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哎呦,我的老天爷!这辣椒树长得比姚明还高,真是稀罕!”8月8日,在邵东市仙槎桥镇青山村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项目示范基地大棚内,专程从宁乡市赶来观摩的周东夫妇仰头惊叹、啧啧称奇。穿梭在两米多高的辣椒“树林”间,干了二十多年农业的周东直呼开了眼界:“活了半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黄云 通讯员 邓祎可 肖明杰
“哎呦,我的老天爷!这辣椒树长得比姚明还高,真是稀罕!”8月8日,在邵东市仙槎桥镇青山村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项目示范基地大棚内,专程从宁乡市赶来观摩的周东夫妇仰头惊叹、啧啧称奇。穿梭在两米多高的辣椒“树林”间,干了二十多年农业的周东直呼开了眼界:“活了半辈子,头回见摘辣椒得搬梯子!”
“树式辣椒”丰产,李培(左)喜笑颜开。黄云摄
“不仅个头高,产量更是惊人哩!”基地负责人张飞华笑呵呵地接过话茬,语气里透着自豪,“普通辣椒单株产量也就五六斤,我们这‘树式辣椒’,轻轻松松能到20斤!”短短三个月,仅这一亩多的试验地,就已为他带来上万元收益。更令人期待的是,待到10月份以后,邵阳本地露天辣椒因气候停产,张飞华的大棚“树椒”正好错峰上市,届时收入将更为可观。
李培(前)和周东(后)等人观看“树式辣椒”长势。黄云摄
这颠覆传统认知的“树式辣椒”,正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专家李培团队潜心推广的新品种。因其长势极为旺盛,宛如小树,李培形象地称之为“树式辣椒”。“‘树式辣椒’最高可达5米左右,它的核心在于以高度换空间、换产量。”李培现场讲解道,“节节开花,层层挂果,实现了立体化丰产。大棚种植有效延长了采收期,每年5月至次年1月是集中产椒季,单棵辣椒树可持续结果1年至2年,采摘时站立操作即可,彻底摆脱了传统弯腰弓背的辛劳,既高效又省力。”
大棚内热浪蒸腾,温度悄然攀升至40摄氏度。豆大的汗珠不断从李培额角滚落,模糊视线,滴在滚烫的泥地上瞬间蒸发,他的衣衫也早已湿透,紧贴脊背。顾不上擦拭,李培的目光始终专注地流连在郁郁葱葱的辣椒树上,未曾有半分懈怠。用李培自己的话说,或许穷尽一生心血,最终闪耀的科研成果就是这“树式辣椒”。但每当看到种植户脸上丰收的喜悦,所有的汗水与辛劳便都化作了“值得”二字。“能让农民增收,再苦再累也心甘。”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科研为民的初心。
基地工作人员爬上梯子采摘辣椒。黄云摄
大棚外,周东夫妇的眼神已被希望点亮。“走!回去就着手准备种‘树式辣椒’!”周东的语气斩钉截铁。亲眼见证科技带来的震撼与效益,他们心中已有规划:“一定要让这‘树式辣椒’在宁乡的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把这份农业科技的红利,带给更多乡亲!”
记者手记:
干农业辛苦吗?当然。大棚内,李培和张飞华的衣服湿透,我也一样。离开基地时,李培往我手上塞了几个剥开的辣椒,红褐色的种子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别看它小,能长成树呢。”我想,这些不起眼的种子,恰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隐喻——它需要适宜的土壤(政策支持)、持续的光热(科研投入),更要有人愿做弯腰播种的“傻瓜”。当周东夫妇的车子卷起尘土驶回宁乡,我知道,又有一粒名为“希望”的种子正在奔向沃野的路上。
来源:邵阳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