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伴“童”行趣味多 寓教于乐助成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08:32 2

摘要:日前,吉林省辽源市总工会打造的“魅力辽源·工伴成长”新就业形态职工亲子夏令营首期活动启动,50组来自快递、外卖等新业态领域劳动者家庭,在“娘家人”的陪伴下,共赴一场融合城市工业文化与亲子温情的特别旅程。

辽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尽享温馨亲子之旅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本报通讯员 张秋晨

“平时总感觉没有时间,今天终于能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看我们为之奋斗的这座城市。”

“我的爸爸是超级快递员,他的头盔和矿工爷爷的安全帽一样闪亮!”

……

日前,吉林省辽源市总工会打造的“魅力辽源·工伴成长”新就业形态职工亲子夏令营首期活动启动,50组来自快递、外卖等新业态领域劳动者家庭,在“娘家人”的陪伴下,共赴一场融合城市工业文化与亲子温情的特别旅程。

在辽源市博物馆,泛黄的煤矿照片与锈迹斑驳的老机床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来自东辽县正坤快递服务有限公司的快递员何长远牵着儿子的手驻足展柜前:“看,爸爸妈妈的工作,和这座城市的故事是连在一起的……”

在黑金探矿科普体验馆内,老矿工的安全帽与现代快递员手中的头盔静静相对,仿佛进行着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职业对话。11岁的张正坤看着模拟矿道墙面说:“爸爸,原来你送快递的路,和挖煤爷爷的矿道一样,都是给千家万户送温暖啊!”

机械臂精准抓取、光影隧道流转变幻,辽源市科技馆内处处是亲子协作的欢声笑语,亲子在探索中拉近彼此距离,科技的奇妙种子悄然在孩子心中种下;返程大巴上,孩子们相互间兴奋地分享趣事,家长们手机里存满了温馨合影……这些珍贵瞬间,正是辽源市总打造“工”字特色服务品牌的生动缩影。

据悉,辽源市总第二期夏令营将走进由全国劳动模范韩丽牵头打造的少数民族特色村——朝阳村,并开展关药博物馆探访等系列活动。

秦皇岛:书店成了职工子女“托管驿站”

本报特约记者 朱润胜 本报通讯员 金蕾

“孩子们,云南省大山深处有一位张妈妈,她10多年来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近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年书店阅读区里,秦皇岛市苏晓云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的李丽老师正在讲述张桂梅校长的故事。60名孩子眼中闪着光,小小的心里播下了坚持与奉献的种子。

这是秦皇岛市总工会“书香润童心 工会伴成长”暑期托管服务中的一个场景。

为破解职工家庭假期“带娃焦虑”,自7月下旬以来,秦皇岛市总启动工会爱心托管服务项目。此次托管服务突破传统托管模式,与五兴图书广场、青年书店合作,推出“图书+托管”的创新服务形式,将托管服务与文化浸润有机结合。

在五兴图书广场托管点,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电影《夏洛的网》,他们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轻声低语,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中。影片结束后,托管班的老师又带领大家逐段品读电影台词,分角色演绎,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体会“生命”与“承诺”的意义。

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放心托管,秦皇岛市总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工会会员的6~12岁子女均可报名参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职工子女优先参与。针对职工的托管服务需求,两个图书馆托管点将服务时间从原来的上午9点提前到8点半,下班时间从下午5点延长至5点半。托管期间,不仅两个书店书架上的几千册图书供孩子们自由取阅,同时还搭配课业辅导、手工制作等特色服务活动。

秦皇岛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既盘活了公共文化空间,又提升了托管服务品质。

重庆綦江区:托管班上演匠心与童心的“碰撞”

本报讯 (记者李国 通讯员马永华)8月6日,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暑期公益托管班里,一场特殊的“健康小课堂”温馨上演。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副主任护师王震,带着14年临床积累的“匠心”,与托管班的孩子展开童心童趣的互动。严谨专业与天真烂漫碰撞出别样温暖的火花。

当天,綦江区总工会组织的劳模“三进”宣讲走进托管班。课堂上,王震拿出色彩明快的人体器官模型,像展示珍贵藏品般一一介绍:“这对蚕豆‘小超人’是肾脏。这对‘双胞胎’一边给血液‘洗澡排毒’,一边给身体‘调水调盐’,被称为‘人体生命线的守护者’。所以各位小朋友平时要多喝水、少憋尿。”她边说边握住孩子的小手,让他们感受肾脏的位置。

托管班李老师说,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学到健康知识,更感受到“白大褂”“认真做事、温柔待人”的力量。王震也笑着说:“孩子们的好奇心让我想起从医初心——既要像工匠般打磨技术,更要像孩子般保持对生命的热爱。”

威海文登区:“文启星”托管班托稳职工心

本报讯 (杨明清 记者张嫱 通讯员夏丽萍)“我们将彩泥揉成椭圆形,然后用手轻轻捏出小燕子的头和尾巴……”日前,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内,山东省技术能手、威海工匠、山东省花饽饽技艺传承人林荣涛正耐心地教托管班的孩子们用黏土制作小燕子。在“大师”的指点下,孩子们揉、搓、捏、压……不一会儿,一团团彩泥就化身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燕子。这是文登区总工会精心打造的职工子女托管服务中的一幕。

近年来,文登区总聚焦职工家庭子女假期看护难题,以“1+3+N”模式为抓手,培育“文启星”托管服务品牌,构建起覆盖广泛、服务精准的公益托管体系。

打造“1”个特色品牌。文登区总精心塑造“文启星”托管品牌,品牌标识萃取“文登学”古牌坊符号。课程设置上,突出有文登地域特色的鲁绣、剪纸等非遗体验,并辅以天福山起义红色研学活动,形成“托管+育人”品牌特色。

健全“3”级工会协同机制。“文启星”托管品牌为纯公益性,由文登区总统筹规划,专项拨付经费保障课程材料与安全保险,制定服务标准并开展人员培训;镇街总工会科学布局40余家托管点,实现主城区“10分钟托管圈”;基层工会落地运营,依托职工之家、社区驿站设立托管阵地,配备专职教师与志愿者。

联动“N”方资源赋能。由社区开放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场地,网格员参与安全巡查;学校联动教师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共享体育与图书资源;非遗传承人组成公益讲师团,开展鲁绣、花饽饽制作等课程;爱心企业捐赠文具礼包与实践场地,支持“小小职业体验官”活动;劳模工匠走进课堂讲述奋斗故事,志愿团队提供陪伴服务。

据悉,“文启星”托管班已惠及2000余户职工家庭。

8月12日,由广东省深圳市总工会指导,中铁二局深圳公司、中铁建工华南公司、中铁物贸深圳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小候鸟暑期关爱活动。来自一线的40个家庭、100名职工及职工子女前往广州南沙隧道博物馆、广汽科技馆开展亲子研学。本报记者 刘友婷 本报通讯员 贾玲 摄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