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阿姨已经退休三年,可是每天起床后,她总觉得浑身没有力气:煮一杯茶,都提不起劲;去集市买菜,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却感受不到哪怕一点宁静。以往和邻居们唠嗑是日常,如今一句笑话都没法逗她笑。她常跟家人抱怨:“我怎么连一点快乐都感觉不到?”可家人以为她只是偶尔心情不好,
张阿姨已经退休三年,可是每天起床后,她总觉得浑身没有力气:煮一杯茶,都提不起劲;去集市买菜,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却感受不到哪怕一点宁静。以往和邻居们唠嗑是日常,如今一句笑话都没法逗她笑。她常跟家人抱怨:“我怎么连一点快乐都感觉不到?”可家人以为她只是偶尔心情不好,让她多出去走走、多晒晒太阳。其实,这样的“提不起劲”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甚至影响到她帮孙子辅导功课的耐心,也影响到她给老伴洗衣做饭的生活节奏。
在就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像张阿姨一样的中老年朋友都会遇到不少麻烦。每次到医院挂号,光排队就要耗去半天;住院或门诊后,吃药时间和原来的生活起居总是难以对上号。药物的副作用有时让人头晕、乏力、胃口不佳。刚调整了剂量,却又因为身体不适,想要再改回原来配方;副作用和疗效的拉扯,让大家对治疗既抱着一丝希望,又不得不在现实中担忧:“这药真管用吗?我是不是又要换个方子?”长期下来,心里的失望和焦虑,也一点点堆积成无形的负担。
许多中老年人在治疗后,往往会在心里默默对自己发问:“我到底哪里不够好?”或是觉得自己没坚持住才没有明显起色。可真正的情况是,抑郁并不只是“想不开”那么简单,它会让人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快乐,不管是和老朋友打牌,还是下楼遛弯,甚至看着手机里的孙子照片,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很多人因此会抗拒再次求医,生怕“又是一场折腾”,或者担心服了药就彻底离不开,这种纠结和自责,更让病情不易好转。
针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生活的难题其实不少:子女工作忙,家里常常是“空巢”;偶尔小病小痛又让身体提前“报废”;退休后缺乏目标感,一天24小时像被无限拉长。抑郁症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自然衰老”或“性格使然”。可区别在于:若是衰老,可能会身体乏力,却仍能感受到陪伴的温暖;若是性格内向,可能喜欢独处,却还能在合适的时刻被笑声唤醒。而抑郁,则是任何快乐都像被一层厚厚的云遮住,无法自然突破。
面对如此状况,人们最关切的问题常常是:自己需要多久方能恢复?是不是必须一直吃药?会不会出现依赖?家人是否理解?其实,抑郁的恢复没有固定的时间表,每个人体质、病程、生活环境都不同。有的人几周内就能看到情绪和睡眠的改善,有的人可能要坚持数月,甚至更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适度增加体育活动、保持规律作息、寻找身边理解自己的人倾诉,都会让恢复的过程更顺畅。药物并不是唯一方法,它只是帮助我们打破“情绪的僵局”,之后再逐步加入心理支持、生活习惯的改善,才是长期稳定的关键。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感觉过喜悦和满足,不要把自己归结为“消极”或“性格问题”。抑郁和我们的年龄、经历、家庭关系都息息相关,也并非不可战胜。你可以尝试和信得过的亲友聊聊内心感受,也可以在社区找到一起散步、做操的伙伴,让身体的运动带来一点点情绪的唤醒。如果暂时不愿意面对人,多写日记、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完成一项,就给自己一点认可。慢慢累积的小确幸,会一点点驱散心头的阴霾。
在和抑郁相处的路上,请务必温柔对待自己:你的失落不是你的错,你的每一次求助都值得被倾听。日子会有交替,云层之下,阳光一直都在。愿每一个长期感受不到快乐的人,都能明白:这不只是消极,而可能是一场抑郁,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温柔守护。
来源:中医娜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