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日重点巡查公园内各类积水点,包括奇石假山凹槽、树洞、储水植物(竹头、芭蕉)叶腋、大片落叶等自然积水处,凹槽、树洞及时封填。每日清理绿化带内垃圾、花盆及水生植物容器积水,游乐场防撞轮胎需打孔排水或室内存放。对湖泊池塘等大型水体实施生态治理,放养食蚊鱼等灭蚊鱼种
基孔肯雅热
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可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不同场景下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防控指引之公园篇
请查收
↓↓↓
公园预防基孔肯雅热
蚊虫控制指引
一
孳生地系统管理
每日重点巡查公园内各类积水点,包括奇石假山凹槽、树洞、储水植物(竹头、芭蕉)叶腋、大片落叶等自然积水处,凹槽、树洞及时封填。每日清理绿化带内垃圾、花盆及水生植物容器积水,游乐场防撞轮胎需打孔排水或室内存放。对湖泊池塘等大型水体实施生态治理,放养食蚊鱼等灭蚊鱼种。沟渠、下水道等排水系统保持硬底化和暗渠化,沉沙井安装防蚊闸,低洼区域及时填平。
二
重点区域防护
游乐设施、休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防蚊纱窗等物理屏障。亭台楼阁等建筑定期检查排水系统,清除屋顶反樑积水。公厕、垃圾站等区域重点防控,建立每日检查制度。发现零星成蚊可使用家用杀虫剂处理,施药时做好人员疏散和通风防护。在公共卫生间、游客休息区、办公楼周边的绿化带中,合理布防灭蚊灯击杀成蚊。
三
专业消杀实施
蚊媒疾病流行期或成蚊密度超标时,聘请专业公司开展消杀。对密林区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及热烟雾处理,假山石洞、下水道等隐蔽处实施热烟雾处理。建立消杀作业档案,详细记录处理区域、用药品种及剂量、器械使用等信息。
四
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将防蚊工作纳入日常园容巡查。雨季等重点时段增加巡查频次。开展员工防蚊知识培训,通过宣传栏、标识牌等方式向游客普及防蚊常识。
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