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湖北省的一个村庄,有一个诡异的山洞,常年“吐鱼”上万斤,专家调查后更是大吃一惊,急忙说道这鱼可不能吃,而这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在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的一个小山村。
文:卸岭力史
在湖北省的一个村庄,有一个诡异的山洞,常年“吐鱼”上万斤,专家调查后更是大吃一惊,急忙说道这鱼可不能吃,而这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在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的一个小山村。
这个小山村的海拔高达1300米,并且三面环山,所以进出山村都会变得十分的艰难,因此这里的村民,在平常上山采摘东西的时候都格外的小心。
这天,几个村民在山上进行采摘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隐蔽在杂草中的小山洞,而且这个山洞的入口处从远处看非常的平坦,但当村民走近之后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虽然山洞的外面路况比较平整,但山洞里的空间却是十分的狭窄,单从外表来看,这和一般的山洞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洞当中。
正当村民们向山洞深处走去时,突然感受到了诡异无比的气氛,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就感觉到了一股阴凉的气息扑面而来。
再往里走,村民们就看到了山洞里面有一个泉洞,但是也仅仅只是个普通泉洞,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小泉洞,诞生了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
当村民们发现这个泉洞之后,平常上山有意无意的都会来到这个地方休息,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村民们发现了这个泉洞的特殊地方。
原来是在发现泉洞之后,每一年的清明节附近,泉洞之中都会源源不断地“往外吐鱼”,刚开始村民们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那是特别的吃惊。
山洞里面无缘无故地往外“吐鱼”,本来就十分的奇怪,但它呢,每次都是成吨成吨的往外冒,“吐”的数量还特别多,因此这就让村民们都被这个泉洞给吸引住了。
这个现象发生没多久,消息就在附近的村庄里传开了,听到传闻的村民们,有的禁不住诱惑,每逢清明节前后,就都来到了泉洞口等着“吐鱼”。
运气好的还会抓点鱼回去用来改善生活,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村民们都走上了抓鱼的道路,还把这种鱼统称为“阳鱼”。
这时候,当地的村民们都觉得自己赚了,因为不用任何成本就可以获得上万斤的鱼,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村民们可以将这些鱼拿到家中,有的拿来做成美味的菜肴用来食用,多余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换点钱花。
这就使得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泉洞,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而这一次突然变故,不仅给村民们收获了大量的渔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让村民体会到了捕鱼的乐趣,实在是一件一箭双雕的好事。
因为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来山洞欣赏这稀罕的画面,或者是来“捕鱼”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多。
而且自从这种情况在当地发展起来后,每到清明时节前夕,这个地方的村庄就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让这个地方在很短的时间内,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而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洞,也变成了周边邻省议论的焦点,成为了很多人慕名而来的旅游景点,随着传闻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地的相关专家听到了这个事情后,觉得这件事里面大有文章可以做,于是就亲自带队前往这座山洞进行实地的勘察研究。
当专家们来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山洞从外表看,的确和普通的山洞没什么区别,从直观印象上看根本看不出和其他山洞的区别,但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于是专家便针对山洞进行了系统性的勘测,据调查队初步勘察的情况来看,专家分析这个山洞的地貌属于一种岩溶地貌。
所谓岩溶地貌,就是这里的水具有很强的溶蚀能力,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特别是在流水的作用下,山洞里面就会形成这种独特的地貌。
换句话来讲,这座山洞的里面很有可能会有地下暗河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让专家们迅速地来了兴趣,当继续往里勘察后,专家们发现洞里头有不少堆积的石块,于是就对这些石块和它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这个地方的水温在十一度左右,但据村民所讲,这个村附近的水温只有7摄氏度,而且不光是水温的差距,他们的矿化度指标也不一样,分别为98PPM和110PPM,对于这个发现,专家还是了如指掌的。
于是就立刻给予了村民最专业的解释。
因为他们的来源地不同,七摄氏度的水温的水,源头一定是比较远比较深,而十一摄氏度的水虽然来源没七摄氏度的深,但是也是地下水。
这时专家也困惑了起来,虽然发现了这些不同的地方,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地貌和温度,和山洞“吐鱼”的现象,好像没什么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专家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向里面进行勘测,在勘测的途中,专家又有了特殊的发现,虽然最近降雨量不多,但是洞里的水量并没有减少,而且在这探测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奇怪的现象。
说来也是奇怪,没有见到一条鱼的踪影,于是专家对这个山洞“吐鱼”的传闻产生了一丝怀疑,正当在场所有人都略感迷惑的时候,有人在洞口处突然发现,刚刚晴空万里的天空瞬间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顷刻间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使得这次的考察,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在返回山下村庄的路上,一个村民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让考察队失望的心情又重新燃烧了起来。这个村民给专家说道,每次下过雨之后,在那个山洞的洞口就会冒出大量的水,然后这个时候,鱼冒出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听完村民的话,专家恍然大悟,也正是因为这个村民的提醒,在雨停止之后,考察队立刻重振旗鼓,第二次来到了山洞的洞口。
当第二次来到洞口的时候,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就让考察队激动了起来,原来在洞口处,还真出现了刚才村民所说的那种情况。
原本非常平静的洞口处在一直不断地往外冒水,而且在冒水的过程中,伴随着的还有很多的鱼,这些鱼都一同跳了出来,这时候,专家们立马上前近距离仔细观察。
经过仔细的观察,专家们发现,这些鱼外表呈灰色,背部都带有黑褐色的斑点,全身上下的鳞片非常细小,眼睛非常的明显。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这种鱼的品种是绝对的不一般,为了使观察的现象更细致一点,专家们决定使用水下摄影机进行拍摄,从而进一步探明泉洞内的情况。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拍摄和记录,考察队的队员收回了水下的摄像机。
通过专家们,对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进行回放研究,在画面中发现了真实的面貌,只见这种鱼的行动十分的灵巧,即使是在黑暗的洞穴当中,他们的行动也是十分的敏捷,而且来回游动的非常自如,仿佛就是在玩闹一般。
这时,经过随行村民的讲述,这些鱼在进入到溪水之后,通常都不会游得特别远,它们往往都会游到附近的岩石缝隙下边,然后寻找一些能够充饥的食物。
根据村民的讲述和观察出来的信息,专家们猜测,这种被村民称为阳鱼的,应该就是多鳞白甲鱼,所谓多鳞白甲鱼,是和鲤科、白甲鱼同属一类的鱼类,身体较为细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腹部圆、头稍长,多鳞白甲鱼为暖温性的淡水鱼类。
生活在海拔270-1500米处,他对水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水质必须十分的清澈,高山溪流的底质还必须得是砂石,因此这是极为罕见的鱼类动物,也被我国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作为生长在湖北地区的鱼类,在气温转冷的情况下,这些鱼就会为了避寒而选择来到地下河中,毕竟地下河水的温度要比地表水的温度高很多。
这样一来时间一长,这些鱼,就会在山洞里面的地下河中进行繁殖产卵,一般的产卵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沙砾底质的溪流中产卵。
最先排出的卵子饱满游离,颜色呈淡黄色或是橙黄色,附着于砂砾上孵化,然后到了第二年春天清明节前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在从洞里游出来。
因此,才有了村民所看到的较为“神奇”的景象,多鳞白甲鱼属珍稀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美而不腥,尤其以泰山附近所出的更加美味。
像古代的帝王进行封禅时,这条鱼始终都是御膳中的必备之菜,所以多鳞白甲鱼还有,富春江的鲥鱼,青海湖的潢鱼,以及渤海的弓鱼和油鱼并列为“五大名鱼”,通常这个种类也被列为淡水中捕捞的对象。
不过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专家建议还是尽可能地需要保护的,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大肆捕猎食用为好,因为这本就是稀缺物种,如果大肆的捕食的话,那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绝迹了。
保护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样把这些观念宣传出去,也是我们所应该提倡的。
来源:时尚新新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