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铁皮房背娃写作的男人,炸了热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1:17 3

摘要:从18岁在工厂流水线到38岁成为获奖作家,从东莞铁皮房到鲁迅文学院,这条用文字砌成阶梯通往文学的路,莫华杰走得并不容易。

颁奖礼现场,聚光灯打在脸上,这是属于打工仔莫华杰的人生高光。

从18岁在工厂流水线到38岁成为获奖作家,从东莞铁皮房到鲁迅文学院,这条用文字砌成阶梯通往文学的路,莫华杰走得并不容易。

但人生逆袭的剧本,从来都不是靠老天给,而是自己写。

前段时间,漓江文学奖火了,刘楚昕的感人发言让余华拭泪,令无数人动容。

这是第二届,而莫华杰凭借自传《世界微尘里》获的奖是第一届。

看直播的那天,莫华杰还和朋友打趣道:“我们那届没经验,领完奖就下去了。没有机会说获奖感言,要是说了,说不定也能火。”这都后话。

两年前,在桂林,想起在颁奖现场偶遇余华,莫华杰还是有点小激动,“他说我的书像现实版《活着》”。

见小伙子难掩紧张,幽默的余华补了一刀,“是你自己写的好。你写的不好,我们才不会把这个奖给你。”

最近,莫华杰再一次走红,倒不全然是今年漓江文学奖的热度,而是妻子随手发的一张老照片。

| 我一边背娃,一边在天涯论坛写网络小说。那时叫发帖子,每天更新一帖。

那是2013年夏天,灯光微弱的铁皮房内,身穿球衣的男人正埋头沉思,背后的娃娃安然沉睡。

一时间,东莞铁皮房里背娃写作的男人,热搜上了一次又一次。

全网几百万的阅读点击量,让这位在东莞野蛮生长的作家,被推到风口浪尖。

莫华杰觉得有热度是好事,至少书,多卖了几本嘛。

眼前这个眼窝深邃、五官立体的男人,谈吐间已然是一个成熟作家已有的坦然、笃定与慢条斯里。

同时他独有的世俗气,让人觉得特别亲切,有种文学从混凝土里萌芽成树成林的野性力量。

△2010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来东莞讲课,课后莫华杰与莫言合影

「会担心书卖得好不好,继续写作如何赚钱,会坚持梦想,也靠写作养活一家人,还房贷,有压力,但乐意。」

想来,这或许恰是东莞这片文学沃土,塑造文学而激发的特性。

是为热爱而写作,也为生存而写作。

围绕在他身上的热度渐渐散去。

最近莫华杰带着妻子和孩子回了广西老家,短暂地住上几日,继续往西走,去往云南。

在他出发前,我们在东莞莞城他家楼下,聊了聊他如《活着》一般但更真实鲜活的人生,也聊了聊东莞这座城市。

01

瘸腿、挨饿、扛过流水线

人生就是不服输的——活着

「像现实版的《活着》」。

余华这句评价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所以我带着一些不自知的对照,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世界微尘里》。

原本想叫《我的打工生涯》,莫华杰觉得更写实,“太直白了”编辑觉得不够好,那就改得文艺点儿吧,像散文集一样。

再痛苦的经历回忆起来,都带了些幸福的光晕,如李商隐的那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1995年冬天,广西钟山县的山村,是少年苦痛的起点。

11岁的莫华杰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一身病痛成为瘸子,那时并不懂什么是认命,被迫辍学务农的他,一边是家里人想正法、谋偏方治病,一边也谋人生出路。

家门前有条河,是大家所想的桂林山水,山色葱郁,江水悠悠,捕鱼人在晨雾和夜色里,画出一道道抛物线。

少年跟着同乡捕了两年鱼,得来些钱,除了买药,就是买书。

| 现在回老家,莫华杰还不时在孩子们面前露一手,捕鱼技能还在。

捕鱼辛苦,间隙就读书,就写作,那时他爱看金庸、古龙,是个资深武侠迷。

年少的身板拖着病腿,因担心江水潮湿加重病情,捕鱼生活没能坚持太久,外出打工几乎是当时他的唯一选择。

2002年,兜里揣着100元,大巴车坐了好久好久,翻山越岭,莫华杰拖着病腿和同乡来到广东进厂。

先后在打火机厂、塑胶厂、家具厂辗转,这段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打工岁月,几乎将一个异乡少年能吃的苦,都备齐了。

十几个小时上工,一天就吃一顿饭,热水泡冷饭,病腿还留有后遗症,睡过嘎吱嘎吱的木板,捡过破洞的瓷碗,用牙刷当筷子吃饭,身无分文辗转街头……

回忆被反复咀嚼,化作文字出现时,莫华杰反而觉得倒没有那么痛苦了。

一些小插曲,看得也是让人戏剧性拉满,比如差点走上一夜赚几百上千的邪路,比如第一次恋爱萌芽却发现是远方表妹。

这些真实经历,原本莫华杰是不太愿意写出来的。

「有些惶恐,担心人们会说贩卖苦难,或者觉得写的打工生活不够高大上,还担心隐私泄露会被认为是博名声。」

种种顾虑在前,种种细节在记忆里扎根。他的记性很好,也是他发觉自己有写作天赋的证据之一。

自从2004年到东莞后,尽管也是一个厂换一个厂,但日子好了些。短短十年间,他从生产线员工晋升至高管。

大胆想想,如果认真打工,成为「霸道总裁」应该都只是时间的事儿。

但命运在无形之中,给了他另一种光明。

写作的种子并不是在打工中种下的,认真回溯,得从几岁时偷偷练功开始说起,后来迷上武侠小说,到在河边偷偷自己写小说。

尽管莫华杰总说自己小学没毕业,文化水平不高,写作起初更是乱七八糟,可那最艰难的岁月里,几乎都是文学拉了他一把。

那偷偷藏在柜子顶上的手稿,那些蜗居在“阳光生猛,雨水暴躁”的铁皮房里敲打键盘的时光,那些躲到工业区的绿化带角落,盘腿坐地,伏在花坛上沉浸式的日子。

还有那些把宿舍上铺的木板一块一块卸下来,再拼接,人站在下面,头伸出去写的画面,

「人进来吓一大跳,看见只有两只脚在下面不见头。」

从十多岁到如今,莫华杰从来没有放弃写作,从一无所有拖着病痛跌跌撞撞到靠写作改变人生。

有人这样评价: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这样不服输的——活着。

「路灯昏暗,闷热的岭南蚊虫甚多,咬得浑身是包。我像入了定,写得不亦乐乎,经常写到宿舍关灯才悄悄溜回去。」

写作对于莫华杰来说,是小时候练的武功,一招一式,一字一句,让人生转了一个又一个弯。

写到「直到老鼠钻进裤裆那一刻,我才成为作家。」

比起《活着》,我们离《世界微尘里》更近。

|以前住的宿舍被水淹,妻子站在宿舍门口,茫然地看着内涝。

02

如果没有来东莞

应该就不会成为作家

20多年前,莫华杰离开老家到广东,带着少年的无畏和对赚钱的期待。

现在开车带着妻子儿子回老家,不再那么颠簸,一路的风景也不错。他前不久还买了新的渔网,捕鱼的技能并没有生疏,老家的记忆很清晰。

山水并没有改变模样,只是村子日渐荒芜,莫华杰想过回老家隐居一下,沉浸式写作。

但也发现,在东莞20多年,他的人生已经和这座城市,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如果没有来东莞,应该不会成为作家。」

尽管对东莞的记忆,许多许多年都围绕在一座座工厂,厂子里的江湖恰是比武侠世界还要“武侠”的地方,人的欲望、爱恨在机器轰隆声里,那么的真实、赤裸、鲜活。

莫华杰一边打螺丝,一边提笔写作。

可以说恰是那些在东莞的经历,成就了这本获奖作品《世界微尘里》,但另一方面,在写作的道路上,莫华杰很感恩,得到了一些善意的托举。

它们来自这座城市里的人,也来自这座城市的包容。

诚然生活有残酷的一面,但没有磨灭少年的心气,亦可称之为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

2004年,辗转打工到了长安。

两年后生活稍微稳定了些,那时也开始学着投稿,因为手写稿基本没人看,所以得学电脑,报了个电脑班,学五笔打字。

可每天加班到十点,没时间学,莫华杰给主管写声明书,想学电脑,「主管觉得我有上进心,把我调到品管部。练习打字,打着打着给厂子投了个自荐书,没想到厂长很赏识,后来让我当组长。」

再到主管,一个人搞定三个人的岗位。

在工厂里,莫华杰慢慢明白了,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像是写小说,人的性格、喜好和交集,都是像是一个个生动的样本,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他笔下鲜活的人物。

野生写作的力量,在天赋和努力加持下,一步步助力,而这份力量倒真的似乎非东莞不可。

长安是东莞的文学重镇,更是那是东莞文学的领头羊,不少文学活动在长安举办。

2006年,莫华杰凭借写作才华,加入长安文学会。

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前辈老师,最重要的一位,则是陈启文老师。

在他的赏识、鼓励和支持下,莫华杰的文学路在东莞走上了更广阔的天地。

创作、投稿、获奖,站上了漓江文学奖的舞台,去往鲁迅文学院进修,获得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等等。

「感觉出人头地了。」

但这是18岁时,一定没有想到过的。

| 莫华杰和妻子海青

打工和写作,成为莫华杰在东莞的两大人生主线,后来,他在这里遇到了一直支持他包容他的妻子,有了孩子,有了小家。

在东莞定居,东莞也成为第二故乡。

说是写了一本自传,但莫华杰将人生最主要的经历和笔墨,都留给了他所经历和感受到的东莞。

「虽有一些灰云黯淡,但不是抹黑,而是记录东莞真实的变化,那是时代留下的印记,也是东莞转型成长有力的证明。」

一直以来大家都看到的是,东莞曾作为世界工厂的风起云涌,如今潮流科创的城市转型,但在一些普通人的眼中,它也是一座被文学浸润的城市。

今年东莞主力在推广新大众文艺写作,该写作面向各种群体。

最近也有一个素人写作班,在东莞举办。

还设立了东莞文学艺术院,并签约了作家,很多人来自底层。

「只要愿意写、能写出来,就有机会。」

03

要相信,人习惯了努力

就一定会有好的人生的

很多人说莫华杰的文字真实有力量。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也聊到了一些「人生的感悟」。

关于人生经历,他说——

后来回忆起来这些痛苦,反而有时觉得挺美好。

隔了一层时光之后,会觉得幸福。因为

曾经在那里奋斗过,这段奋斗旅程非常值得,如果没有这段旅程,就不可能成为现在的自己。

我现在经常回去看铁皮房,那里有一种特别美好的东西,是那段经历塑造了现在。

生命在于体验。

苏东坡就把生命当做一种体验,无论遇到什么,都心安于当下,体验从生到死的过程。

经历过最痛苦、最落魄或最难熬的时候,再经过时间沉淀回头看,反而会很温暖,不会再刺痛或困扰,哪怕是失恋。

关于焦虑、内耗,他说——

我觉得上帝一定有安排,你只要踏踏实实做这个事情。不管是如愿了,还是事与愿违,其实都是一种馈赠。

不要焦虑、内耗内卷。

生活应是如此,现在很多人一上来就为自己或小孩焦虑,其实往往忽略了应先当下把生活过好,踏踏实实生活,其他东西自然会来。

关于习惯的力量,他说——

人习惯了努力,就会有好的人生。

比如我们天天写作,或是天天打球,刚开始可能觉得困难,但打多了就会顺手。

我们回老家也可以拿手提电脑写作,去哪里都可以,因为习惯了,习惯的动力是巨大的,它主导着我们的人生。

像我爷爷95岁过世,但哪怕90岁之后,他每天都到江边砍竹子、织簸箕,挖点东西,保持这种生活,他过得非常好。

关于写作,他说——

先从最简单的叙述方法开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平铺直述,像和朋友讲故事一样。写多了就会了。

保持随时记录的习惯。

上次我跟朋友吃饭,他是个广州人,点烧鹅饭,说烧鹅腿饭更好吃,他说就要左腿,我觉得很奇怪。

原来因为鹅睡觉时,一只脚站着,一只脚收着,一般都是用左脚站,右脚缩起来,所以左腿会更紧致一点,吃起来口感好一点。

听到这个,觉得很有意思,便记录下来,后来写在了我的新书里。

——

今天,2025南国书香节正式开幕

“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

8月15日到19日

在广东,阅世界

这一次共2335场文化活动

还有各界文化名人

齐聚这场属于大湾区的书香盛会

《世界微尘里》莫华杰

留言区见

!!!

来源:那一座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