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广东省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韶关市始兴县举办了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实践成果,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8月15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广东省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韶关市始兴县举办了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实践成果,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秦黎明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广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位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成果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以约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7%的能源消费和6%的碳排放,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5%的经济总量,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和3/5,位居全国前列。“未来,广东将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在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秦黎明说。
韶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蒋红林表示,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74.5%的高森林覆盖率,构筑起一方生机盎然的生态家园,成为岭南大地珍贵的生态屏障。恰逢“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这一关键节点,韶关在生态保护与发展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创下了多个全国、全省“首创”成果,其林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已成功突破300亿元,生动诠释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路径。韶关市委、市政府诚挚期盼社会各界能继续关注和支持韶关的发展,深化文旅项目等多领域合作,共同书写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新篇章。
在案例分享环节,来自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白云区、始兴县、十五运执委会、深广电等地区和单位的代表,分别就绿色低碳发展、建筑领域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办全运、“互联网+回收”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这些宝贵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了“两新”“双碳”等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模式,对于推动全省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的圆桌会议聚焦零碳园区这一热点话题,深入探讨交流广东省零碳园区建设的现实挑战与创新实践。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曾雪兰、中能建广东院副总工程师余欣梅等专家学者,与湛江临港经济区、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等代表以及广东电网等企业代表展开深度对话,为广东在零碳园区建设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活动中,政府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绿色企业代表、网信办正能量主播及学生代表等共同发出“生态文明微行动”倡议,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倡议得到了现场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将活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随着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顺利启动,广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广东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部署,不断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广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广东力量。
活动现场案例分享
始兴:生态赋能向新提质 坚守绿色发展之路
活动中,始兴县委书记华关详细介绍了当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这座粤北小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始兴地处韶关市东部、南岭山脉南麓,全县总面积2131.9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2.3%,森林覆盖率高达 77.88%,是粤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乐园,见证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
早在20世纪90年代,始兴就率先提出创建“现代生态县”的构想,成立了广东省首个县级生态办,发布了全国首份县级生态白皮书,开启了长达40年的生态坚守与探索之路。特别是近几年,始兴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为契机,创新构建“1+1+1+N”价值转化路径,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在绿美生态建设方面,始兴坚持治理与提升并重。作为第一批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县,始兴统筹城镇乡村、山上山下、“四旁五边”,精准布局绿美空间,森林覆盖率从90年代初的69%跃升至77.88%,活立木蓄积量达1752万立方米,2024年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名、全省十强。同时,始兴坚持管护并举,综合运用林长制、河长制,立体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7%,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稳居全省前列。此外,始兴大力构建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成全国首个全境网格化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和科研监测综合云服务平台,车八岭发现野生高等植物2077种,野生动物1692种,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全国首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示范单位”。
在“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上,始兴成效显著。始兴建设了1个生态资源库,对全县生态资源进行摸排、建表、上图,建立以森林、水源、自然景观等为主体的生态资源库,GEP达666.6亿元,为生态产品交易变现提供有力支撑。完善1个绿色金融体系,创新推出光伏贷、取水权抵押贷、竹子e贷等“生态+”系列金融产品,累计投放贷款15.39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1个生态资源交易中心,以县属国企为主体成立“两山”合作社,按照“零存整取”模式,对生态产品进行统一管理、流转、交易,达成交易金额8300万元,还探索实施智慧停车、竹林碳汇交易等项目17个,吸引社会资本2.62亿元。同时,始兴拓宽N种转化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引进高端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拉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以上;开辟绿色工业新赛道,始兴竹产业园区入选全省首批国家农村产业(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推动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快乐东方温泉旅行度假村开创点状供地先例,近三年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6%。
始兴县城区全景。邓斌 摄
在兴绿惠民方面,始兴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始兴建设生态宜居和美城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植绿增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9.6%;将生态理念融入周前古村保护利用,打造古树公园群落,周前艺术公社荣获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嵌入全省首个农村未来社区建设,打造绿美社区。始兴还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举办生态摄影大赛、环车八岭自行车赛等系列赛事活动,连续12年举办“青年生态文学大赛”岭南生态诗歌论坛。此外,始兴积极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始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全省“两山”转化提供了宝贵的“始兴方案”和“始兴智慧”,也为全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贡献了基层力量。
部分图片来源:羊城派、始兴发布
编辑:杨嘉慧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