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时期对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06:23 3

摘要: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也是《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新高潮。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嚣张气焰,促进了全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也是《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新高潮。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嚣张气焰,促进了全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

1.传教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那些自称代表“上帝”到中国来传播“文明”和“福音”的传教士,多是一群流氓恶棍。他们迷拐儿童,抢夺民女,霸占土地,屠杀百姓,无恶不作。他们自己也明说:“基督教的工作目标”“乃在征服整个中国”。长期以来,传教士的罪恶行径不断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早在19世纪60年代,贵州、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就出现了反对教会侵略的斗争。1870年6月,天津的法国教堂迷拐儿童,强占民地,激起数千人举行抗议。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竟开枪打死天津知县的随从。愤怒的群众当场殴毙丰大业,焚烧教堂,打死传教士20名。这次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初期中国人民反教会斗争的第一次高潮。这时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查办此案。曾国藩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执行清廷的投降政策,竟判处天津百姓20人死刑、25人充军,赔白银49万两。清政府还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赴法国赔礼道歉。这种杀民谢敌的可耻卖国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有人拟拆字联讽刺曾国藩和崇厚:

僧去留曾,将人丢尽

因崇作祟,引鬼进来

这里的“僧”,是指僧格林沁,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败于英法联军,失守太沽、天津,被革职。“崇”,即上文说的崇厚。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虽因外敌威胁其统治而被迫应战,但稍遭洋枪洋炮的打击即动摇妥协,进而割地求和;而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反抗侵略,英勇斗争。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头语:“官怕洋鬼子,鬼子怕百姓。”而且,清政府常与洋鬼子勾结起来,镇压百姓的反抗斗争和革命运动。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副怒斥和咒骂外国传教士与清朝地方官的白话复迭联:

什么天主教,称天父天兄,绝天伦,灭天理,光天化日,闹得天昏,噉多遭天讨天诛,天才有眼

这些地方官,似地贼地寇,掘地宝,剜地藏,胜地名区,变成地狱,又搭上地租地税,地也无皮

这是人民群众对外国传教士、侵略者和腐败的清王朝所犯暴行的愤怒控诉。

2.义和团的英勇斗争

义和团原名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起初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到19世纪末,中国广大人民不堪外国传教士和侵略者的欺压与侵凌,就通过义和团这个组织形式联合起来,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义和团在山东东部开始组织集社,打败前来镇压的官军,迫使山东巡抚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地位。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加上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战争后中国已面临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人民群众已感受到亡国的危险。于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1900年春天,义和团从山东逐渐扩展到直隶(今河北省)一带。广大乡村的贫苦农民、运河沿岸的失业工人和京津等地的城市劳动者踊跃参加,妇女群众也组织起来。同时,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各地也都纷纷建立义和团组织,南方各省也纷纷起来响应。英勇的团民冲破帝国主义和清统治者的压制,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们焚烧教堂,破坏铁路和电线(它们是帝国主义清政府运兵、通信的工具)。面对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立即露出了狰狞面目,公然派兵进行武装干预。对此,义和团群众更大规模地动员起来,成千上万手执戈矛的团民赶往天津,在张德成、曹福田等首领的领导下,与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同时,北京的团民也向帝国主义侵略分子集中地——东交民巷(外国公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发动进攻,烧毁教堂和北京四国使馆。广大群众送水备饭,给予热情支持。清政府的部分官兵也和团民一起参加战斗。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在整个北方熊熊地燃烧起来。

当时,大学士徐桐有题联颂扬义和团:

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义,只此精神未泯

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敌胆,农工商贾,于今愤怒能消

3.义和团大造革命舆论

义和团广泛运用招贴画大造革命舆论,唤起民族觉醒。如有一种画着《射猪斩羊图》的招贴,把外国传教士喻为猪羊,用箭射之,以刀斩之。画的两边题一副对联:

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斩羊头,问畜生还想来么

还有的招贴画了《雷击猪羊图》,画面上雷劈火烧,妖魔随之毙命。两旁有联语云:

一声怒气发天庭,二月蛰惊,三春运转

群丑游魂收地狱,两时命尽,四海妖除

来源: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