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悉尼妹代言AE广告风波,看美国的文化战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4 12:50 2

摘要:最近,《白莲花度假村》主演悉尼妹(Sydney Sweeney)为美国时尚品牌 American Eagle(AE)拍摄的一组牛仔裤广告在全美引发了轩然大波。

文 | 寻空的营销启示录

最近,《白莲花度假村》主演悉尼妹(Sydney Sweeney)为美国时尚品牌 American Eagle(AE)拍摄的一组牛仔裤广告在全美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支广告中,悉尼站在一幅巨大的户外广告牌前,牌子上写着 “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genes.”(悉尼·史威尼有优秀的基因),随后“genes”一词被划掉,换成“jeans”(牛仔裤)。

另一则广告则更具挑衅性,悉尼妹以一种经典的复古金发女郎形象出现,身着 AE 牛仔裤,用甜美的声音说道:“基因会从父母遗传给后代,通常决定头发颜色、性格甚至眼睛颜色等特征。我的牛仔裤是蓝色的。”

本意是玩“genes/jeans”的谐音梗,但广告一经推出,很快在社交平台引发巨大争议。

许多批评者认为,这种把优良基因与白人女明星形象相挂钩的做法,暗含种族主义与白人至上的意味;而支持者则反驳称,这是左翼的过度解读,只是一条幽默的牛仔裤广告。

短短几天,这场关于一个广告文案的讨论,就升级成美国左右两派针锋相对的文化战争。

在当今美国,高度敏感的政治与文化语境下,任何广告都可能被放大检视,与社会、历史乃至意识形态挂钩。一个词、一幅画面,都可能因不同群体的立场而引发截然相反的解读。

而“基因”一词,在美国历史上与种族和优生学紧密相连,在强调政治正确的社会氛围里,更容易触发舆论的神经。

面对争议,AE 发布声明强调,这场广告“一直以来都是关于牛仔裤的——她的牛仔裤,她的故事”,并表示欢迎所有人以自己的方式自信穿着 AE 牛仔裤。

尽管争议巨大,攻击者众,但 AE 最终并未像许多陷入类似风波的品牌那样,选择撤下广告并道歉。这起事件本身,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去剖析在当今的文化战争中,品牌如何通过特定的策略在争议的钢丝上行走。

01 表达立场,但并不失当

要理解 AE 广告引发的风波,首先需要看懂其背后所处的觉醒(Woke)与反觉醒(Anti-Woke)的文化战场。

觉醒文化源于对社会不公,特别是针对种族、性别及少数群体的系统性歧视保持高度警觉和认知。在商业领域,它体现为品牌积极拥抱多元化、公平和包容,通过广告传递进步价值观。

而反觉醒文化阵营则认为,觉醒文化已经走得太远,沦为一种过度的政治正确。

他们批评这种趋势对说错话或犯错的人进行过度惩罚,剥夺了他们发言和工作的权利;同时,反觉醒者认为,觉醒文化在强调身份认同和受害者心态的过程中,反而制造了新的分裂与不公,甚至演变为一种教条主义。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2020 年 Calvin Klein 邀请 Jari Jones,一位集黑人、跨性别、大码三重身份于一身的模特拍摄广告。

这被支持者誉为最政治正确和进步意义的广告之一,而反觉醒阵营则猛烈抨击其“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是一种虚伪的迎合。

AE的广告,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一次反觉醒试探。

它没有明确地喊出任何反觉醒口号,但其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隐晦的指向性:选择悉尼妹,这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金发碧眼白人女性作为主角,并围绕极具争议的基因一词展开叙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立场表达。

其高明之处在于,立场表达是隐性的,既能让目标受众读懂弦外之音,又避免落入明显的可攻击点,如果有人批评它暗示种族优越,品牌完全可以回避承认,保持模糊空间。

这种策略,让 AE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显得特立独行。当绝大多数时尚与生活方式品牌都在强调多元、包容、打破刻板印象时,AE 在用一种复古的、略带挑衅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

这让它在同质化的营销声浪中脱颖而出,制造了巨大的话题性,也吸引了那些对主流觉醒叙事感到厌倦的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AE 的广告虽然大胆,但并没有失当。它触碰了敏感话题,却没有越过明确的红线。

这与 2017 年多芬的广告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多芬的广告画面呈现一位黑人女性在使用其产品后变身为白人女性,这种视觉表达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种族歧视。在汹涌的民愤下,多芬除了撤下广告并公开致歉外别无选择,承认其表达失当。

市场反应也印证了 AE 此次冒险的收益。AE 的一位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上某些角落的荒谬回应完全不能反映 American Eagle 顾客的感受”,并透露其内部民调显示 71% 的受访者认为广告很有吸引力。

第三方数据也提供了佐证:根据 PeakMetrics 的统计,在争议期间,社交媒体上关于该广告的讨论中,正面评价(63.7%)远超负面评价(29.4%)。

02 议题营销,将争议转化为流量

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广告:AE 请金发碧眼白皮肤的悉尼妹拍广告,广告语是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genes,将 “genes” 划掉,换成 “jeans”。

你要说策划这个广告的人不是故意的,我是不信的。 策划者必然清楚地知道,“genes”这个词在当代美国语境下会带来巨大的争议,但他们更清楚的是:争议会带来流量。对于一个全新的营销活动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坏消息。

这正是典型的议题营销思路,通过触碰某个公众议题的神经,制造讨论热度,继而放大传播效果。

2018年耐克邀请NFL四分卫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拍摄“Dream Crazy”三十周年纪念广告。

当时,卡佩尼克因在赛前奏国歌时单膝跪地,抗议种族不公和警察暴力,而成为全美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耐克选择与他合作,无异于主动跳入政治风暴的中心。广告一经发布,立即引爆舆论:支持者盛赞耐克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而愤怒的反对者则在社交媒体上直播焚烧自己的耐克鞋,并发誓抵制。

最终的结果是,这次豪赌获得成功,耐克的品牌声量、年轻消费者好感度及最终销售额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AE 显然也在用类似的策略。广告上线后,讨论迅速发酵,甚至引来了典型右翼、反觉醒阵营代表——特朗普的公开点赞。他在社交媒体上为 AE 站台,还顺带批评了捷豹此前的觉醒广告,称那是导致品牌衰退的原因。

对于争议中的品牌来说,这种来自政治高位的背书,相当于为广告正名:如果总统都点赞了,那还能有啥问题?当然,我的广告也得留着了。

特朗普点赞表态后,AE股价单日大涨约 23%,刷新多年纪录。销售端同样有强烈反应——多家零售渠道反馈新品牛仔裤销量显著增长。

而根据 Signal AI 的监测数据,广告活动启动后,AE 在全网的提及量暴增 18 倍,热度几乎瞬间覆盖美国主流社交媒体与新闻平台。

03 迎合反叛精神,吸引年轻人

AE 这次营销的最终落点,也是其最核心的目标受众——年轻人。

年轻人,特别是 Z 世代,天生具有反叛精神,他们厌恶循规蹈矩,渴望表达自我。对于他们而言,消费不仅是购买产品,更是在购买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一则充满争议的广告,会因为打破了传统模式,敢于挑战权威,从而显得与众不同。

相比那些不痛不痒、四平八稳的广告,AE 的广告有鲜明的立场和不羁的态度。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姿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和独立的心理。它让年轻人觉得,这个品牌是酷的、有态度的,而不是像其他保守品牌那样沉闷无聊。

YouGov 的一项快速民调为此提供了数据支持:约 53% 的 Z 世代受访者认为 AE“敢于说出自己的立场”,甚至有评论表示,“这种直白反击‘觉醒文化’的做法让我觉得品牌更真实、更有趣”。

同时,特朗普的公开点赞,让AE在右翼舆论圈中建立了“反觉醒先锋”的形象。相比竞争同业,它在这部分人群中的正面提及率提升了近40%。

这些声音在TikTok、X和Reddit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自发地生成了大量的支持性用户原创内容,进一步为支持者们放大了文化化归属感。

品牌的提及量暴增、社媒互动飙升,进而推动线上流量与实际下单,这对以季节款与流行感驱动的 AE 来说,是直接可见的商业好处。

总体而言,AE广告表明了立场,虽有争议,但并不失当,不涉及错误的价值观问题,从结果来看,广告的议题引发了巨大的流量,带来了股价和销量上涨,并且赢得特朗普点赞。

可以说,AE 在这场风波中得远大于失。

结语:

议题营销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它也有两面性。

AE 用一个带有暗示性的创意抓住了流量、激活了特定群体的归属感、短期推动了销售与股价,这是“赌注押对了”的例子;但同样的玩法放错时间、放错语境,或重复使用,就容易把短期涨幅变成长期折损。

从这个案例中得出更重要的洞察是,品牌已不再只是卖产品,它在卖身份和阵营。尤其是对 Z 世代,购买是一种自我表达。

于是,营销从传递功能性利益,变成在文化场里做信号传递,这对品牌既是机会也是负担。机会在于,你可以比竞争者更快地被记住;负担在于,一旦被标记为某种“阵营”,就很难回头、不易兼容所有消费者。

因此,比要不要发声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声、为谁发声、并为此承担怎样的结果。几个可操作的策略供参考:

把议题营销当成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少量、高频、可测的试水,而非把全部品牌资产一次性投入。

在发布前做多场景预演(含多元内部/外部评审),评估潜在解读与反弹成本。

建立快速、透明且一致的危机响应与社区维护机制:表态要有逻辑、后续行动要能兑现。

用数据而非直觉判断效果,关注不同人群的留存、复购与口碑,而不是单看曝光或股价。

最后要提醒的是,文化战并不是零和游戏,那些长期赢下市场的品牌,往往既能在文化潮流中拿到话语权、又能保留多元客户群体,他们把注意力换成了信任。

AE 这次赢得了注意力,接下来能否把它转成可持续的品牌资本,才是真正值得观察与下注的地方。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