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升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18:12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8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鸡蛋,一直是餐桌上的“常客”。有人说它是“全营养食物”,也有人担心它“胆固醇太高吃多了伤身体”。最近,一项研究又把鸡蛋推上了风口浪尖——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可能会升高

这听起来让人有点懵: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吃了?每天吃一个蛋,是补身体还是“慢性自杀”?别急,咱们一起看看这项研究到底说了啥,怎么吃蛋才最靠谱。

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机构完成,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研究分析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涵盖了3万多名成年人,追踪时间长达15年

研究发现:每天鸡蛋摄入量每增加一个,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3%,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5%。

听起来很吓人对吧?但别被“吓标题”带偏了。这并不是说吃鸡蛋本身有毒,而是吃太多,可能会带来隐患。

鸡蛋的好处谁都知道,蛋白质、维生素B族、D、E,还有多种矿物质应有尽有,被誉为“天然的多维胶囊”。但问题也在这:鸡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

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胆固醇含量大约在186毫克左右。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胆固醇摄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内

如果一天吃两个鸡蛋,胆固醇就超过370毫克,再加上日常饮食里的动物肝脏、肥肉、奶油等,很容易“超标”。

胆固醇一旦长期偏高,可能会在血管壁沉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风险

这项研究并没有一棒子打死鸡蛋,而是提示我们——吃多少,取决于你是谁

如果你是一个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者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那就不能跟别人一样随便吃蛋。

但如果你是体重正常、血脂正常、饮食均衡、运动规律的人群,每天吃一个鸡蛋问题不大。

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可摄入1个鸡蛋。

可能有读者记得,早些年也有研究说:“鸡蛋不会显著提高心血管病风险”。

没错,比如2013年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认为,每天吃一个鸡蛋对大多数人群没有明显影响。

但这些研究有个共同点:大多来自欧美国家。

饮食结构不同,体质基础不同,研究结果自然也不完全适用中国人。中国人整体“动得少、碳水多、油更多”,鸡蛋再吃太多,确实容易“雪上加霜”。

所以问题不在于鸡蛋本身,而在于整个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这个结论其实更值得仔细分析。研究认为,鸡蛋摄入过多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但这并不能等同于“鸡蛋致癌”

可能存在以下几种解释:

加工方式问题:很多人吃的不是水煮蛋,而是煎蛋、炒蛋、咸鸭蛋、卤蛋,高盐高油,致癌风险自然高。

整体饮食模式:吃蛋多的人,可能也更爱吃红肉、腌制品、油炸物,这些本身就是“癌症高危饮食”。

潜在共病因素:如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也会让癌症风险升高。

所以,不能把“癌症”这口锅直接扣在鸡蛋头上。真正的问题是:你怎么吃、吃多少、搭配什么一起吃。

既然不能乱吃,那到底怎么吃才靠谱?记住下面这几点:

每天一个鸡蛋刚刚好。特别是中老年人,别图营养猛补,反而伤身。尽量选择水煮、蒸蛋等低油低盐的做法,远离油煎、咸蛋、咸蛋黄。三高人群要控制鸡蛋黄摄入量,可以选择吃蛋白,不吃蛋黄。搭配多样化饮食,别把鸡蛋当作唯一的蛋白来源,豆制品、鱼肉、瘦肉轮换着来。运动+饮食双管齐下,吃得对还要动得勤,才不会让“蛋营养”变成“蛋负担”。

鸡蛋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吃多了、不节制、搭配不合理。浙大的研究不是在吓人,而是在提醒我们: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可能出问题。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鸡蛋从餐桌赶出去,而是学会科学吃蛋,理性看待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与风险。

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一种食物决定的,而是靠整个生活方式塑造的。

参考文献:

[1] Zhang Y, et al.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3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from China. BMC Medicine. 2024.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高血脂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1)》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