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鬼子拼刺刀,八路军伤亡巨大,土办法竟让鬼子吃大苦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0:54 2

摘要:要知道,几年前,别说一个对一个,就是三个八路军战士对付一个鬼子,都得付出不小代价。

1944年的沂水葛庄,一场白刃战正打得激烈。

一百多名八路军战士端着刺刀冲向日军,前排的鬼子没几个回合就倒下了。

要知道,几年前,别说一个对一个,就是三个八路军战士对付一个鬼子,都得付出不小代价。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曾经让八路军吃尽苦头的日军拼刺优势,竟被一些看似土气的办法彻底扭转。

抗战初期,日军的拼刺能力曾是八路军的噩梦。

1937年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可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时,600多名经历过长征的老兵,倒在了鬼子的刺刀下。

这些老兵可是部队的骨干,战斗力远超普通士兵,却和日军打出了1:1的伤亡比。

1938年,邓华带领一个营,突袭正在吃午饭的日军。当时日军兵力分散,毫无防备,八路军占尽优势。

可就是这样一场看似稳赢的战斗,打了整整4个小时。最后虽然全歼了108名日军,八路军却有50人牺牲、92人受伤。

日军拼刺厉害,不是偶然,他们的三八式步枪装上刺刀后,总长接近1.7米,而八路军的步枪加刺刀要短不少。

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拼刺训练到了严苛的地步。

日本兵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8岁起,他们就要洗冷水浴锻炼耐力,每周至少进行2小时军事训练,每年还有一周的军事演习。

这种从小打下的基础,让他们入伍后,能快速适应高强度的拼刺训练。

日军的训练不仅强度大,还极其注重实战。他们甚至把被俘的中国军人和平民,当作刺杀练习对象,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提升新兵的胆量。

久而久之,日军士兵在拼刺时变得异常凶狠,战术动作又快又狠。

反观八路军,条件要艰苦得多。

1937年国共合作时,八路军曾向阎锡山要10000把刺刀,结果只拿到50万发子弹,一把刺刀都没得到。

当时,平均每个连队只有12把刺刀,很多战士只能把刺刀用绑腿捆在木棍上应急。

更要命的是,八路军兵员补充困难。老兵在战斗中伤亡后,只能补充新兵。

很多农民上午还在地里干活,下午就参军,第二天就得上战场。

这样的新兵,别说拼刺技巧,就连枪都没摸熟,哪是训练有素的日军的对手。

1938年冬季反扫荡时,杨成武亲眼看到,两个班的战士被7个日军,用刺刀逼进山沟。

那些鬼子像训练有素的屠夫,专挑心脏、肝脏等要害刺击。有个战士被挑开腹腔,还死死抱着敌人滚下山崖,场面惨烈。

这样的伤亡实在让人痛心,杨成武彻夜难眠,开始想办法应对。

杨成武

他发现,日军的优势主要在武器长度和拼刺技巧上。既然步枪刺刀比不过,那就换个思路。

他想到了红缨枪,这东西长度能达到2米,比日军的三八式步枪还长20多厘米。

杨成武还亲自画出红缨枪的改良草图:枪头加装倒钩,防止刺入后滑脱;白蜡木杆用浸油处理,增强韧性;红缨长度定为40厘米,刚好能遮住持枪手的虎口,避免血顺着枪杆流下来打滑。

1939年2月的香城固伏击战,改良后的红缨枪第一次大显身手。

772团三连用红缨枪组成枪阵,当日军挺着刺刀冲过来时,前排战士突然半跪突刺,后排战士从间隙中斜刺鬼子咽喉。

这场战斗,日军伤亡200多人,而八路军仅损失32人。

被俘的日军军曹佐藤正男在日记里写道,那些红穗子像毒蛇的信子,还没看清动作,刺刀就够不着对方了。

红缨枪的长度优势,让日军的拼刺战术彻底失效。

不过,红缨枪也有缺点。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冀南军区某部在冲锋时,遭遇日军掷弹筒轰击,白蜡木杆在高温下脆化断裂,不少战士因此失去了武器。

有老兵回忆,一次突袭炮楼,他的红缨枪被鬼子用军刀劈成两截,幸好身边战友及时开枪才保住性命。

单一武器不够,还得有战术配合,八路军开始搜集日军的拼刺教材,仿造拼刺护具,每天进行针对性训练。

他们研究出“老兵掩护+新兵突刺”的战术,先顶住鬼子第一波刺杀,再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的优势。

具体来说就是:一人佯攻扰乱鬼子阵脚,其他人趁机突刺,动作必须快、准、狠。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八路军的拼刺技巧有了明显提升。

一次战斗中,一个鬼子队长挥舞指挥刀劈来,一名战士假装猛烈进攻,吸引其注意力,旁边的战士趁机一枪将其刺中。

除了拼刺,八路军还发明了更灵活的战术。

吴效闵少将创造的“三快战术”就很管用:快速抵近射击、快速投掷手榴弹、快速脱离接触。

吴效闵

1943年太行山反扫荡时,他带着侦察连用这招,十分钟内就撂倒三十多个鬼子,自己这边只轻伤两人。

国民党军队也有应对之法,长沙会战中,杨伯涛发现日军辎重部队后,先让士兵举起大刀挥舞,引诱日军端着刺刀冲过来。

等日军冲到离阵地200米左右时,他下令士兵退进战壕,架起机枪扫射,很快消灭了两个联队的鬼子。

到了1940年,八路军的拼刺高手已经能让日军发怵。一对一较量,八路军战士很少输;就算一对多,也能挑倒几个。

1944年葛庄伏击战,鲁中军区刺杀优胜连的百人突击队,用标准突刺动作,把日军两个中队逼入绝境。

此战,八路军歼灭日军500多人,缴获的三八式步枪中,半数刺刀还卡在刀鞘里。

日军士兵小林清后来回忆,那些八路像换了人种,突刺速度比他们的伍长还快。

随着战局发展,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国内兵员枯竭,很多娃娃兵、老头兵没经过多少训练,就被派上战场。

他们的拼刺能力大不如前,甚至出现了集体投降的情况,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1945年初,美制汤姆逊冲锋枪,开始列装八路军主力部队,红缨枪逐渐从战场上消失。

杨成武将最后一批红缨枪送进了荣誉室,他说,这些木杆子救过大家的命,但终究要让位给铁家伙。

从被日军拼刺压制,到用红缨枪等土办法扭转局面,八路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成长。

那些曾经让鬼子吃尽苦头的土办法,见证了中国军人的智慧和勇气,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夏日旅行攻略#

来源:盛世守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