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肿瘤精准医疗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会议特邀日本大学Takeshi Tsubata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Volker Lauschke教授、津巴布韦非洲生物医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Collen Masimirembwa教授作专题报告。锦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李
近日
2025年肿瘤精准医疗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会议特邀日本大学Takeshi Tsubata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Volker Lauschke教授、津巴布韦非洲生物医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Collen Masimirembwa教授作专题报告。锦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李航宇、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徐军、院长郜玉忠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我院副院长朱志图主持。
徐军代表医院党委向莅临会议的专家同仁及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他表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辽宁省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一直在肿瘤的精准治疗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近年来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不仅在临床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肿瘤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研究和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医学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院愿意继续为推动肿瘤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相信本次会议必将为我省乃至全国肿瘤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朱志图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肿瘤精准医疗事业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当今时代肿瘤精准医疗已成为医疗界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多组学检测、分子诊断、单细胞技术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逐渐成为可能,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精准医疗将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或前沿技术,而是会一步步走进医院的日常诊疗中,让更多患者真正受益。我院也将继续在各项研究和技术落地中汇聚力量、推动成果转化,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优化、准确、高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Takeshi Tsubata教授以《B细胞与自身免疫》为题,首先介绍了T细胞依赖性的B细胞应答机制,接下来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治疗性抗体三个方面阐述了免疫治疗和治疗性疫苗的发展。他指出,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反应,包括分泌IL-10和IL-35等抑制性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已发现调节性B细胞存在缺陷。大量研究表明,Breg细胞与肿瘤进展、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HIV、乙肝等多种疾病相关。治疗性疫苗目前分为活化T细胞的肽疫苗、能诱导产生针对治疗靶点抗体的肽疫苗,治疗性疫苗可在PD-1人源化小鼠中诱导产生针对人PD-1的抗体,并增强肿瘤免疫。
Volker Lauschke教授以《基于类器官3D培养模型的代谢性疾病系统性新药发现与再利用研究》为题,以制药研发效率为切入点,通过大量应用案例介绍了疾病建模与机制研究、微米与纳米级制造技术以及精准药物研发。他指出,类器官3D人肝模型能够真实预测药物在毒性方面的反应,该模型已在跨部门、多中心试验中进行了广泛的基准验证,证明了其可重复性和标准化能力。集成流体装置可模拟全人源系统的药物反应与毒性,对复杂代谢性疾病及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Collen Masimirembwa教授以《基因组学与治疗的双边合作》为题,指出共建联合实验室是推进中非科研机构联合研究与知识交流的关键机制,共同体核心目标是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打造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格局。重点阐释了基于健康与疾病状态单细胞多组学的人类转录组图谱构建、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药物重定位研究以及通过疾病生物标志物与药物基因组学推进基因组医学。中非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旨在提升多领域专业技术水平,必将加速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本次会议不仅巩固了我院与国际顶尖机构的合作基础,还为医院的科研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拓宽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视野,不断推动精准医学研究的创新与进步。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