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纪念日。回望烽火岁月,汉川(今湖北汉川市)作为华中抗日战场的重要节点,其斗争史既是中国敌后抗战的缩影,也承载着血火淬炼的民族精神。以下从五个维度梳理汉川抗战的壮烈图景:
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纪念日。回望烽火岁月,汉川(今湖北汉川市)作为华中抗日战场的重要节点,其斗争史既是中国敌后抗战的缩影,也承载着血火淬炼的民族精神。以下从五个维度梳理汉川抗战的壮烈图景:
一、汉川的抗日地理背景与战略地位
汉川位于汈汊湖区,河湖纵横、芦苇丛生,天然形成游击战的屏障。1930年起,这里便成为红色政权摇篮:
襄北特委西北区苏维埃在横堤成立,后发展为汉川中心县委、天汉地委指挥中枢;
- 贺龙率红三军1932年在此建立根据地,后虽遭国民党“围剿”(横堤一带千余房屋被焚、数百军民遇害),但抗战爆发后,这里又成为新四军的核心堡垒。
中共在此设立被服厂、军械所、“七七”报社等机构,使汉川成为支撑鄂豫边区的“抗日前沿阵地”。
二、敌后战场的经典战役与战术创新
1. 侏儒山战役:新四军智取伪军“心脏”
1941年冬,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趁日军兵力空虚,对伪“定国军”第1师发起连续打击:
心理战瓦解伪军:首战俘敌百人后释放,动摇其军心;
反间计阻敌增援:伪造伪师长“休战信”,使日军疑而不援;
歼灭战收官:经大小战斗十余次,毙伤日军200余人、歼伪军5000余人,缴获兵工厂设备6000余件,控制侏儒山要地。
此役被列为新四军经典战例,为重建襄南根据地奠定基础。
2. 高庙突围:红旗疑兵戏日伪
1943年6月,彭怀堂率26名游击队员南渡襄河时遭日伪合围。在百姓协助下,他们:
插红旗布疑阵:在山头遍插红旗,伪装主力部队;
诱敌自耗火力:日军误判猛攻空山,游击队趁机穿越梅子洞脱险。
此战以零伤亡实现突围,展现军民智慧。
3. 伪军策反:战场上的“逆向”掩护
1940年,新四军在叼汊湖与日军激战,竟是为掩护1600名伪军“反正”。这些伪军原属汪步青部,经地下党许大鹏等人策动弃暗投明。此类心理瓦解战术成为天汉地委对敌斗争的特色。
三、惨烈代价与不屈精神
1. 暴行下的血色记忆
横堤惨案:1932年国民党“围剿”中40余户被灭门;抗战时期日军“三光扫荡”,制造“桃园湖事件”等惨案;
标语见证抗争:墙壁上“倭寇还我河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标语,至今留存于日军罪证照片中。
2. 民众的脊梁
乡妇救会主席刘美美被割乳吊树杀害,游击中队长何文斌等数百烈士血染湖乡。他们的名字铭刻于横堤烈士纪念塔(1963年建,市级文保单位),塔顶红五星仍耀照山河。
四、历史回响与当代纪念
80周年直播追忆:今日极目新闻联动直播探访武汉中山公园受降堂(1945年冈部直三郎投降地),重现历史场景;
文物唤醒记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展出1945年8月11日《新华日报》“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号外,以原始文献反击右翼篡改;
警示军国主义复苏:当日本在投降日前夕联合六国军演时,汉川的抗战史提醒世界——和平需捍卫,历史不容淡忘。
结语:血火淬炼的汉川抗战精神
汉川的抗战,是智慧与牺牲的交织:既有侏儒山的战术经典,也有高庙突围的草根智慧;既有横堤的深痛创伤,也有红旗不倒的信念。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立于烈士塔前,或凝视残墙上的“还我河山”,那些穿越时空的呐喊,仍在叩问世人:
胜利从非偶然,而是血火中的觉醒;和平绝非赐予,而是不懈的捍卫。
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汉川的湖风苇浪间,英雄之气长存。
来源:江畔草h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