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训时那场意外的伤,不仅拖慢了他的脚步,还使他的内心变得自卑。腿伤早好了,可他总跟不上同伴的节奏。那天训练,他又乱了方寸,脚步磕磕绊绊地脱了轨,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队伍外。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她带着我,把每步都踩进阳光里。”每当想起那句话,下士小熊的心头总像落了片暖融融的光。
新训时那场意外的伤,不仅拖慢了他的脚步,还使他的内心变得自卑。腿伤早好了,可他总跟不上同伴的节奏。那天训练,他又乱了方寸,脚步磕磕绊绊地脱了轨,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队伍外。
“来,跟我走,把每步踩进阳光里。”是陈东森把他带到了场边。阳光下,两个人的影子镌刻在火热的训练场上。她陪着他一点点校准步频,也一点点把自信种回他心里。
“我会带着这份温暖,在三尺机台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和人生价值。”如今已是训练标兵的小熊说起这段经历满是感动。
陈东森,这位年轻的女上尉,从旅“十大砺剑尖兵”到基地“群众性练兵比武先进个人”,从“火箭军优秀政治教员标兵”到“全国三八红旗手”,一串闪光的荣誉背后是她扎根一线的坚实足迹,更是基层党代表“金色名片”上跃动的光芒。
让理想之光照亮战位
“新时期如何当好导弹发射的‘顺风耳’?”通信连教育课堂上,下士杜凯丽站在讲台中央,与战友们热烈互动。她抬头望向台下的陈东森,眼神里满是自信——这份勇气,正是指导员手把手教出来的。
陈东森发现杜凯丽理论扎实、表达出众,便鼓励她参加营里的政治教员选拔。从教案构思到课件制作,从授课技巧到热点解析,她找来几十份优秀教案逐字推敲,陪着杜凯丽一遍遍打磨试讲。如今,杜凯丽已成长为连队小有名气的“理论宣讲员”。
“现在的官兵学历高、思维活,教育不能照本宣科。”作为火箭军优秀政治教员标兵,陈东森深知理论传播需“真情浸润、激情如火”。列兵范志珍上岗考核失利后曾一度消沉,她便在课堂上做针对性引导:“新时代官兵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做敢担当、能吃苦的奋斗者。”这番话点亮了范志珍的信心,她刻苦训练,成为同年兵中首批“持证上岗”的号手。
为让理论入脑入心,陈东森把连队课堂变成了创新阵地:融入快板、三句半等元素,打造“铿锵玫瑰话成长”思辨课堂;总结“四有四感”教学法(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有精度,让官兵有认同感、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被上级推广演示。她还撰写了20余万字的心得体会,并作为基地理论轻骑队最年轻的成员,先后在军级以上单位宣讲40余场,赴20多个旅团和高校分享心得。
把阳光种进每个心田
连队宿舍楼尽头,那个红色“心语信箱”是官兵的“情绪树洞”。每天晚上点名后,陈东森总会准时打开它,翻看战士们的“悄悄话”——这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上等兵王琳萱专业考核失利后,在信里倾诉烦恼。陈东森看到信后,连夜为她制定补训计划,从基础动作到应急处置手把手教学。不到一个月,王琳萱就在补考中拔得头筹。“五清”知兵卡(基础情况、家庭结构、追求目标、思想状况、个人困难清)上,每个名字旁边都记着陈东森的细致观察,谁家里有困难,谁最近情绪波动,谁想考学提干,她都了如指掌。
连队有名孤儿女兵,性格敏感内向。陈东森特意让她牵头组织文体活动,从策划到实施全程鼓励。渐渐地,女兵变得开朗自信,在全旅练兵比武中夺冠。当她把奖牌挂在陈东森脖子上时,指导员笑得像个孩子:“比我自己获奖还开心!”
临近退伍季,陈东森又在灯下忙碌——给每名面临走留的战士写一封信。“他们都是追光的‘向阳花’,在哪儿都能绽放。”去年,在她的带动下,连队斩获火箭军信息通信专业比武团体第一,10多人在上级竞赛中摘金夺银,圆满完成10余项重要保障任务。
做战位上的“排头兵”
演练进入关键阶段,通信突然中断。陈东森迅速指挥启动预案,数分钟定位故障点、更换元器件,信息通联即刻恢复。现场导调专家给出高分:“这支部队,有打仗的样子!”
“通信兵是导弹发射的‘顺风耳’,必须确保指令随时畅通。”一上训练场,陈东森便褪去平日的温和,浑身透着军人的血性。参军之初,面对数千个电话号码,她背得滚瓜烂熟,考核“零失误”,是同批新兵中第一个“单飞”执勤的;任排长时,探索“通信线路图手绘学习法”,两个月就让全排熟练掌握保障技能,常态担负值班任务。
她还作为最年轻选手参加火箭军优秀政治教员标兵评选,在6项比武中拿下5个第一,总评位列榜首;军事体能连续3年优秀,获评基地“群众性练兵比武先进个人”。“指导员的本事,让我们打心底佩服。”排长李炜琳说。
着眼实战需求,陈东森带领骨干更新“某行动清单”“某系统构建教范”,梳理出三类数十项保障特情处置方案,通过结对帮带培养出一批过硬号手。二级上士丁玺丹感慨:“她让我们从机房里的‘含羞草’变成了战地‘向阳花’。”
在“政治干部好样子”讨论中,她列出了十余条改进措施:“只有干出样子,才能把战士带成‘刀尖子’,把连队攥成‘铁拳头’。”
“强军路在脚下,实干铸就梦想。我们每个人唯有全力以赴,才能跑好属于自己的接力棒。”分享会上,陈东森的话语掷地有声。掌声再次响起,这掌声里,是官兵对一位基层党代表最真挚的致敬——她用初心与担当,让“金色名片”在战位上越发闪亮。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