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期间,在南漳县公共体育场附近,12岁的小男孩徐晨迪每天背着雪糕箱,用稚嫩的声音吆喝叫卖,不仅传递着夏日的清凉,也让“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
暑假期间,在南漳县公共体育场附近,12岁的小男孩徐晨迪每天背着雪糕箱,用稚嫩的声音吆喝叫卖,不仅传递着夏日的清凉,也让“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
晚上七点,南漳县公共体育场小吃街逐渐热闹起来,人群中一个背着雪糕箱的瘦小身影格外醒目,徐晨迪不断向过往行人推销他的雪糕。徐晨迪的父亲告诉记者,让孩子暑期卖雪糕这个实践想法,源于他自己的童年经历。三十年前,他也是背着用棉被包裹的雪糕箱走街串巷。
徐晨迪父亲徐耀玺说:“赚钱是其次,主要是锻炼,然后孩子性格稍微有点内向,就是想提高一下他的胆识,还有就是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起初,害羞的徐晨迪不敢开口吆喝。父亲灵机一动,网购了一个扩声喇叭,让他自己录了几句广告语,循环播放,这个办法不仅化解了徐晨迪的尴尬,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市民刘艳丽说:“我觉得这么小的年龄能出来摆摊儿,自己勤工俭学,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现在孩子学习的事情。”
十多天下来,徐晨迪的变化令人惊喜。从躲在桌子后等客上门,到主动走街串巷推销雪糕,他已经可以熟练地介绍产品、收钱、找零,每天都会清点收入,规划好每一笔钱的用途。
市民徐晨迪说:“我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节约用钱,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除了卖雪糕,徐晨迪每天都会把自己需要做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看书、做家务,打乒乓球、打篮球、跑步,每一样都不落下。
徐晨迪父亲徐耀玺说:“他现在每天基本上不停下,精力比较充分,每天步数大概就是在1万多步,再加上也比较喜欢军事,就想以后如果说有机会的话,希望他能够参军,保家卫国。”
来源:南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