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记忆】拉萨大事记:唐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8:36 2

摘要:松赞干布13岁继任赞普位,为悉补野部落第三十二代赞普,继续兼并周边部落,建立统一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从其出生地雅嫩扎堆蔡(今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境内)到红山(即布达拉山)修筑宫堡,首先令大臣吞米·桑布扎创制藏文,并带头在帕邦卡宫殿(今城关区娘热乡境内)闭门修习藏文

唐贞观三年(629年,藏历土牛年)

松赞干布13岁继任赞普位,为悉补野部落第三十二代赞普,继续兼并周边部落,建立统一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从其出生地雅嫩扎堆蔡(今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境内)到红山(即布达拉山)修筑宫堡,首先令大臣吞米·桑布扎创制藏文,并带头在帕邦卡宫殿(今城关区娘热乡境内)闭门修习藏文4年;其次,制定法律和建立军政管理体制,把吐蕃划分为5个“茹”,其中以惹木齐(今小昭寺一带)为中心设立卫茹,下设12个东岱(千户所)。今城关区夺底、娘热等地属于夺底东岱所,蔡公堂、纳金等地属于热夏域参。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藏历铁牛年)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主随带释迦牟尼佛像和医生、译师、工匠及造纸、酿酒、农作物种植等各种行业生产技术人员500多人入蕃,并在拉萨修建惹木齐寺(即小昭寺),供奉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像(后移到大昭寺)。同时,松赞干布还在红山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在今城关区辖境内修建帕邦卡寺、木茹寺等。

7世纪中叶

松赞干布治理吉曲河,把河床南移,挖南填北,修筑河堤。

唐景云元年(710年,藏历铁狗年)

唐朝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抵达逻些(今拉萨)后,参拜惹木齐寺,并留一名唐朝僧人看管寺院。后,金城公主又遣使向唐朝请求《毛诗》、《礼记》、《左传》等,并要求定界互市。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藏历土羊年)

赤松德赞大力推行佛法,清除反对佛教的苯教大臣。在惹萨祖拉康(即今大昭寺)、惹莫齐(即今小昭寺)等寺有来自唐朝的僧人修习佛法。

唐贞元二年(786年,藏历火虎年)

唐朝著名禅宗大师摩诃衍那应赤松德赞之请从敦煌来到逻些(即今拉萨),传播佛法,获得极大成功。短短几年时间,徒众多达5000余名。后与印度高僧噶玛拉喜拉发生宗派之争,历史上称作“顿悟”与“渐悟”之争。

唐贞元十三年(797年,藏历火牛年)

布达拉宫遭雷击,引起火灾。

唐长庆元年(821年,藏历铁牛年)

吐蕃派会盟专使论纳罗赴长安,与唐朝宰臣崔植等在长安西郊会盟。

唐长庆二年(822年,藏历水虎年)

唐朝专使刘元鼎到达逻些(今拉萨),与吐蕃僧相大论钵阐布云丹等人在逻些以东“札堆园”会盟。

唐长庆三年(823年,藏历水兔年)

唐蕃会盟后,将其盟文刻石立碑。一碑立于长安,一碑立于逻些,一碑立于唐蕃交界之地,以作永久纪念。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碑藏语称为“祖拉康多仁”,意为“大昭寺前的石碑”,汉语称为“唐蕃会盟碑”。藏汉盟文记述了自松赞干布以来近200年间唐蕃和亲友好的历史,表达了吐蕃与唐“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永无渝替”的共同美好愿望。碑文上第一次出现“拉萨”地名。

唐会昌六年(846年,藏历火虎年)

吐蕃赞普达玛因灭佛而激起僧人反抗,被僧人拉隆贝吉云丹射死在拉萨祖拉康石碑(即大昭寺前唐蕃会盟碑)前。

唐大中元年至咸通九年(847年藏历火兔年至868年藏历土鼠年)

达玛的两个儿子云丹和威松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云丹占据拉萨一带,威松占据雅砻(今山南雅砻地方)。战争长达20多年,给拉萨一带的百姓带来长期的战争灾难。

唐咸通十年(869年,藏历土牛年)

吐蕃辖境爆发平民大起义,拉萨城区及近郊奴隶、平民也配合各路起义军举行大暴动。起义军挖掘赞普陵,诛杀王室人员和贵族,吐蕃地方政权彻底崩溃。各地方势力割据一地,互相征战不息,西藏地方处于割据状态,长达400年。

资料来源:《拉萨市城关区志》2010年12月

资料整理:黄翔,文旅美食探寻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来源:阴山小虫的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