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4日讯8月13日下午,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冠县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举行“黄沙作底 绿意为墨——聊城70年治沙史诗的世纪答卷”主题记者见面会。见面会邀请了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薛光灿,介绍茌平区菜屯镇在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4日讯8月13日下午,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冠县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举行“黄沙作底 绿意为墨——聊城70年治沙史诗的世纪答卷”主题记者见面会。见面会邀请了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薛光灿,介绍茌平区菜屯镇在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和加强林业生态保护方面的措施。
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西汉年间黄河流经菜屯镇,留下了高低起伏的沙丘和数万亩的沙土地。面对风沙肆虐、土地贫瘠的困境,当地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重要任务,带领群众平沙岗、治沙荒,至1992年基本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农田林网,菜屯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经过连年接续努力,到2000年左右,菜屯镇拥有速生丰产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曾经的贫瘠沙地焕发绿色生机,为后续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2002年菜屯镇依托林木资源优势,开启产业转型,2003年首家旋皮厂投产,当年新增企业30家,实现从“林果之乡”向“省级木业强镇”的历史性跨越。经过20多年接续发展,菜屯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木材加工产业链。集聚加工企业1000余家,年产值突破40亿元,占全镇总产值80%。
菜屯镇还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进了林下赤松茸种植、蚯蚓养殖等项目。充分利用木材加工产生的废弃下脚料,形成了“沙地种树—树木旋皮—树皮种赤松茸—基料还田养树”的绿色生态产业循环,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和“1+1>2”的综合效益。
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惠及百姓,目前,全镇从业农民达2万余名,年均工时超2000小时,月均收入可达2000-6000元。创建的“菜屯木皮工”劳务品牌已通过市级验收,并申报省级劳务品牌。2009年,菜屯镇成为全市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乡镇。
下一步,菜屯镇将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强镇”的发展定位,同步推进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在产业发展上,菜屯镇将深化与中国林科院木工所、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规划打造新质生产力引领的木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集聚区。积极探索提升木皮资源价值的新路径,充分挖掘源自治沙林的木材潜力,实现“绿意生金”的更高效益。在林业生态保护上,坚持资源循环利用,有效转化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引导和推动本地板材企业向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确保所有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始终立足于健康可持续的治沙林资源,让生态建设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持久统一。
闪电新闻记者 张思琦 聊城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