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天堂——安徒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09:08 2

摘要:安徒生(1805—1875年),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

安徒生(1805—1875年),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安徒生一生写了整整40年童话,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时候几乎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安徒生”这一丹麦最普通的姓氏,既变成了童话的代名词,也象征着一个不灭的灵魂。

童话般的人生

安徒生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很艰辛,直到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王”,他才破茧成蝶。他不止一次将自己的一生描述为一个童话。“虽然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一……我体验过贫苦与孤独,经历过豪华的生活;我被奚落过,也获得过尊重;我曾在冰冷的暗夜中独自流泪,承受失去爱情的痛苦;也曾在潮水般的赞美声中体味收获成功的快乐与幸福……人生就是童话,我的一生也是一个童话。”

1805年4月的一天,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欧登塞,他的出生给一个贫困的家庭增添了快乐的负担。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贫苦鞋匠,他喜欢读书,想象力丰富,还有点浪漫气质。安徒生的母亲是一个质朴的洗衣妇,很耐劳,相信许多神奇的事情。欧登塞小镇闭塞而单纯,人们相信上帝和女巫,许多传说让这个小镇看起来似乎真的有超乎人类的东西存在。安徒生就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成长,他感觉随时都可能有神奇或者可怕的事情发生,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在学校里,他会把同学们想象成公主、敌人、女巫……做出许多可笑又可气的事情。

美好的童年短暂而难忘,1813年,拿破仑对丹麦发动战争,安徒生的父亲上了战场,两年后回到家中,一病不起,最终被“冰雪姑娘”带走,留下彻骨的寒冷和无助的妻儿。生计每况愈下,安徒生11岁那年当了童工。工作间歇,这个瘦小的孩子为工友们歌唱,声音清脆而响亮,一个工人对他说:“你干吗不去当演员?”安徒生顿悟了,对啊,为什么我不去当演员呢!他喜欢表演,喜欢众星捧月的感觉,喜欢观众的掌声。就这样,14岁那年,他揣着梦想和几个银币,不理会母亲的反对,决然踏上了去往哥本哈根的路。

他哪里知道,母亲是对的。当年的成名之路恐怕不比今天的好走,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他依然没有在舞台上赢得自己的灯光,而且一场病夺走了他清脆的嗓音,他忍痛断绝了自己的明星之路。但他在剧团里读到了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他决定在写作这条道路上“红起来”。1822年,他写了一部叫《阿芙索尔》的剧本,其中丰富的想象和真实的情感让他得到资助,被送到拉丁文学校学习。

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已经17岁的安徒生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学校里,他创作了诗篇《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在1828年顺利毕业。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但现在,他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和欢呼,他终于成功了,

爱情没来过

安徒生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经典的公主与王子的童话,却一生也没有遇见自己的公主。他不是终身未娶,他是终身未恋。而且,相对那些“爱不成”的人来说,他是从未经历过爱情。

1822年,正在靠资助求学的17岁的安徒生结识了一位海军大将,并与他的女儿日久生情,可是家庭、身世之间的差别让他迟迟不敢开口表白,直到这位姑娘葬身在大西洋失火的轮船上,他才意识到他的初恋夭折了。

1830年,为了给创作剧本搜集素材,安徒生在丹麦国内作了为期两个月的旅行。在中途探望朋友的过程中,他相中了朋友的妹妹,可惜,人家早已名花有主。安徒生继续着自己的单相思之旅。

1832年,安徒生爱上了比他小8岁的路易斯·科林。路易斯·科林是丹麦财政大臣的女儿,虽然此时安徒生已经小有名气,但是以笔杆子为生的人怎能跟政府重臣的千金相比,他们之间的隔阂是明显的。这次安徒生的自卑不是没有理由的。1833年冬,科林订婚了,可悲的是,科林的订婚对象不仅不是安徒生,而且她与别人订婚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安徒生——她是在7年后才结婚的。

1837年,已经32岁的安徒生爱上了16岁的索菲。索菲是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女儿,家世不俗。安徒生依然不敢表白,他怕自己给不了她富足的生活。年轻的索菲没有为他驻足,她订婚了。安徒生“淡定”地祝福她,在日记本里写着:“上帝保佑你,我的亲爱的,我钟爱的索菲!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我有钱的话,那我和你生活在一起会是多么快乐!”

1839年,安徒生到瑞典旅行,爱上了他生命中的第5个女人——伯爵家的千金马蒂尔达。已经名震四方的安徒生这次鼓足勇气写了一封信向马蒂尔达沟通感情,可是因为送信人的失误,安徒生两年以后才收到了回信。这时,多情的他已经移情于另一位女人——瑞典女歌手詹妮·林德。

1840年,林德来哥本哈根演出,安徒生与她相识在哥本哈根的宾馆里。林德被称为瑞典的“夜莺”,深受观众喜爱。安徒生既爱她的歌喉,又爱她的容貌和气质。随后的10多年里,安徒生痴痴地恋着这个女人,好几次试图求婚,却都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1854年,“夜莺”结婚并定居美国,安徒生被她永远定格为“大哥”。

这位童话王子,在6位公主面前,居然都没有“创作”成功爱情的“童话”!

“童话王”讨厌小孩儿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梦幻般的奇异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十分清楚孩子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并在童话作品中将这些一一体现出来。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

然而,这个童话王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喜欢孩子、亲近孩子,也不如孩子们心中想象的那般神圣。根据安徒生的自传透露,作为作家,他最看重的作品是小说和戏剧,童话在他的创作中只居次席。安徒生基金会曾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许能说明这个反差:“他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但他绝不愿意孩子坐在他的膝上。”在他临终前出版的最后一套童话书上,他涂去了“献给孩子们”的字样,说明即使是这些带给他荣誉的童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写给成年人的。大概是因为只有成年人能带给他想要的荣耀和声名,抑或是只有征服成年人而不是孩子,才会让他更有成就感。

童年是每个成年人永恒的记忆,不管幸福还是辛酸,所以,童话无疑是同时抓住儿童和成人的好体裁,所以,安徒生把自己的作品打造成了“适合7—70岁的人阅读”的“万金油”。他的童话总是有一个线索清晰、语言简朴的故事让孩子可以接近,当读过这些童话的孩子长到忘记它的时候,它却会在某个情景中再现,而再现的时候它似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即使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有过类似的阅读经历,他曾和高尔基说到过这种经历:“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10年前我没读懂;10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也许,只有托尔斯泰读懂了安徒生渴望征服成年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孤独。

来源:思想与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