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法国青年马库斯、松松和士杰来到和平纪念馆。
202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法国青年马库斯、松松和士杰来到和平纪念馆。
看到约翰·拉贝的事迹后,情绪明显变得沉重。拉贝是当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建立安全区、保护20多万中国人的德国商人,他的日记成为重要历史证据。
三人站在展板前,长时间没有说话,最后马库斯在留言簿上写下:我们不会忘记。
很多人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远,但真正站在那些照片和实物面前时,那种冲击感是躲不开的。
马库斯他们不是中国人,也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拉贝的故事依然能让他们沉默,因为人性是共通的,面对暴行时的愤怒和面对善行时的敬意,全世界都一样。
如果连外国人都能被这段历史触动,我们自己呢?
拉贝故居不只是旅游景点,它代表的是那段历史里少有的光明面。
很多人去南京会特意看看,不是因为猎奇,而是想确认世界上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人
——在绝境中仍然选择善良。
历史证据的回归不仅是文物回家,更是一种话语权的象征。当中国有足够的影响力,世界才会更认真地倾听这段历史。
当年轻人直面同胞被屠戮的影像,生理性的悲愤根本藏不住。眼泪不是软弱,是血脉里的警钟在响。
有人觉得历史应该向前看,反复提旧事没意义。但也有人认为,遗忘就是背叛。
来源:安逸松鼠X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