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底,历史就是一场谁也不愿意自认输的长跑。苏联的解体,不像电视里那种一纸公文、一声口号就定乾坤。其实,这场变故的背后,是一群人一夜没睡地瞪着天花板,想着“要不还是再抢救一下”。那个1991年夏天,只怕莫斯科的大风都比平时刮得急些——因为没人知道,第二天醒来世
乌克兰克拉夫丘克的命运——苏联落幕后的一地鸡毛
说到底,历史就是一场谁也不愿意自认输的长跑。苏联的解体,不像电视里那种一纸公文、一声口号就定乾坤。其实,这场变故的背后,是一群人一夜没睡地瞪着天花板,想着“要不还是再抢救一下”。那个1991年夏天,只怕莫斯科的大风都比平时刮得急些——因为没人知道,第二天醒来世界还是不是昨天的那一个。
让大人物夜里睡不着的,从不是电视上的风光场面。高级官员们坐在会议桌前,杯中是冷茶还是烈酒,谁心里也有根弦绷着。说到底,戈尔巴乔夫那一刀下去,苏联这头沉甸甸的老牛已经站不稳了,可旁边那些加盟共和国已是各怀鬼胎。到最后,八个高管靠政变做最后一搏。他们像极了那种苦苦想保住老房子的长辈——明知道顶棚都快掉了,还是得赌一把。“如果明天没成呢?”“要不你来发号施令?”一句句话都不敢说出口。
他们的希望,被叶利钦——那个跑到坦克上挥手、像极了硬汉的俄罗斯总统——几下给顶了回去。三天,很短,从意气风发到灰头土脸,窗外的革命感觉像一阵急雨,说停就停。等到年底,历史的最后一颗钮扣还是被解开了。克拉夫丘克,就是站在解体协议那张桌子的一位乌克兰面孔。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出来,他们签署那几页纸时有没有人想过,纸上字落,命运也落了。
乌克兰一宣布自己“长大了要往西走”,克拉夫丘克被推到了台前。想想也怪讽刺的,苏联刚化整为零时,乌克兰家底挺厚。农业和工业双轮驱动,算是东欧里闷声发大财的角色。克拉夫丘克进了新总统办公室,估计心里也有点飘——“这国家,要真能像瑞士德国那样就好啦。”但傲气归傲气,现实没给他预习题。
经济的下坡路是一天比一天急。钱贬值得快得离谱,通货膨胀飙到连老太太也忍不住叹气。“马路上的卢布明天就不值钱”,这是街头常常听到的闲话,人们买菜都学会了今早买贵货,明天涨不出来价。克拉夫丘克,大概也常在镜子前自言自语:“我干嘛要签那个协议?”可话又说回来,那年头谁能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和经济危机、失业、恐慌紧紧地绑定。
想要救场,克拉夫丘克主动喊出大选。那种时候,这招讲的是“让人民来定吧,我手一摊,命由天定。”选票一开,没什么悬念,他落选了。新总统库奇马接棒上台,据说是政坛里的老狐狸。库奇马上来也不容易,东挡西拦,自己编了一套宪法,想着“中庸之道”,但这事啊——左右都不讨好。不靠俄罗斯会说你背叛,太亲西方说你不地道,夹在中间比坐针毡还难受。
话说到这,有点像咱们单位的中层领导——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谁都想踩一脚。丑闻,贪腐,流言蜚语……政治圈里没人能全身而退。老百姓看着越来越多的高官开豪车,家里的窖藏土豆却一年比一年少,想生气都没力气了。
再往后,就是尤先科那一波人抢下权柄。这时候乌克兰已经彻底演变成人心浮动的舞台。尤先科坚持亲西,和俄罗斯之间的气氛只剩下剑拔弩张和相互冷脸。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几年没歇过。政权一任一任地换,老百姓越来越不知道明天该买哪国货币。“谁上台都一个样”,这是老人们常挂嘴边的。2011年又换了个总统,亚努科维奇,本来亲俄派,以为日子该安稳一点。结果,2014年,乌克兰的东部就彻底乱了起来。那些地图上的分割线,原来不是画得那么死。
回头再看克拉夫丘克。人这一辈子,最难熬的就是“过了河才想掉头”。他那句“宁愿砍掉自己的手也不签字”,在媒体面前说出来的时候,大概是真的有些夜里被梦惊醒的感觉吧。像是家里人吵架,最硬气的长子拍了桌子,分了家,事后才发现柴米油盐都要自己去抬。他会不会后悔?谁知道。他看到的乌克兰,离他当年想要的,差了太远。
如果历史真能重来,谁又会把那只笔递给他?那些年苏联的灯火通明夜晚,和如今乌克兰的寒风,已经隔了两个世界。人这一辈子,说后悔容易,真能补救,却难。说到底,国家的命运和小家的辛苦,其实没什么两样。选了一条路,走下去,总是布满了后悔和盼望。
也许克拉夫丘克到最后想的是:“我只不过相信了我们能守住一点好”,可事实总不尽如人意。我们都知道,历史不会因为谁一句后悔而退回去,它只会带着人的遗憾和纠结,继续往下一站走。乌克兰的故事,也还没讲完。
来源:在海边沉醉观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