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照相馆里的一群普通人,他们与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岁月以及中国人的抗争……影片取材于一个真实故事:照相馆学徒冒死保留侵华日军送来冲洗的16张屠城照片,将日寇暴行公之于众。
文/谭登 图/AI
一家照相馆里的一群普通人,他们与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岁月以及中国人的抗争……影片取材于一个真实故事:照相馆学徒冒死保留侵华日军送来冲洗的16张屠城照片,将日寇暴行公之于众。
电影《南京照相馆》这段在西方鲜有提及甚至忽略的历史,掀起跨越国界“让我们同感痛楚”的共情。8月7日开始,影片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上映,还将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观众见面。
影片英文名没有从“南京照相馆”直译,而是翻译为“Dead to Rights”,意为铁证如山。海外观众对影片的情感共鸣,令人动容——
“作为一个美国人,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南京和中国的那段历史,让我有机会去同感痛楚。”
“西方课本里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浮于表面,看完影片更感到需要以史为鉴。南京有超过30万人遇难,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要讲述。”
“世界不能只知道广岛、长崎,而不知道南京,真相需要被更多的人知晓。”
“开枪射击和拍照的英文单词都是shoot,影像此时是日军的‘战利品’,但也将成为他们的罪证。”
“我们都应该成为那个‘保存底片’的人,珍惜和平,而不是转过身去,忽视曾经的苦难。”
……
影片中在黑暗里抗争求生的“小人物”,他们不是英雄,却以个体微光传递民族创伤。跨越国界的人性痛楚、对和平的唤醒,打破文化隔阂,融进了不同肤色亿万观众的心脏。
也让80多年前那场屠城罪恶的铁证,跨越国界回响,被世界看见。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