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在北京工作的90后投资者小李(化名)加仓了A股。自从上个月买入的一只生育概念股收获了超过20%的收益,她便信心满满:“现在存款利息太低了,A股能赚钱的机会不多,来了当然要抓住。”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北京报道
8月,在北京工作的90后投资者小李(化名)加仓了A股。自从上个月买入的一只生育概念股收获了超过20%的收益,她便信心满满:“现在存款利息太低了,A股能赚钱的机会不多,来了当然要抓住。”
单日成交额连破2万亿元,近期A股行情确实堪称火爆。8月14日,上证指数创下三年多来高位,相较4月低点累计涨幅超20%。8月15日A股三大指数持续上涨,沪指盘中突破3700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83%报3696.77点,深证成指涨1.6%,创业板指涨2.14%。过去大约4个月时间,A股市值已累计增长逾18万亿元。若能继续上攻突破2021年高点3731.69点,上证指数将创下2016年以来的十年新高。
“本轮A股市场的强势行情,是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共振的结果。”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市场资金环境持续宽松,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叠加国内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促使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形成估值修复的底层支撑;另一方面,政策端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特别是在反内卷战略下,制造业产能出清加速,头部企业的市占率提升逻辑强化,直接带动相关板块的盈利预期。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8月13日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存款“搬家”趋势渐显。多家机构分析指出,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权益资产吸引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保险、基金、股票等更高收益的领域。对股市来说,这意味着增量资金的流入,有利于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和指数上涨。
有望挑战十年新高
8月14日,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700点关口,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创业板指一度冲破2500点,为2024年10月以来首次。尽管当天都出现冲高回落,但如成功越过险峰般,许多投资者依然为此雀跃不已。
Wind数据显示,4月8日至8月14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为18%,深证成指累计涨幅为22%,创业板指累计涨幅为36%,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为16%。大约4个月时间,A股总市值大增逾18万亿元,最新已超110万亿元。
突破3700点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要知道,2016年至2024年的9年间,只有2021年这一年,上证指数曾突破这一道关口。这也意味着,如果接下来上证指数能够突破2021年的高点3731.69点,A股将创下十年新高。
“上证指数突破了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标志着本轮牛市行情的上涨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有效强化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市场信心。”华安证券策略分析师郑小霞认为,4月上旬至今,行情顺利演绎、稳步上涨,核心原因在于: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构建了足够安全垫,叠加微观流动性持续改善以及市场热点不断,最终演绎出“慢牛”行情。
从生育补贴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近期政策暖风依然不断。郑小霞表示,随着A股赚钱效应的水涨船高,内驱动能中的核心因素,即微观流动性持续流入已进入良性循环,因此继续看好本轮牛市行情的进一步演绎。
存款“搬家”启动
和小李一样,在低利率环境中,许多投资者正希望从牛市中获得超额收益。
8月13日,央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连续3个月提速。
数据显示,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0.67万亿元,同比增长8.7%。据统计,7月单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单月增加2.14万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7月增加值已超2015年同期水平。
“M2和M1增长均超预期,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财加速进入股市的影响。”华泰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当居民赎回理财产品时,资金将从表外回到表内的居民活期存款,进而推升M1增速。而当资金流入股市时,居民活期存款将转化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即从M1的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M2中的非银存款。
2019年以来,中国居民存款出现大幅增长,尤其是2022年至2023年年中,居民存款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已形成了庞大的超额存款规模。
据中信建投分析,截至2025年6月,我国居民部门境内人民币存款规模超过160万亿元;若根据2008—2018年的线性趋势外推,我国居民部门“超额存款”规模或达到60万亿元。存款“搬家”对股市来说,意味着增量资金的流入,将有利于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和指数上涨。
“过去五年,经济储蓄增加近60万亿元,累计达到160万亿元,而国有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居民储蓄需要寻找好的出口来进行投资,资本市场的走强恰好吸引了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的大转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更健康的“慢牛”
信心重于黄金。在郑小霞看来,支撑本轮A股行情的核心因素并未出现任何改变,内驱动力十足。而支撑内驱动力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市场投资主体对本轮牛市行情的广泛共识和一致预期。
“慢牛”是机构们近期频繁谈到的热词。浙商证券发布的研报称,目前A股正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中。该机构认为,在宏观层面,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A股走出“系统性牛市”;中国崛起和中国优势,形成“慢”牛格局。而从技术和量化维度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步入稳定升值节奏、上证走势超预期令市场中枢抬升催生“系统性”牛市,指数“上滚峰”筹码结构、板块节奏分化昭示着“慢牛”格局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之上,有担忧认为这可能是市场见顶征兆。杨德龙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当前A股总市值已突破百万亿元人民币,尽管上证指数仅有3600多点,但总市值已超过当年5000点时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十年新股大量上市,使市场市值扩大,同时投资者整体资金量与2015年相比显著增加。因此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表明投资者信心回升,并不代表市场必然见顶。
展望未来,本轮牛市还有多少上涨空间?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向记者表示,参考历史牛市,沪深300指数牛市高位在5300—5900点附近,如果牛市持续,那么本轮牛市上涨还有较大空间。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市场处于牛市行情时,往往会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并且在不同阶段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企业盈利的持续改善等基本面因素,将为指数向更高点位迈进提供动力。
但他同时认为,指数突破阶段高位后,短期还需留意市场波动的加大。8月底业绩披露高峰临近,无盈利支撑的高位题材股面临利空兑现风险,或影响板块以及对市场带来抑制。投资者需认识到,“慢牛”核心在于“慢”而非“疯”。短期波动难免,三季度经济数据与中报业绩仍是行情试金石,投资者要在乐观中保持清醒。
朱克力亦表示,尽管流动性宽松为当前市场提供了充足燃料,但需求侧的不确定性仍对行情纵深构成制约。他建议,普通投资者可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核心仓位配置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卫星仓位则可适度参与政策催化的短线机会,但需严格设定止盈止损。长期视角下,定投指数基金仍是分散风险的有效工具。此外,投资者需提升对市场周期的认知,避免过度依赖短期消息博弈,重点关注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的共振方向。
“市场永远在不确定性中前行,保持敬畏方能行稳致远。”朱克力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