塑。
在临床应用中,生物制剂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良好。荟萃分析表明头痛、注射部位反应、结膜炎和咽炎等是生物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发生概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未报道致命不良反应[4]。生物制剂助力 OCS 减量,开启全新治疗时代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治疗指南普遍将「减少系统性糖皮质激素需求」作为评估生物制剂疗效的实验次要终点之一[4,15],说明 OCS 减量是临床治疗的需求。而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靶向炎症通路上下游靶点的生物制剂能够降低 OCS 的使用频率和剂量[3]。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我国 CRSwNP 治疗迎来了新时代,越来越多的 CRSwNP 患者及合并症患者正受益于生物制剂疗法[3]。总结
尽管 OCS 在治疗 CRSwNP 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其长期使用带来的耐药性和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临 床治疗中的主要挑战。随着 CRSwNP 治疗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剂在提高治疗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潜力逐渐受到关注,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专家点评
因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常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 OCS 治疗 CRSwNP。但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较长,需长期持续用药以维持疗效,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短期 OCS 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以及嗅觉障被临床推荐用于 CRSwNP 患者,尤其是伴有哮喘、严重过敏反应和 N-ERD 的 2 型 CRS 患者,以及症状较重及复发患者的短期治疗[4]但 OSA 具有疗效维持时间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耐药性、副作用大等局限性。患者也往往「谈激素色变」。目前关于其适应证、使用时机 、剂量 、疗程以及安全性等方面,临床上尚未达成统一共识[5]。所以每每涉及到 OCS 的应用,医患双方都需慎重选择。但近年来,随着大家对 CRSwNP 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与生物制剂的出现,CRSwNP 的管理或将迎来新的突破[14]。CRSwNP 中的炎症主要涉及 T1 、T2 、T3 型免疫反应。其中上皮源性警报素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33(IL-33)和白细胞介素-25(IL-25)在炎症级联反应的顶端发挥作用,驱动多种下游通路,包括 IL-4 、IL-5 和 IL-13 介导的炎症,在 CRSwNP 致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点评专家
孟粹达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鼻科学组委员
• 吉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吉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首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级项目 6 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 SCI 文章 12 篇,中华 11 篇,其他核心论文 20 余篇
审批码:CN-166243,过期日期:2026-08-19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内容策划:向宇
内容审核:徐梦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Bachert C, et al. Burden of Disease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J Asthma
Allergy. 2021 Feb 11;14:127-134.2.
[2]. Bachert C, et al. Adult chronic rhinosinusitis. Nat Rev Dis Primers. 2020 Oct 29;6(1):86.
[3]. Xian M, et al. Chinese Position Paper on Biologic Therapy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Allergy. 2025 May;80(5):1208-1225.
[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等. 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中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5 ,60(03):221-249.
[5]. Pfaar O, et al.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Key considerations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Clin Transl Allergy. 2025 Jan;15(1):e70010.
[6]. Head K, et al. Short-course oral steroids alone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 Apr 26;4(4):CD011991.
[7]. Chen L,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A review. Medicine (Baltimore). 2023 Nov 17;102(46):e36024.
[8]. 张罗. 展望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精准治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02):81-
84.
[9]. Calus L, et al. Twelve-year follow-up study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 Clin Transl Allergy. 2019 Jun 14;9:30.
[10]. Norelli F, et al. Adherence to Intranasal Steroids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 Prior to and during Biologic Therapy: A Neglected Matter. J Clin Med. 2024
Feb 13;13(4):1066.
[11]. Davis GE,et al. Systemic Corticosteroid-related Adverse Outcomes and Health
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osts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 Clin Ther. 2022 Sep;44(9):1187-1202.
[12]. Sedaghat AR, et aal.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ontrol from the patient and physician
perspectives. Laryngoscope Investig Otolaryngol. 2018 Oct 9;3(6):419-433.
[13]. Fokkens WJ,Lund VJ,Zwetsloot CP.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2020 Feb 20;58(Suppl S29):1-464. doi: 10.4193/Rhin20.600.
[14]. 许昱,童筱婷. 精准医疗指引下的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的手术策略:现状与展望[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
外科杂志,2019,33(10):905-909.
[15]. Fokkens WJ, et al. EPOS/EUFOREA update on ind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iologics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2023. Rhinology. 2023 Jun 1;61(3):194-202.
来源: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