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丨移风易俗润民心 文明新风沐乡村——营盘峁村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经验做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7:01 2

摘要:近年来,营盘峁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依托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通过党建引领、“积分制”抓手、“一约四会”融入治理等方式,探索出移风易俗工作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营盘峁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依托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通过党建引领、“积分制”抓手、“一约四会”融入治理等方式,探索出移风易俗工作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夯实基础,筑牢移风易俗工作根基

营盘峁村位于晋蒙交界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村内常住人口340户473人,党员40名。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此外还先后获得多项荣誉。

推行“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单位,将破除陈规陋习等纳入积分管理,通过积分奖励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完善“一约四会”,从制度层面规范村民行为,为移风易俗提供保障;设立“红灰黑”榜,每半年评比一次,激发村民积极性,树立榜样;选树优秀标杆,将积分作为推荐依据,多方面考核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民事调解理事会,及时化解矛盾,治理不良陋习。

营盘峁村开展积分兑换活动现场

二、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地见效

(一)环境提质塑“形”,夯实文明根基

围绕景区对环境卫生的高标准要求,村“两委”牵头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制定《营盘峁村环境卫生公约》,划分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区,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整治乱堆乱放,累计清理垃圾80余吨。结合景区景观打造,统一改造村内15处闲置农房,保留窑洞特色,配套建设1处污水处理设施、12个垃圾分类站点,实现“污水不横流、垃圾不落地”。村民在参与中逐渐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营盘峁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二)文化浸润铸“魂”,转化陈规旧俗

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陋习,村“两委”借助村民对景区“文明形象”的重视,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纳入其中,成立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指导,年内规范婚丧事宜18起,平均每起节约开支1.2万元。结合黄河文化和景区主题,鼓励新人采取“黄河岸边的婚礼”特色形式,倡导低碳环保、简约文明。组织文艺团队,以北疆文化为主题,创作演出5部文艺作品;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每月播放和展示北疆文化故事、移风易俗政策及先进典型事迹;组织村民自编自演节目,2025年举办首届农民“村晚”,参与村民达300余人次,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沐浴文明新风。

营盘峁村第一届“黄河岸边的村晚”活动现场

(三)组织引领强“核”,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在景区共建和乡风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组建“文明乡风促进会”,由村干部、党员代表、乡贤及景区管理方代表参与,负责宣传引导、典型选树、监督规劝及矛盾调处。40名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率先垂范简办婚丧事宜,并在责任片区包联引导群众。景区建设运营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就业,扶持村民发展特色民宿与农家乐。制定相关办法,将遵守村规民约等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核心条件,让村民切实感受到践行文明新风的“实惠”。近年来,累计选评各类先进典型7名,发挥身边榜样的感召力量,带动村民向上向善。

三、成效显著,移风易俗结出丰硕成果

乡村风貌焕然一新,通过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改变了“脏乱差”面貌,村民主动维护环境,人居环境质的提升。

文明陋习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现象基本消失,村民负担减轻,低碳环保、简约文明理念成共识,满意度达95%以上。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明乡风与景区景观形成“叠加效应”,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收入增长,村民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形成“文旅兴村、文明富民”良性循环。

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村“两委”凝聚力增强,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高,矛盾纠纷下降60%,形成良好治理新格局。

营盘峁村内百亩花海实拍图

下一步,营盘峁村将继续加大力度,探索创新,巩固提升成果,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编辑:王俊利审核:孟明星终审:王 爱

来源:活力清水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