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东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实现 “三年初见成效” 目标的关键节点。全省卫生健康领域 “百千万工程” 实施进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清远市人民医院与清远市中医院发现,随着 “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先导计划” 与基层中医药
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东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实现 “三年初见成效” 目标的关键节点。全省卫生健康领域 “百千万工程” 实施进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清远市人民医院与清远市中医院发现,随着 “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先导计划” 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清远方案” 的深度落地,当地基层医疗正实现从疾病筛查到系统治疗的全链条升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更以 “加速度” 完成从传统传承到现代赋能的跨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群众健康获得感攀升,城乡健康共融格局正在清远加速形成!
上午10点半,在清远市人民医院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基地的筛查大厅,60多岁的陈先生与老伴手持预约卡,在女儿的陪同下排队等待肺功能复查。女儿陈小姐说,自己专程从广州赶回来,母亲患有肺结节,父亲有肺结核病史,所以每年她都会带父母来参加呼吸慢病筛查。“这已经是我第三年带爸妈过来筛查了,筛查不但免费,项目也很齐全,特别是对有既往病史的人来说这样定期检查,有问题就能早发现、早处理,父母健康这样我在外面工作也安心。”
陈先生进行肺功能检测
2023 年 5 月,清远市政府与广州国家实验室联合启动呼吸慢病综合防治 “先导计划”,这一由钟南山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清远为 “试验田”,探索县域呼吸慢病防治的 “中国方案”。项目聚焦慢阻肺与肺癌两大高致死率疾病,计划完成至少 13 万人群筛查,并建立 1.5 万人群 9 年健康跟踪队列。
“我们将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链条整合,形成闭环体系。” 清远市医学会会长周海波介绍,项目在清城区、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地设立 295 个筛查点,组建由 57 名专业医生、124 名项目助理构成的流动筛查队,携带设备进村入户。在清城区洲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流程被优化至同一楼层完成,从登记到报告解读仅需 2 小时,年均服务超 3.5 万人。
清远市人民医院呼吸慢病综合防治筛查点
截至 2024 年 9 月,“先导计划” 已完成 13.8 万人次筛查,精准锁定 6523 例慢阻肺患者及 4455 例 8mm 以上高危肺结节。其中,492 名早期肺癌患者通过 “绿色转诊通道” 接受手术,术后生存率提升至 90% 以上;1924 名慢阻肺患者纳入药物干预,肺功能衰退速度显著延缓。
记者注意到,筛查背后是多维度保障机制,政府将项目纳入年度 “十大民生实事”,医保开通慢阻肺门特待遇,县级医院发现高危病例可通过远程多学科会诊(MDT)获得市级专家指导,重症患者直通三甲医院。“我们为筛查异常人群建立档案,提供年度电话跟踪和‘一站式’转诊服务。”清远市洲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月萍说,团队每月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家庭医生随访,将三甲医院的管理标准延伸至社区。
与此同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健行教授团队首创的 “无管化” 超微创技术被引入清远,50 余例早期肺癌手术实现 “当天手术、次日出院”,较传统术式住院时间缩短 70%。项目实施以来,清远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国家实验室联合发表 3 篇高质量论文,其中 2 篇登上《柳叶刀》子刊,为呼吸慢病防治提供循证支持。
“先导计划不仅是健康工程,更是科研工程。” 清远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通过建立长期健康队列,为慢阻肺与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已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县域呼吸慢病防治管理经验,正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清远方案” 激活民族医药,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在清远市中医院瑶医传承工作室,68 岁的陈阿婆正在接受瑶医药酒推拿治疗。“疼了大半年的类风湿,刚来医院住院时都要坐轮椅,根本没法走路,没想到几次推拿就好多了,现在从病房过来治疗,完全可以自己走过来了。” 她口中的 “神奇疗法”,正是连南瑶族自治县传承千年的房氏古道瑶医推疗法,如今通过 “清远方案” 被系统整理并推广至基层。
连南唐氏婆古医宗第七代传承人、瑶医唐国江为患者推拿治疗
2023 年 11 月,清远市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清远方案”。该方案以 “用本地药治本地病” 为核心,通过广东省中医院紧密型帮扶,合作共建肺病、肾病等 6 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分中心,组建专科联盟,并邀请房来白八等瑶医专家入驻瑶医传承工作室,系统挖掘整理瑶医经方、验方。
“瑶医与中医理论相通,讲究辨证施治,同时拥有抓火疗法、银蛋推滚等独特技艺。” 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中医师郭宪敏介绍,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已收集瑶医验方 40 余项,其中 “房氏古道瑶医推疗法” 登上国家级 “杏林寻宝” 平台,年服务患者超 3000 人次。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医外用特色制剂通过标准化生产,正惠及更多关节疼痛、类风湿患者。
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中医师郭宪敏采用瑶医药技艺为患者治疗
“清远方案” 的关键落点在基层。清远市中医院实施 “定点组团式帮扶”,派驻专家下沉县、镇医疗机构,在阳山岭背镇卫生院捐赠康复设备,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中医院(瑶医医院)常驻 5 名专家,推动慢阻肺中医诊疗方案纳入公卫管理。目前,全市 111 家乡镇卫生院 100% 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6 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覆盖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病,2025 年还将新增 10 个基层病种方案。
人才培养是能力提升的核心。广东省中医院名医与 17 位清远医师结为师徒,120 余名骨干赴穗进修后反哺基层,带动乳腺专科手术量一年内从 20% 跃升至 50%。2024 年,清远通过 “省市联动” 培训模式培养 422 名基层医务人员,2025 年上半年覆盖 900 余人次,形成 “省市县乡” 四级中医药人才梯队。
文化浸润与产业融合,也让中医走进了生活。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 “墟日”,基层医生摆起摊位开展中医健康宣教;清远市中医院策划的 “中医药文化夜市”“中医膏方节” 等活动火爆出圈,市民可现场体验艾灸、瑶浴,获取体质辨识服务。“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让老百姓学会养生。” 清远市中医院副院长岳红梅说,通过直播带教、健康夜校等创新形式,中医文化正融入市井烟火。
近年来,中医药产学研融合也在加速。清远市中医院开展 “鲜药工程”,开发失眠鲜药制剂,开设情志失眠门诊;深挖瑶壮民族医药资源,推动特色制剂研发,4 项瑶药方剂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清远方案” 正从医疗服务、文化传播、产业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生态。
当 “先导计划” 的现代医学筛查网络与 “清远方案” 的民族医药智慧在清远基层交汇,一幅 “防 - 治 - 康” 一体化的健康治理新图景正在形成。两项工程协同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了山区群众 “看病远、看病难” 的困局。
清远市中医院成立瑶医传承工作室
在连州市星子镇卫生院,村民李伯每月都能见到清远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专家。“以前去市区看病要折腾一天,现在专家到镇上,医保还能报销。” 这种变化源于 “先导计划” 将二级以上医院呼吸专科医师编入家庭医生团队,全市组建慢阻肺质控小组,实现 “市级专家 - 县级医院 - 乡镇卫生院” 三级联动。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清远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诊疗量同比增长 35%,患者转诊率下降 20%。
“清远方案” 通过 “名医工作室”“专家驻点” 等形式,让中医药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在三坑镇卫生院 “李笔锋中医传承工作室”,每周都有市级专家坐诊带教,2024 年该卫生院中医诊疗量同比提升 40%。“现在村民感冒发烧先想到中医,省钱又有效。” 卫生院负责人说。
中医药服务的普及则让基层群众获得了 “简便验廉” 的医疗选择。瑶医治疗单次费用约 50 元,远低于同类西医理疗,且疗效显著。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医外治法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上万名慢性病患者。“用当地药治当地病,既省钱又对症。” 清远市中医院副院长岳红梅说,这正是 推行“清远方案” 的初衷。
两项工程的实施,推动清远基层医疗从 “疾病治疗” 向 “健康管理” 转型。“先导计划” 建立的 9 年健康跟踪机制,实现对高危人群的长期干预;“清远方案” 构建的 “防 - 治 - 康” 体系,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公共卫生服务。在清远市洲心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为慢阻肺患者制定 “筛查 - 评估 - 用药 - 康复” 全周期方案,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 50%,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这种模式创新也为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思路。清远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工程通过 “政府主导、医联体支撑、中西医协同、全周期管理” 的机制,破解了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薄弱等难题,形成了可复制的 “清远样板”。
截至目前,在清远共有13.8 万人通过呼吸慢病筛查获得健康保障,超 3000 人次在瑶医诊疗中受益,111 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服务全覆盖。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