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日,Apple TV+上线了一部颠覆传统历史剧认知的作品——《战酋》(Chief of War)。这部由杰森·莫玛(《海王》主演)自导自演的9集史诗剧,以18世纪末的夏威夷群岛为舞台,揭开了这片“度假天堂”背后鲜为人知的血腥统一史。
一、剧集背景:被遗忘的夏威夷统一史诗
2025年8月1日,Apple TV+上线了一部颠覆传统历史剧认知的作品——《战酋》(Chief of War)。这部由杰森·莫玛(《海王》主演)自导自演的9集史诗剧,以18世纪末的夏威夷群岛为舞台,揭开了这片“度假天堂”背后鲜为人知的血腥统一史。
历史坐标:
当时的夏威夷由四大酋长国(夏威夷岛、毛伊岛、瓦胡岛、考艾岛)割据,部落间因土地、资源与权力厮杀不断。而欧洲殖民者的火炮与《圣经》正悄然逼近,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战争一触即发。
二、剧情核心:战酋卡伊阿纳的背叛与救赎
主角卡伊阿纳(杰森·莫玛饰):
他曾是毛伊岛的战争酋长,因厌倦杀戮而流亡考艾岛,与家人过起隐居生活。然而,一封来自故土的求救信打破平静——毛伊王国濒临被欧胡王国吞并,而古老的预言指向他:“唯有战争之王能统一诸岛。”
关键冲突:
1. 血色归途:卡伊阿纳被迫重返战场,却发现所谓的“正义战争”实为毛伊国王的阴谋——国王为转移矛盾,故意将平民避难所伪装成敌军神殿,逼迫卡伊阿纳背负“屠城”恶名。
2. 信仰崩塌:当卡伊阿纳发现神殿中全是手无寸铁的妇孺时,他毅然倒戈,带着家人逃亡,却遭国王追杀。
3. 文明夹缝:逃亡途中,他遇见被放逐的王室私生女卡阿胡马努(卢西安·布坎南饰),两人结盟,试图在殖民者与本土暴君的夹击中开辟第三条路。
虚实交织的叙事:
剧中卡伊阿纳的原型是历史上的夏威夷贵族Kaʻiana,他确曾参与统一战争,但最终死于卡美哈美哈一世之手。剧集通过虚构其“背叛者”身份,探讨权力、信仰与身份认同的永恒命题。
三、剧集亮点:硬核视觉与文化深度的双重暴击
1. 史诗级战争场面:
• 剧组耗资千万重建18世纪夏威夷战船,采用真实历史技术打造武器与服饰。
• 首集“神殿屠杀”戏份,卡伊阿纳率军冲入敌阵,刀光与血雾交织,被观众称为“近十年最震撼的冷兵器战争戏”。
2. 殖民与本土的文化对决:
• 欧洲探险者的火枪与《圣经》VS 夏威夷土著的鱼叉与神谕,隐喻文明冲突的残酷性。
• 剧中大量使用夏威夷语对白,并邀请文化顾问把关细节,甚至复原了濒临失传的“呼拉舞战歌”。
3. 角色弧光的复杂性:
• 卡伊阿纳从“战争机器”到“文明守护者”的转变,挑战传统英雄叙事。
• 配角卡阿胡马努的成长线:从被放逐的私生女到颠覆父权制的革命者,其台词“我的身体不属于任何王国”引发女性观众共鸣。
四、争议与突破:一场“政治不正确”的狂欢?
争议点:
• 剧集对夏威夷土著的“浪漫化”呈现,被部分学者批评为“忽略殖民罪恶”。
• 卡伊阿纳的“背叛者”设定,是否在为西方中心论洗白?
突破性:
• 首度以土著视角重构历史,打破“白人救世主”叙事模板。
• 杰森·莫玛作为夏威夷后裔,通过自导自演传递文化主权意识,剧中他佩戴的鱼骨项链即为其家族传承物。
五、观剧指南:谁该看这部剧?
• 历史控:18世纪夏威夷政治版图、部落战争战术、殖民史细节考据党狂喜。
• 视觉党:每一帧画面都可截作壁纸,从火山喷发到独木舟海战,堪称“太平洋版《权游》”。
• 思想者:当“统一”必须以背叛为代价,当文明进步意味着文化灭绝,我们该选择何种道路?
结语:
《战酋》绝非一部简单的“打仗剧”。它用血与火的外壳,包裹着对文明、权力与人性的终极叩问。当杰森·莫玛在剧中嘶吼“我们不是野蛮人,是守护者”时,屏幕前的我们或许该反思: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是否也正成为某种“文明”的殖民者?
来源:暖阳小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