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扉轻启见桃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14:39 4

摘要: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坐落于双峰寨之下,起飞点海拔800余米,飞行落差达520米,是华东地区落差最大、海拔最高的滑翔伞体验营地。来这里翱翔苍穹,领略与众不同的绿水青山。

山重水复处,往往藏着最动人的风景与故事。

在安徽的灵山秀水间,除却黄山、西递宏村等声名远播的胜景,更有一批深藏山坳、独具魅力的“宝藏小村”,它们如璞玉未经雕琢,却自有光华流转。

这些藏于层峦叠嶂间的小村,不借流量喧嚣,不仿千村一面,只以山水为笔、乡愁为墨,在时光里默默书写着自己的振兴诗篇。

山扉轻启,得觅桃源。或许,只需懂得者轻叩门环,便见天地大美,人间烟火。

乘风探秘 大别山的“云端宝藏”

挖宝点

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坐落于双峰寨之下,起飞点海拔800余米,飞行落差达520米,是华东地区落差最大、海拔最高的滑翔伞体验营地。来这里翱翔苍穹,领略与众不同的绿水青山。

青山环绕的龙墩村,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坐落于此。

“准备好了吗?不要怕,风来了,我们起飞了!”

8月8日,记者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果子园乡龙墩村。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峰上,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寨,被当地人称为双峰寨。寨旁两片漂亮的草皮,是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滑翔伞1号、2号起飞点。来自合肥的陈禹桐小朋友与滑翔伞教练一起,趁山风渐起,巨大的黄色滑翔伞在他们身后涨满,将二人带离地面,飞向空中……

果子园乡以“果子”为名,水果是当地的重要产业。龙墩村也是如此,梨子、李子、桃子、油茶等山区农产品,曾是该村的唯一产业。“虽然风景不逊于大别山其他地方,但过去没有好的发展项目,难以吸引人气。”龙墩村村委会副主任郑蓉说。

转变发生在2020年,因为四周环山、山风适宜、环境优美,有滑翔伞爱好者在经过安全评估专业机构现场勘探评估、取得相关执照后,在这里建起了滑翔伞飞行营地。2023年,营地进行了整体的改造升级,成为了大别山中独具特色的“宝藏”。

双峰寨山脚下,造型时尚的飞行营地公共服务中心里,三三两两的游客品尝着咖啡。炎炎夏日,自然的山风穿堂而过,无须开启空调也令人凉爽惬意。“升级后的飞行营地拥有4个起飞场,能在各种风向中起飞滑翔,所有带飞教练都有航空运动飞行驾驶员执照,飞行经验丰富。我们还增加了风动降落伞、越野摩托、露营等项目,占地30多亩的河边草坪也是拍照的好去处。”营地负责人周扬告诉记者,前来体验滑翔伞的游客大多来自合肥、南京、武汉等周边大城市,今年“五一”营地正式升级完毕,开展了欢乐游嘉年华活动,短短3个多月,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在飞行营地的大草坪上,陈禹桐已经成功着陆,正在兴奋地和爸爸妈妈分享在天上看到的美景。“能飞到天上太棒了,我一点都不怕!等开学了,我要告诉同学们我坐滑翔伞上天了!”陈禹桐说。

飞行营地让过去默默无闻的龙墩村发生巨变。不远处,造型优美的龙墩村游客接待中心即将完工,通往双峰寨的道路整修一新,同时还修建了两条步道,方便徒步爱好者步行前往双峰寨及马丁公路。飞行营地及配套的民宿,还为当地1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果子园乡各类土特产品销售。

“游客都是冲着飞行营地来的,我的农家乐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在飞行营地旁经营农家乐的刘老板乐呵呵地说。

“通过飞行营地,我们希望能将龙墩村打造成为大别山中小众、独特的旅游目的地。目前我们正在将飞行营地与周边的明清古村落姜家大寨、马丁公路等景点进行联动,打造独特的飞行访古越野体验游路线。”周扬说,营地正加强与县内已经成熟的天堂寨、大湾村、吴家店温泉等景区合作,吸引更多人体验龙墩村的滑翔伞项目,从天上领略山间美景。(本报记者 袁野)

寻访古村 邂逅“漂亮的房子”

挖宝点

龙潭肖村始建于明宪宗年间,村居环龙潭而建,保留传统建筑风格,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节目在此取景,吴彦祖等知名艺人在此改造民居,打造“漂亮的房子”。

位于龙潭肖古村落内的“漂亮的房子”。本报通讯员 梅建广 摄

8月8日,记者自铜陵市区启程,寻访深藏于义安区钟鸣镇大山褶皱里的金山村龙潭肖古村落。一路青山如黛,葱郁密林间溪流潺潺,山路百转千回。驱车一个多小时后,龙潭肖古朴的寨门豁然眼前。

一下车,溪畔便传来“噼啪——”的劈柴声。寨门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挥动斧头,身旁的干柴垛码放得齐整分明,竟成了一道景致。

“真想不到,60多岁倒做起小生意了。”老者名叫肖立明,今年71岁,是本村人。他告诉记者,村里旅游兴起后,便和老伴开了间农家乐。“靠着寨门,柴灶饭香,自种时鲜,一天接待三四桌客人,知足喽!”老人的笑声里带着自豪。

穿过寨门,龙潭静卧眼前。金山村第二党支部书记缪新啟讲述,此潭原名洗笔潭,因“秃尾龙”在此蜕变飞升的传说而得名。潭水与寨下溪流终年不涸,滋养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别致景色。村中肖氏后裔逾八成,“龙潭肖”之名由此而来。

几十栋白墙黛瓦的徽派古居,环龙潭而筑,安然枕于群山怀抱。这片静谧古村底蕴深厚,2014年即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曾驻此地,经修缮,现为省级红色教育基地;更有市级文保单位肖氏古民居,建于乾隆年间,雕刻精美。

皖南古村不少,龙潭肖何以独特?循着山石台阶向上探寻,答案便在石梯尽头——那座“漂亮的房子”。2017年,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综艺节目开录,龙潭肖作为首发站,迎来了吴彦祖、冯德伦等众多明星嘉宾。节目热播后,古村人气骤升,单日游客逾万人。

这栋“漂亮的房子”依山而建,两层小楼巧妙融合古徽风韵与现代肌理。青瓦屋面与古村浑然一体,却又别具风致。步入室内,落地窗外草木葳蕤,厅堂内陈列的国际奖项,无声诉说着它的不凡。

“果然名不虚传,古韵里藏着时尚亮色!”铜陵市民陈齐芳慕名而来,拍照录像,流连忘返。

“铜陵市里的人,怎么才来打卡。”现场保安肖立中打趣道,“漂亮的房子”曾是铜陵的“明星打卡点”,接待过天南海北的游客。如今虽然随着综艺节目热度褪去,以及交通、村落自身接待能力等因素影响,远道而来的客人减少,“不过,本地及周边还是有不少人过来打卡呢。”

近年来,义安区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在保持原风貌的前提下,提升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修缮了古民居、红色遗址,对乡村民宿发展进行了指导。尽管存在接待能力有限、景点分散等制约因素,龙潭肖的年游客量仍稳定在约8万人次。

为突破发展瓶颈,连接龙潭肖的交通道路正在升级改造,专业的文旅企业也已进驻,着手引入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展望未来,凭借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以及那座融汇古今的‘漂亮的房子’,龙潭肖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文旅发展潜力,竞争力十足。”缪新啟说。(本报记者 刘洋)

诗意栖居 “蓬莱境”落木梨硔

挖宝点

木梨硔村是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花桥村下辖的一个村民组,距离县城34公里。该村三面悬空于山脊之上,如空中楼阁。云海是木梨硔村的灵魂。四季之中,村落常被白茫茫的云雾环绕,徽派民居在云涛中时隐时现,宛如悬浮的海市蜃楼,有“天上蓬莱境,人间木梨硔”的美誉。

云雾中的木梨硔村。本报通讯员 倪国初 摄

8月8日,记者来到木梨硔村,打卡了这个享有“黄山最美高山村落”之称的古村。

木梨硔村尚未通车,游客须将车停在山脚下,再攀爬560个由木条与砂石铺设的台阶才能抵达。沿途,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客正在上山、下山。“我从山东东营来的。”“我来自江苏常州。”“我们是香港人。”……

听闻记者第一次来木梨硔村,下山的游客纷纷化身“推介官”:“非常适合来放松,很想能再多住几天。”“在这里,找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为何要建村于悬崖之上?“这背后藏着一段400年前的迁居故事。”在攀爬台阶的途中,花桥村第一书记詹俊翀讲述了木梨硔村的由来。

据詹氏宗谱记载,明末年间,山脚下詹家山的詹仕通因不堪家中琐事,带着猎犬迁居至五龙山山腰。这里阳光充足、水源丰沛,渐渐吸引了更多族人聚居。詹氏在山坞修塘、坡地建庵,因庵前一株粗大木梨树,得名“木梨庵”。而“硔”字源自徽州人在山脊滑树形成的光秃滑道,当“木梨”与“硔”相遇,便有了如今的村名。其中,既藏着自然印记,又饱含先民的劳作智慧。

“如果不是乡村旅游,木梨硔很可能已经是无人村了。”今年47岁的詹俊翀在木梨硔村出生、长大,对村子近年来的变化了如指掌。木梨硔共有54户、158人,因外出务工与进城买房定居,2008年前后,村里仅剩下八九位老人。

因徒步与摄影爱好者来到,2010年前后,木梨硔村开始在这两个专业“圈子”里小有名气。2012年,一组《新安之风光无限》的摄影作品,让藏于“深闺”的木梨硔村惊艳世人。画面中,云海漫过鳞次栉比的屋顶,宛如仙境坠落人间。图片经网络传播后,游客们按图索骥,纷至沓来。

今年58岁的詹春九是第一批抓住商机的村民,2011年便在村里开起民宿。“那时候条件差,两个房间之间就用一块木板隔开。”詹春九笑言,一人打鼾全楼都能听得见。

伴随着游客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大学生们返乡开办民宿。目前,木梨硔村共有民宿32家,其中由本村村民开办28家、外来投资者开办4家。

近年来,随着民宿增多、竞争加剧以及游客需求档次的提升,詹春九的民宿也在不断升级。“由公共卫生间到独立卫生间,再到干湿分离的卫生间。”詹春九说,他还给卫生间装上智能马桶,条件不比大酒店差。

凭借着云海、梯田、竹林等自然景观以及浓郁的传统村落文化,如今的木梨硔村实现了从“贫困孤岛”到“云端桃源”、从“空心村”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蜕变。

今年上半年,木梨硔村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居环境,能够停放110余辆汽车的停车场已在山脚下建设完毕,正待验收。为丰富旅游业态,一露营地建设项目也正在谋划之中。(本报记者 袁中锋)

古韵新声 九峰村里“五色”辉映

挖宝点

九峰村位于宣城市泾县黄村镇西南方,承流山上九峰争奇,各有其名。村落五色齐备,红色革命遗址、绿色山水、灰色古建、金色状元文化、白色产业相辉映。

九峰村百岁坊。本报记者 罗鑫 摄

“期盼多年的上边组道路终于修通啦!”8月11日,在短视频平台上,“女支书王建平”的账号更新了。镜头里的她语气真诚:“想跟村民掏心窝子,发展急不来也等不来。好项目得一个一个争取,一步一步落实!”

在九峰村党群服务中心,这位曾经的“网红”村支书回忆:“去年3月刚上网宣传九峰,一条介绍村情的视频就爆了,点赞9000多,播放超百万!这让我坚信,网上‘吆喝’家乡这条路走对了!”

“这里是五色九峰!”提起家乡,王建平如数家珍,眼中闪光。

红,是深厚的革命底色,村内“大夫第”,是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谈判被扣押处,保存完好,周边山坡上,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战争遗迹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绿,是承流山、九龙潭瀑布、承流峰水库馈赠的盎然生机。灰,是连片的王府古建筑群,“江左名第”门头犹显昔日风华,是目前保护完整、尚未大规模开发的瑰宝。金,是承流山状元峰的美好寓意,寄托着金榜题名的期许,更有握月庵、面壁岩等历史遗存相伴。白,则是书画纸制作、古法豆腐坊,绘就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图景。

推开“大夫第”的木门,天井泻下的光,照亮了这座清代嘉庆年间的宅院。墙壁上,千年不沾灰的茂林花砖,如镌刻的水墨画,引人驻足。作为历史的重要见证,这里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时光倏忽而逝,承流山下的百岁坊已伫立二百余年,铭记着清康熙年间村民王永涕之妻徐氏的百年坚守与孝义传奇。

古韵悠悠的王府古村落里,生活气息依然浓厚:传承几代的豆腐坊飘着豆香,80多岁的老剃头匠手艺娴熟,这里还藏着一处隐于世外的“村咖”。

早在2019年,九峰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王叶舟从省城退休归来,将老宅改建成“村咖”。“回来赡养父母,也想过恬淡的生活。”王叶舟坦言,“根在这里,这么多年我一直是家乡的义务宣传员!”

王叶舟不仅开了泾县最早的“村咖”,更在2020年将坐落在稻田边的“王府客栈”推向市场。黑灰色的二层小楼低调融入村落,内里却别有洞天:泳池、地暖一应俱全。秋收时节,从空中俯瞰,稻田如裙裾翩翩的少女,环抱着客栈,成为独特风景。

承流山九峰可望,九龙潭传说未央。“我们实地勘察了很久。”王建平告诉记者,“揽胜峰上,状元峰下,下半年将整修防火道,陆续推出5条登山、溯溪徒步路线,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今年7月,安徽工程大学薛保红教授团队与黄村镇政府、九峰村党总支分别签署战略合作与支部共建协议,“红色体育旅游体验产业研发中心”和“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培养基地”正式落户九峰。

“九峰村是泾县极具代表性的村落,有极好的山水资源和人文条件,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薛保红说。

“五色九峰,哪一种颜色是你的心头好?”王建平向所有人发出邀请,“尤其是那抹‘白’,还有许多留白,正等着大家来共创!”

从线上“吆喝”的“网红支书”,到返乡创业的拓荒者,再到高校智囊的加持,五色九峰,这幅深藏皖南山坳的“宝藏图”,正被越来越多人发现。红绿灰金白交织的,不仅是斑斓的色彩,更是一条通向山乡新生活的振兴之路。(本报记者 罗鑫)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