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的看法各有理由,但是,没人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他的年代,中国老百姓的命运风雨飘摇!饿殍遍地,人命如草芥,帝国主义、买办资本主义等三座大山压的人根本喘不过气。
蒋介石,身上的标签多到令人吃不消。有人咬牙切齿呼之为千古罪人,有人却把他当作抗日英雄膜拜。
每个人的看法各有理由,但是,没人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他的年代,中国老百姓的命运风雨飘摇!饿殍遍地,人命如草芥,帝国主义、买办资本主义等三座大山压的人根本喘不过气。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回顾这些如铁的事实。
1927年,蒋介石突然之间从“北伐领袖”变成了“白色恐怖”的刽子手。曾经并肩北伐的战友,一夜之间成了枪口下的“异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口号,让长江流域的城市飘起白色恐怖的阴云。据史料记载,仅三个月内,全国被通缉的共产党人就达12万之多,实际遇害者超过3万。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真叫人背后发凉!有的人逃出了魔爪,更多的人来不及说再见,恐惧成了整个中国城市的底色。
等到1931年日本兵铁蹄压境,九一八事变爆发,满洲失守,东北陷落,社会舆论汹涌地谴责蒋介石“不抵抗”。媒体、报纸甚至民谣,都在说国民政府见死不救。老百姓指着收音机骂:“这算什么主权!”,三省百姓成了亡国奴。不抵抗到底是权宜之计还是懦弱?蒋介石自己也没讲清楚。当年的电文至今读来,还是让人咬牙切齿。
1937年南京陷落。大街上尸体成堆,无人收拾。普通人家成了日军枪口下的活靶子。那些还没来得及逃走的妇女老人小孩,命运全押给了国民政府的抉择。蒋介石带着政府官员体面撤离,但留给百姓的是30万具陌生人的尸体。
国际红十字会后来统计,那三个月南京变成了鬼城。可没人知道蒋介石那天晚上在干什么。他写的日记再多,也弥补不了一个城市的血雨腥风。有人质问:为何不组织城防巷战?为何让百姓自生自灭?
1938年,黄河决堤,几十万百姓家破人亡。蒋介石一个命令,炸开花园口,把黄河水引向中原大地。有人说“为大局不得已而为之”,也有人说根本就是草菅人命。现场报道里写着,田野变成了泽国,孩子眼睁睁被水卷走。农业损失没人统计清楚。这场“以水代兵”的战术,虽然延缓了日军进攻,但是却造成89万人死亡,1200万人流离失所。这个决定到底救了谁?
同一时期,蒋介石头顶上还顶着抗日总司令的帽子,但他不是只忙着抗日。反倒狠下心对付自己人。皖南事变搞得新四军伤亡惨重,项英死的时候,战地通讯员甚至恨得咬破嘴唇。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对内的枪口,比对外还快。宣传上唱着团结抗战,暗地里却不断给自己人捅刀子。这种窝里斗,让别人怎么看中国?
更可恨的是蒋介石竟然原谅了日本战犯,冈村宁次这样的侵华头子,战争后本应审判。可抗战一结束,很多日本战犯被“宽大处理”,有的甚至变成外交特使。赔款也没有,战后补偿不了了之。有人解释说“为了以和为贵”,可很多抗战老兵愤愤不平。死难者亲属更是哭都没有地方。
1945年,蒋介石又和苏联签约,把外蒙古割给了别人。那年冬天,大批边疆人完全被抽离出了中国版图。外交电文一堆,真正关心边塞百姓的有几个?人民的家国归属感荡然无存。
14年的抗战赢了,百姓刚想能喘口气。没过两年内战又拉开帷幕,兵荒马乱,老百姓才过一个年又闹兵灾。路边难民越聚越多,粮食价格滚雪球一样飞涨。小商贩手里的铜钱越来越不值钱。四九年的上海滩,看着纸币一天一个价码。百姓的希望早已破碎。
有人列举了蒋介石的“十大罪行”,有人说不止百件千件,每件都能找得出如铁的证据。
有人怪历史环境复杂,蒋介石难以左右,但蒋介石本身的刚愎与犹豫,从来没有断过。权力是他的依靠,也是他的枷锁。老是犹豫,怕失控,怕党内被颠覆。打内战的时候,他是发动者。失地丧土时,他又瞻前顾后。说到底,是国运如此,还是他不行?
虽然不能把蒋介石说的一无是处,但也很难把他的过错洗干净。他想做孙中山那样的民族英雄,却最终成了权力的囚徒。
有人骂他是“千古罪人”,有人说他是“时运不济。 那些在他的时代里死去的百姓、破碎的家庭,才是历史给出的真正答案。
来源:一千头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