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东城区有条不起眼的胡同,灯笼挂起来,空气里时常多些节日的气息。明眼人其实一坐下,心就有点不好放松——不是不想乐呵,而是有点难。这些天,巴勒斯坦人在这里和中国朋友过中秋。谁都想过好节,但脸上的表情,揉进太多烙印,仿佛有什么东西压在大家心头上。
北京东城区有条不起眼的胡同,灯笼挂起来,空气里时常多些节日的气息。明眼人其实一坐下,心就有点不好放松——不是不想乐呵,而是有点难。这些天,巴勒斯坦人在这里和中国朋友过中秋。谁都想过好节,但脸上的表情,揉进太多烙印,仿佛有什么东西压在大家心头上。
苦还在那里,不能不提。巴勒斯坦的朋友说起家门口的冲突,神情又紧张又无奈。新闻里天天有数据在跳,可家园一旦没了,数字忽然就失去意义。上网查一下,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加沙地区此轮冲突死亡人数突破了40000人,严重伤者还远不止这些。无数普通人,房子一夜夷为平地。你能想象吗?这个世界有一类疼,是每个月都在增长。
有些人习惯了以色列的逻辑,巴勒斯坦本是神赐予犹太人的土地,祖先在这里生活过,所以复国名正言顺。土地能买就买,买不到就夺,夺不下就杀。不是说脑筋转不过来,而是他们把家族信条搬上全球法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道义,在这些人眼里就是一张纸,扔进碎纸机都不会心疼。谁敢反抗?只剩下更野蛮的报复。以色列军队被联合国多次谴责,却依旧绕开准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巴勒斯坦人在这片土地扎根几千年。沙特国王曾经说过一件怪事,犹太人在欧洲遭迫害,为什么要在巴勒斯坦分割土地?历史里没见过巴勒斯坦人虐待过犹太人吧?如果痛苦需要赔偿,德国设块地不是更合理?这逻辑也许粗暴,但背后是无数人的无助。
转眼几十年,巴以冲突循环上演。中国人在抗日时的东三省、小城镇过的日子,有点和巴勒斯坦人类同。颠沛流离,不是真能体会,只是看着总觉得特别压抑。今天中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政策层面上明确,巴勒斯坦人民应享与以色列同等地位和权利。每次联合国开会,“两国方案”是标配。国际社会都在要公正,美国又失踪了,关键时候把否决权伸出来,搅动浑水。怎么做都像是逼人让步。
司马南这次在聚会上刚提起来,往事被举报到以色列和美国使馆。标签“反犹”,羞辱、讽刺、嘲笑混在一处。其实这不是谁要争面子,是当面不忍心看以色列欺负弱者。中国人情感本能,不见得有多高尚,就是不喜欢欺负人。犹太人中的有良知者也不赞同极右纳粹主义,反对锡安主义与针对巴勒斯坦的暴行。道理很简单,反对纳粹不等于敌视犹太人。
“两国方案”始终卡着脖子。以色列不断占领,巴勒斯坦日益缩水。按国际观察员说法,七个多月下来,“两国方案”快成绝响。加沙集体惩罚,死伤数字天天刷新。法西斯行为,大白天跟互联网直播让人看个透心凉。全球报道,联合国决议,都是一拨一拨的;美国否决,却从来没岩石松动过。有人可能愿意相信和平有机会,但也许根本没有。
反对暴力,很多人都不愿意和宗教、国别、意识形态扯上关系。占领军执行反恐,打着名义,实际行为——荒唐的不止一点。口头说正义,手脚却干另一套。是不是矛盾?看你怎么解释。
中国众多历史学者、资深媒体人也参与了讨论,像去年9月BBC采访中提到,巴勒斯坦境内实际生活状况极其严峻,失业率超过60%,医药资源短缺,妇女儿童最受冲击。当地志愿者拍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疯传,网友纷纷留言“天理难容”,也有离开巴勒斯坦后再难返乡的移民在论坛痛斥:有家不能回,身份成了问题。对“疯犹精”现象,中国大学研究生社群发起一项问卷,六成受访者表示无条件偏袒以色列是不负责任也是对历史的漠视。这数据摆在这里,光靠几句话捂不住。
刚才明明说不同观点能并存,其实想想,好像又不是。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与纳粹化行为有重合?有的人说分得很清,有的人觉得越来越混在一起。巴勒斯坦人自己也说得不统一。年纪大的长者希望和平,年轻人有时激进到极端,两边都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消息不停翻新,有些逻辑也跟着失真。
中秋聚会上,巴勒斯坦兄弟用中文写下
来源:富足星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