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芝加哥著名的公共雕塑“云门”建于2004年至2006年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户外艺术装置之一。它由英国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设计,由168块不锈钢板无缝焊接成一个凹陷的豆形空间。因为其外观与豆子类似,广受人们喜爱并将其亲切地称为“大豆子”。而近日,这颗大豆子陷
芝加哥著名的公共雕塑“云门”建于2004年至2006年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户外艺术装置之一。它由英国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设计,由168块不锈钢板无缝焊接成一个凹陷的豆形空间。因为其外观与豆子类似,广受人们喜爱并将其亲切地称为“大豆子”。而近日,这颗大豆子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卡普尔《云门》和游行者
在今年,一则在社交媒体疯传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吃瓜群众的好奇——据说,在“大豆子”里,住着一个神秘的人。传言称,这位“豆中人”是卡普尔雕塑建成之初放进去的小婴儿,并被囚禁在里面生活多年。近日,大豆子附近有人开始就此事进行游行,要求政府释放“豆中人”。在一段获得数千次观看的视频中,一名抗议者解释了该组织的诉求:“我们呼吁立即释放他。安尼施·卡普尔在2004年偷了一个婴儿,并把那个婴儿关进了‘豆子’。释放他!放他出来!”此后,芝加哥政府下场澄清并没有人被关在雕塑中,而这场闹剧似乎还并未平息。
短视频中的游行者
自2004年安装以来,卡普尔的《云门》一直伴随着公众的视觉争议。作品巨大的弧形不锈钢镜面反射城市天际线和行人,产生强烈视觉冲击,使部分观众感到体量过大、与周围建筑尺度不协调;其抽象形式缺乏具象叙事,也增加了理解难度,引发持续的讨论。源于视觉审美的摩擦使《云门》既成为争议焦点,也成为芝加哥标志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而此次闹剧中,Art Forgery,即“艺术骗局”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艺术骗局”指故意制造或传播虚假艺术作品、事件或新闻,以误导公众、评论界或收藏界的行为。这类事件既具有欺骗性,又常带有创意和批判性,往往挑战人们对艺术本质的认知。常见形式包括虚构艺术家或作品、伪造展览或拍卖、假作、讽刺社会的艺术恶作剧,以及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传播的虚假艺术新闻。Art Forgery 的动机多样——但都意图故意制造一场风波并引起人们的反思。 艺术骗局对艺术界既有正面影响,如激发对艺术定义和真实性的反思,挑战权威和收藏系统,也有负面影响,如混淆市场判断、损害声誉,甚至引发法律争议。总体而言,“艺术骗局”不仅是“骗局”,更是一种通过挑战真实性与权威,引发公众对艺术、文化和社会互动思考的独特艺术实践。历史上不乏对艺术发出尖锐挑战的“艺术骗局”如 1998年的 Nat Tate虚拟画家事件更进一步,作家威廉·博伊德创造了一位不存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Nat Tate,并出版“传记”,短时间内许多艺术界人士都相信了其真实性。这些事件揭示了公众和评论界在权威、身份和历史叙述面前容易形成集体认知偏差。
2011年,艺术家纳特·泰特(Nat Tate) 存世的唯一遗作《桥114号》在苏富比拍卖行进行拍卖
“大豆子”作为公共雕塑,本身就强调着与周围环境、人以及城市整体的互动。而在艺术家完成作品后,一件公共艺术的后续生命力就由其他因素决定。一件艺术创作往往可以与公众可以产生直接的对话,在人们看到作品之时对话即刻出现。 卡普尔“大豆子”谣言,让我们反思公众、艺术、媒体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媒体通常由多重因素构成,平台、用户等。而在当今环境,媒体与大众之间的关系本身就越来越复杂。
而在一件作品没有被大众广泛理解(不论是视觉还是观念)时,公众很容易用“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对抗,而往往这种对抗的方向已脱离艺术品本身。
理查德·塞拉的《倾斜的弧(Tilted Arc)》事件同样可以说明类似情况。这件长36米的公共雕塑在纽约联邦广场引发争议,一些反对者通过传播“阻挡行人路线”“存在安全隐患”等夸张说法,将个人或群体的审美反感包装成公共安全问题。媒体在报道《倾斜的弧》时,常使用夸张的语言,如称其为“挡路怪物”或“钢铁墙”,这些描述将公众在视觉上产生的不适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公众在讨论和社交传播中不断强化这种“视觉排斥”的认知,使原本局部的感受逐渐演变为社会广泛的共识。这些言论被媒体广泛报道,放大了公众的不满,最终促成雕塑在听证会后被拆除。
曼哈顿Foley Federal广场,理查德·塞拉创作的《倾斜的弧线》
Marshall Elliott后来为此事件做出作品《移除倾斜弧线》,钢制,木质底座,50.8 x 101.6 x 134.6 cm,2014
1960年代,亨利·摩尔的现代抽象雕塑《披衣坐女像(Old Flo)》被安装在伦敦的公共广场上。这些雕塑采用抽象、曲面和块面组合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具象雕塑的视觉语言。摩尔试图让雕塑与城市空间互动,通过曲面反射光影,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体验作品的形态。然而,这种形式在当时仍显前卫,与公众对“公共纪念物应具象、庄重”的既有认知存在差距。媒体对其视觉大家批判,伦敦塔哈姆雷特区独立党市长Lutfur Rahman加入讨论认为政府应当将其出售来缓解民众的经济压力。经历了差点被拆除的风波后最终决定保留,可见舆论对艺术的判定最终很容易转向其他因素。
亨利·摩尔雕塑《披衣坐女像》
在当代社会,媒体对艺术的传播和讨论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公众与艺术家建立更平等的对话,在公众对作品产生疑问时可以使用媒体这一工具对艺术家发出质疑。但另一方面,媒体也会制造出一种“独裁式”的舆论语境,即在艺术家有机会回应之前迅速使事件发酵。因此,媒体在艺术生态中的双重作用提醒我们,艺术传播和公众参与虽然促进了社会互动,但如何保持对艺术家和其作品的尊重、平衡舆论影响,是当代公共艺术与媒体互动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8月20日与东京艺大材料专家面对面交流与创作
绘画材料物质研究
国际名师工作坊
期待你的加入
特邀导师: 秋本贵透(日)
特邀讲师:乐丽君
举办日期:2025年8月20日——27日
(8天,每天9:00——18:00)
1, 足不出国,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获得国际 权威导师 亲传核心材料技法;
2, 欧洲传统技法的亚洲化改良 , 契合东方创作者思维的教学法 ;
3,建立科学认知框架取代经验主义 , 培养以材料特性驱动创作的思维模式 ;
4, 完成1-2幅具有材料研究深度的创作 。
来源: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