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民生之基。作为鲁北平原的产粮大县,博兴县用沉甸甸的收获诠释着“粮满仓・好丰光”的深层意蕴——这不仅是金色田野里稻浪翻滚、颗粒归仓的诗意画卷,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是百万博兴人民稳稳的幸福底气。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民生之基。作为鲁北平原的产粮大县,博兴县用沉甸甸的收获诠释着“粮满仓・好丰光”的深层意蕴——这不仅是金色田野里稻浪翻滚、颗粒归仓的诗意画卷,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是百万博兴人民稳稳的幸福底气。
近年来,博兴县粮食年产量连续三年突破10亿斤大关,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科技赋能、基建提质、机制创新共同奏响的丰收乐章。在种植端,科技的“种子”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耕图景:耐密型玉米品种的推广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潜能,水肥精准调控技术让玉米亩产增幅最高超10%;无人机掠过田垄,完成精准播撒与病虫害防治;智能灌溉系统依墒情自动调节水量,让农作物得到“量身定制”的照料。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让农业生产逐渐告别“靠天吃饭”的被动,更让粮食产量在科学管理中稳步攀升,为“粮满仓”筑牢了根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博兴守护粮食安全的“硬核”支撑。通过系统实施农田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硬化、农田防护绿化等工程,博兴持续夯实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如今,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稳产田”,灌溉条件的改善不仅扩大了有效耕种面积,更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高标准农田+”模式的推广,更让现代农业加速向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转型,大数据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规模化服务的深度融合,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让村集体和农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让“好丰光”照进了千家万户。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跃升,为丰收插上了高效翅膀。博兴县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户淘汰老旧机械、购置新型节能高效农机具。如今的田间地头,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收割机等“钢铁麦客”往来穿梭,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将主要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让颗粒归仓从愿景变为现实。数据显示,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5.94%,机械化的普及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让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丰收的意义,远不止于粮仓的充盈,更在于产业链延伸带来的价值提升。围绕粮食生产,博兴县培育壮大仓储、物流、销售等配套产业,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体系。粮食加工业从简单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面粉、淀粉、食品加工等产品不断丰富,产业链条持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升,真正让“一粒粮食”实现了价值倍增。一空桥村的变迁便是生动例证:在党支部领办的惠民合作社带领下,村集体土地从1800亩扩展到10500亩,投入650万元购置农业设备,机械化率达92%,小麦亩产从1000斤跃升至1500斤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实现了“粮增产、村增收、民致富”的良性循环。
“粮满仓・好丰光”,是博兴县写给时代的丰收答卷,更是面向未来的奋进号角。站在新的起点,博兴将继续锚定粮食安全底线,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让金色的丰收盛景岁岁绵延,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愈发牢固。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博兴正以实干与创新,续写着“仓廪实、天下安”的新时代篇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博兴力量”。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