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2万亿!A股开启“火箭模式”,这次不是韭菜上车而是机构抢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20:16 2

摘要:“不是倒车接人,是倒车撞我!”2023年4月,A股跌跌不休时,股民们在社交平台疯狂刷屏这个梗。两年后的今天,市场画风突变——8月13日、14日,A股连续两天成交额突破2.2万亿,两融余额同步站上2.05万亿,上演十年未见的“双2万亿”奇观。

大盘连续两天爆出史诗级量能,但这次不是2015年的“倒车请注意”,而是2025年的“前方核能”。

“不是倒车接人,是倒车撞我!”2023年4月,A股跌跌不休时,股民们在社交平台疯狂刷屏这个梗。两年后的今天,市场画风突变——8月13日、14日,A股连续两天成交额突破2.2万亿,两融余额同步站上2.05万亿,上演十年未见的“双2万亿”奇观。

交易大厅里,散户老张盯着红彤彤的大盘喃喃自语:“这次不是倒车撞人,是火箭发射啊!”

这不是A股第一次“双2万亿”。历史上共出现过7次这样的交易日,但前5次都挤在2015年5-6月的杠杆疯牛末期。而2025年8月13日和14日,是近十年首次连续两天达成这一成就。

数据不会说谎:8月14日单日成交额达2.3万亿,位列历史第11位;两融余额达2.055万亿,融资买入额高达2427.6亿元。市场情绪被彻底点燃,54.77万投资者参与两融交易,环比猛增4.65%。

更惊人的是变化轨迹:2024年9月30日成交额2.61万亿时,两融余额仅1.44万亿。短短一年,市场发动机已从单缸升级为双涡轮增压

同样是2万亿,这次和2015年有本质区别

十年前是杠杆的狂欢:场内外配资横行,两融交易占比超15%,维持担保比例岌岌可危。如今则是理性牛市:两融交易占比仅8.5%,维持担保比例稳居270% 上方。

驱动逻辑彻底转变:2015年靠高杠杆资金吹泡泡;2024年靠政策预期托底;2025年则升级为“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中报业绩给出实锤:截至8月13日,已披露半年报的334家公司中,299家实现盈利,21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机构牛”特征愈发明显:6月以来,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接近2021年峰值水平。主动公募基金时隔三年再现“翻倍基”,重仓的电子、医药、电力设备板块成为行情发动机。

这场流动性盛宴的幕后推手浮出水面。

居民存款正上演“胜利大逃亡”: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非银存款却暴增2.14万亿。162万亿居民储蓄的冰山正在消融,资金借道基金、股票涌向股市。

开户数据更说明问题:7月A股新开户196万户,同比激增71%,环比涨19%。股民们用脚投票,把“存款搬家”变成现实行为艺术。

外资杀出回马枪: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较6月翻倍。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中国股市单月净流入超6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股市流入的36.8%。摩根士丹利高调宣称:外资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

站在资金拐点上,三股洪流将持续推高水位:

外资配置提升:MSCI、富时罗素等指数提高A股纳入因子,被动资金将源源涌入
储蓄搬家加速:4.25万亿超额储蓄若10%入市,即可带来4250亿增量
长线资金进场:保险、社保等“巨无霸”正优化资产配置

更猛的火药库已在路上:2025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将迎来到期高峰,3-5年期高利率定存、1-3年期理财产品集中兑付,巨量资金面临再配置。在余额宝收益率跌破1%、一年定存利率“破1”的背景下,股市将成为资金最佳去处。

牛市也催生荒诞剧。每当马云现身,主营人造革的云中马股价必异动。今年2月11日马云现身阿里园区,该股立即涨停;2月14日又上演从跌2.6%到涨4%的过山车。

“马字辈”成为新玄学:3月21日,福龙马涨停,万里马暴涨9%,天亿马冲高5.4%。股吧段子手狂欢:“万马奔腾莫等闲!”“我去个厕所回来,你涨停了?”

但历史教训深刻: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川大智胜因谐音“川普大胜”暴涨130%,选后即暴跌。当火箭发射时,讨论玄学注定是种悲哀

营业部门口,刚办完开户手续的90后小刘刷着“马字辈”股票行情直摇头:“都什么年代了还炒玄学?”他手机屏幕上,机构研报正弹出最新判断:随着中报业绩兑现,超4万亿居民超额储蓄和外资形成合力,A股正从“资金牛”切换为“业绩牛”。

远处大屏幕闪烁,沪指定格在3688.63点——创下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大爷拍拍小刘肩膀:“小伙子,别在火箭发射时讨论玄学,要数清楚助推器有几个。”

来源:不怕狼的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