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云南省主场活动在昆明成功举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凤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云南省主场活动在昆明成功举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凤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李光洪,昆明市人民政府二级巡视员李红飙,省级有关单位处室负责同志,部分市县、企业和群众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之际,充分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云南的生动实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道德,繁荣发展生态文化,积极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念,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孙凤智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六个方面争当排头兵、取得新进展。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10年超过98%,2024年达99.1%、居全国第1位。截至目前,云南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规,累计完成180余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并成功创建2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梁旭东介绍
近年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保供有力有序,清洁电力占比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6%,居全国前列。西电东送电量累计超过1.7万亿千瓦时、外送电量规模居全国第1,累计为东部地区减排二氧化碳13.6亿吨。同时,云南加快形成“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5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启动建设15个省级零碳园区,低碳产品认证获证数量居全国第2。此外,云南还扎实推进宁洱县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和11个省级碳汇试点工作,交易了全国首笔个人自愿购买的水土保持碳汇。全省林木植被碳储量达11.7亿吨,居全国第1。
活动现场,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华坪县、德宏州盈江县分别就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效等进行交流发言。最后,省教育厅为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优秀课件、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教师代表颁发证书。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展示和生动有趣的现场讲解等方式,向过往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塑料消耗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以及全国生态日设立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设立“8·15全国生态日普法宣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云南”“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展位及相关展板,向公众展示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展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参观市民纷纷表示,今后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活动当天,大理州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在洱海之滨同步发布了“洱海指数”。“洱海指数”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四个维度,从流域环境改善、湖区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全面、系统、科学、直观反映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成效和洱海水生态状况。“洱海指数”通过短信、电子大屏等形式向外来游客、当地居民推送,让群众对洱海保护治理成效更加可感可触,激发公众爱湖护湖热情,构建“人湖和谐互动”新模式。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