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浓浓,藏着闵行人的小确幸……丨喇叭头里的乡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6 11:25 2

摘要:不同于冰冷的数字与指标,闵行的绿色故事始终围绕着“以绿为媒,促和谐、惠民生”展开。2011年,恰逢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周年与国际森林年,闵行用一个个鲜活场景诠释着绿色理念:校园里,孩子们将亲手培育的小苗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传递生命暖意;小区中,认养果树让邻里因收

不同于冰冷的数字与指标,闵行的绿色故事始终围绕着“以绿为媒,促和谐、惠民生”展开。2011年,恰逢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周年与国际森林年,闵行用一个个鲜活场景诠释着绿色理念:校园里,孩子们将亲手培育的小苗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传递生命暖意;小区中,认养果树让邻里因收获结缘,楼宇过道因绿植焕新颜;公园里,73岁志愿者老唐与数千名绿色卫士共同守护家园……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通讯:以绿为媒,促和谐、惠民生 》。

原上海县广播站播音员 赵群社

通讯:

以绿为媒,促和谐、惠民生

选自2011年3月12日《闵行报》

作者:龚炜斌 查珺燕

播音: 赵群社

又逢“3·12植树节 ” ,“魅力都市,绿色家园”的闵行处处洋溢着盎然绿意,展现着“绿色元素”。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发现,他们言谈间并非着重于数字与指标,因为数字于百姓而言较为抽象,“以绿为媒,促和谐、惠民生”才是不懈追求的目标。今年(2011年),正值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周年,又遇国际森林年,闵行相关部门崭新的绿色理念,引人深入探寻、细细品味。

小故事里的浓浓绿意

在校园中,孩子们满心欢喜地领取一棵小苗,而后精心呵护、悉心培育。待小苗茁壮成长,他们亲手将其送至敬老院的老人手中,传递着生命与关爱的温暖。在小区里,居民们认领的果树挂满果实,大家一同采摘,举办热闹的品尝会,原本陌生的邻里关系因这一份绿色的收获而变得亲密热络。曾经堆满杂物的楼宇过道,经清理整治后布置上赏心悦目的绿植。家门口的焕然一新,让人们心中满溢着浓浓的温馨。

这些美好的故事,时刻在闵行这片土地上悄然上演。种绿护绿、扮靓家园的理念,已深深扎根于每个闵行人的心田。区内的绿化工作者对此感触颇深,最显著的例证便是闵行的树木认养数量持续攀升。面对众多对绿色满怀深情的闵行人,他们唯有不断拓展认养范围,以满足大家对绿色的热忱追求。

大变化中的殷殷民生

从公园绿地到公共绿地,从小区绿地到河道绿地,从立体绿化到街头小品,论及数据,闵行人均18平方米的公共绿地面积以及39.5%的绿化覆盖率在全市皆名列前茅。说起荣誉,近年来闵行收获的奖项可谓琳琅满目。审视成效,依循500米绿地公共服务半径的标准,闵行人的绿视率已大幅提升。

然而在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眼中,最为自豪的并非是这些亮眼的数据,而是闵行区绿地的综合社会服务功能正在显著增强。

如今,沪闵路两侧,尤其是西侧,行人既能漫步于人行道,亦能穿梭于绿地间开辟的“绿道”。区内春申塘、淀浦河、横沥港、蒲汇塘等河道绿地将于“十二五”期间逐步打通并实现全面贯通,这一切努力,旨在让绿地真正惠及于民,成为市民生活中可触可感的美好福祉。

微行动中的人人参与

深耕绿色主题,书写绿色篇章,闵行人钟情于爱绿护绿,同时尽情享受着绿色生活带来的诸般美好。

73岁的老唐身为公园志愿者,尽管年事已高,众人皆劝其退休颐养天年,可老唐毅然回答,担任志愿者,能走出家门,结识志同道合之友,充实自我生活,如此美事,怎可舍弃?3000名绿色义工、5500名绿色志愿者,还有众多投身绿色事业的个人与单位,在闵行,绿化早已不再是个别部门或单位的专属事务,而是全民踊跃参与、深度融入、满心期待的共同事业。

“为回应百姓的这份热切期待,我们仍有诸多工作亟待推进。”据 区绿化市容局 相关负责人透露,闵行即将启动全市首家义务植树服务站的建设工作。该站将借鉴世博会志愿者服务站的运营模式,借助建立数据库的方式,悉心整合各类绿色资源,为热爱绿色的闵行人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自此,闵行将让市民365天,天天过上“植树节”,让绿色理念与行动在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永续传承。

还记得小时候,弄堂里阿婆的叮嘱、邻里间的家长里短,都裹着软糯的上海话,是刻进骨子里的亲切。如今,这份熟悉的乡音有了新舞台!

5月31日起,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委老干部局、区档案局推出《春申·讲好闲话之喇叭头里的乡音》沪语红色有声档案系列节目,邀请沪语播音员用地道上海闲话,为你播读新闵行成立30多年来那些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新闻稿件。

下一期《喇叭头里的乡音》

我们不见不散~

封面由AI生成

编辑:林心怡

初审:向琴(实习)

复审:何婷婷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