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保断缴后补缴,滞纳金是很大一笔钱。按规定,滞纳金是欠缴金额的万分之五,按日累计,欠的时间越长,钱越多。
万分之五的日息不是小数目,政策让部分人不用交这笔钱。
社保断缴后补缴,滞纳金是很大一笔钱。按规定,滞纳金是欠缴金额的万分之五,按日累计,欠的时间越长,钱越多。
欠缴10万元社保费,逾期365天,滞纳金可达18250元。
2025年,滞纳金减免少了,但仍有几类人群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免缴或少缴这笔额外费用。时间紧,符合条件的要快办。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按时缴费的企业,可申请免除滞纳金。
北京曾对受洪灾影响企业出台临时政策,允许免除滞纳金。类似政策在各地均有实践,但需提供官方证明材料,如停工通知或灾害认定文件。
经营困难企业经人社部门审批认定后,也可能获得滞纳金减免。
但需满足严格条件,且政策具有时效性,企业需主动提交申请材料。
2、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在部分地区补缴时不收滞纳金。
新业态从业者如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同样适用此类政策。但需注意,免滞纳金窗口期较短,过时间了就不能补缴了。
因社保系统故障、银行扣款失败等原因造成的欠缴,只要不是自己原因欠缴的,提供证明材料后可能豁免滞纳金。
个人因社保机构工作失误导致漏缴,也可申请免除滞纳金。
比如社保机构信息录入错误导致个人未能按时缴费。此时需提供社保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或系统错误记录。
疫情期间的全国性缓缴政策已到期,但部分地方仍有延续性安排。
补缴期限弹性化。企业可选择一次性补缴,也可分期或逐月补缴。
企业为降低成本长期瞒报缴费基数、逃避参保义务,滞纳金必须全额缴纳。
2025年9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二)》明确规定,任何“不缴社保”的协议均属无效,企业即使与员工“协商一致”或员工“自愿放弃”,仍需承担补缴义务及滞纳金。
2、个人灵活就业者超期补缴灵活就业人员断缴后超期补缴,多数城市需加收滞纳金。北京、上海等城市规定,个人补缴断档期社保时需按日加收0.05%滞纳金。
3、通过中介违规补缴通过非法中介虚构劳动关系补缴,一经查实,补缴金额及滞纳金均需追缴,并面临罚款。
滞纳金按日计算,拖延时间越长费用越高。企业在收到《限期补缴通知》后15日内处理,可减少滞纳金30%以上。
优先补缴养老保险:养老滞纳金占比最高,医疗、失业等险种可暂缓补缴。
2、主动申请减免或分期因不可抗力导致欠缴,保留证明材料向社保部门提交书面申请。
若短期内无力承担滞纳金,可申请分期缴纳,但本金需全额补缴。45岁以上参保人可申请最多24期分期补缴。
3、核实地方政策滞纳金政策存在地区差异。灵活就业人员在单位补缴中,个人仅需承担应缴部分(如养老保险个人缴费8%),滞纳金由用人单位承担。
影响招投标、贷款等信用资质。可能被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个人权益受损养老金领取延迟、医保报销受限。养老保险断缴超6个月会冻结账户,需激活;医疗保险断缴次月就停待遇,续缴后要等30-90天恢复。生育、工伤保险根本不允许补缴,断缴后需重新计算缴费年限。
3、强制执行风险逾期不缴纳,社保部门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通过虚构劳动关系补缴的,除追缴费款外,可能被认定为骗保,需承担法律责任。
滞纳金减免政策并非普惠制,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最稳妥的做法是每年3月、9月通过社保绿色通道期核查缴费记录,这两个时段处理速度比平常快一倍。
发现断缴,立即拨打12333社保热线或登录当地人社局官网查询最新政策。别让滞纳金吃掉你的养老钱。
来源:谱法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