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因治疗:从“改代码”到治大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06:54 2

摘要:如果把你的身体比作一台超级精密的机器,那基因就是这台机器的“说明书”。这本说明书里写满了4种“字母”(A、T、C、G),它们按顺序排列,决定了你的头发是黑是黄,个子是高是矮,甚至会告诉你“将来可能容易得什么病”。比如有人天生头发卷曲,有人喝牛奶会拉肚子,背后都

一、基因:藏在你身体里的“生命说明书”

如果把你的身体比作一台超级精密的机器,那基因就是这台机器的“说明书”。这本说明书里写满了4种“字母”(A、T、C、G),它们按顺序排列,决定了你的头发是黑是黄,个子是高是矮,甚至会告诉你“将来可能容易得什么病”。比如有人天生头发卷曲,有人喝牛奶会拉肚子,背后都是这本“说明书”在起作用。科幻片里常演“基因突变”——像《X战警》里的变种人,能飞能发光,这其实是对基因力量的夸张想象。现实中,基因要是出了错,可没这么炫酷:可能是天生看不见,可能是血液里的红细胞变成畸形的“镰刀”,还可能让免疫系统变弱,连普通感冒都扛不住。那问题来了:如果“说明书”写错了,能不能直接改?就像改作文里的错别字一样,把错误的基因修好?这就是基因治疗——一门想从根上治好病的技术。

二、基因治疗的前世:人类花了100多年,才敢动“生命说明书”

1. 先搞懂“基因”到底是啥

1860年代,有个叫孟德尔的科学家,在修道院种了几万株豌豆。他发现,高豌豆和矮豌豆杂交,后代的身高有规律可循。这其实是最早发现“遗传因子”(后来叫基因)的线索——就像豌豆的“身高说明书”会传给下一代。快100年后的1953年,有两个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搞明白了基因的“长相”:它像个拧着的梯子(DNA双螺旋结构)。这下人类终于知道,那本“生命说明书”是写在这样的分子上的。

2. “把好基因换进去”的大胆想法

知道了基因的秘密,有人就开始想:要是基因错了,能不能换个好的?1972年,有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正经提出这个想法,说“就像修电脑病毒一样,用健康基因替换坏基因”。1990年,这个想法真的实现了。美国有个4岁女孩叫阿莎提,天生腺苷脱氨酶(ADA)基因有问题,免疫系统几乎没用,只能住在无菌的“泡泡”里,被称为“泡泡男孩”。医生把她的白细胞抽出来,用一种改造过的病毒(像“快递小哥”)把正常的ADA基因送进去,再把细胞输回她体内。虽然这个治疗要反复做,还得配合其他疗法,但阿莎提终于能走出“泡泡”,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了。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治疗成功治病,相当于在“生命说明书”上改对了一个关键错字。

三、基因治疗的今生:从差点被放弃,到能治好白血病

基因治疗的路,可没那么顺。

1. 一场悲剧让全世界冷静

1999年,一个18岁的美国男孩杰西,参加了一项基因治疗试验。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病(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医生用病毒把好基因送进他体内。没想到,病毒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像一场“体内大火”,杰西没几天就去世了。这事儿让基因治疗一下子“凉”了。很多试验被叫停,科学家们意识到:光有想法不行,还得解决安全问题——比如“快递小哥”(载体)不能太“暴躁”,不能让身体排斥。

2. 一把“基因剪刀”改写了历史

转机出现在2012年。有两个女科学家(杜德娜和卡彭蒂耶)发现了一把“分子剪刀”——CRISPR-Cas9。这玩意儿能像我们剪纸条一样,精准找到错误的基因片段,咔嚓剪掉,再补上正确的。更厉害的是,科学家还找到了更安全的“快递小哥”:有的用慢病毒(性子温和,不容易引发排斥),有的用脂质体(像个小油滴,能悄摸摸把基因送进细胞),还有用电的(电转技术,像给细胞开个小门缝,让基因进去)。

3. 这些真实案例,让人看到希望

白血病被“编程战士”打败:2012年,美国小女孩艾米丽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都没用了。医生把她的免疫细胞(T细胞)抽出来,装上能识别癌细胞的“导航”(CAR),相当于把普通细胞改造成“抗癌特种兵”。这些细胞回输后,在她体内疯狂“追杀”癌细胞。现在10多年过去了,艾米丽依然健康。这种疗法叫CAR-T,现在已经成了治疗某些白血病的常规手段。

镰刀型贫血被“基因剪刀”治好:英国女孩维多利亚天生镰刀型贫血,红细胞是畸形的“镰刀状”,不能正常运氧气,经常疼得打滚,一辈子都要输血。2019年,医生用CRISPR剪刀修改了她的造血干细胞,让身体重新造出正常的红细胞。现在的维多利亚,不用输血也能跑能跳了。2023年,这种疗法成了全球首个获批的CRISPR药物。

四、现在的基因治疗:能治哪些病?还有啥难题?

1. 这些病已经能靠基因治疗救命

这些年,不少基因疗法已经获批上市,给“无药可治”的人带来希望: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有种药叫Zolgensma,给婴儿打一针,就能把正常基因送进脊髓,让肌肉不再萎缩。以前这种病的孩子可能活不过2岁,现在很多能正常长大。

遗传性失明:Luxturna是专门治一种先天性失明的药,把好基因送到眼睛里,让视网膜细胞重新工作。有患者治疗后,第一次看清了家人的脸。

血友病:血友病患者体内缺一种凝血因子,一碰就流血不止。现在可以通过基因治疗,让肝脏细胞自己生产这种因子,不用再天天打针。

这些疗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体内治疗”,直接把药打进身体(比如眼睛、血管),让基因在原地修复;另一种是“体外治疗”,像CAR-T那样,把细胞抽出来改好再送回去。

2. 科学家还在攻克这些难题

现在基因治疗的“技能树”还在解锁中,目标包括:

实体瘤:比如肺癌、肝癌,这些癌细胞藏得深,现在的CAR-T疗法还打不透,科学家正在想办法给免疫细胞装“更强的武器”。

老年痴呆:想通过修改基因,让大脑里的“垃圾蛋白”少产生一些,延缓病情。

遗传性耳聋:把正常基因送到内耳,让听觉细胞重新“工作”,现在动物实验已经成功了。

3. 拦路虎不少:贵、风险、伦理

太贵了:Zolgensma一针要210万美元(差不多1500万人民币),够买辆超跑了。为啥这么贵?因为每个药都是“定制”的,生产过程复杂,而且患者少,分摊不了成本。很多人就算知道能治,也用不起。

安全隐患:“基因剪刀”偶尔会剪错地方(脱靶),可能引发新的病,比如癌症;有的“快递小哥”(病毒载体)会让身体过敏,甚至致命。

伦理争议:能不能改人类胚胎的基因?比如提前把可能致病的基因剪掉,让孩子天生就不得病。有人担心,这会变成“设计婴儿”——有钱人为了让孩子更聪明、更高,随便改基因,最后导致“基因不公平”。2018年有个医生偷偷改了双胞胎的基因,想让她们不怕艾滋病,结果被全球科学家骂惨了。

五、未来的基因治疗:能让人长生不老吗?会造出“超级人类”吗?

科学家说,基因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治好那些现在治不了的病:

让遗传病消失:比如多囊肾、地中海贫血这些“家族病”,以后可能通过修改基因,让下一代彻底摆脱。

对抗衰老:有人发现,基因里藏着“衰老开关”(比如端粒长度、衰老细胞)。现在有研究试着通过基因编辑,让这些开关“失灵”,延缓衰老。不过这还在实验室阶段,离临床应用远着呢。

至于“造超级人类”,科学家们态度很明确:不行。就像最早做基因治疗的安德森博士说的:“我们是治病,不是造超人。”基因治疗只能用来纠正会导致痛苦的错误,不能用来让健康人变得更聪明、更强壮——这不仅不公平,还可能引发大麻烦。

六、普通人该怎么看基因治疗?

从孟德尔种豌豆,到现在能用CRISPR改基因,人类花了160多年,才慢慢学会“修改生命说明书”。它确实能救命,但也没那么神,还有很多难题没解决。

也许未来,基因治疗会像现在的疫苗一样普遍,价格能降下来,人人用得起;也许科学家能造出更安全的“基因剪刀”,不用担心剪错;也许全人类能达成共识:基因技术只能用来治病,不能用来“开挂”。

不管怎样,这门技术的每一步进步,都在让更多人摆脱病痛。而我们每个人,既是这场医学革命的旁观者,也可能在未来成为受益者。毕竟,谁不希望“生命说明书”能更完美一点呢?

作者:钱晓文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