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靖应该稳坐TOP1的位置,在唐初统一战争中展现出惊人战略眼光,仅用两个月以水陆并进战术剿灭南方萧铣政权,又以心理战瓦解辅公祏叛军,迅速稳定江南。两次战役李靖实际担任参谋长角色,为李孝恭出谋划策。在对外征战方面,李靖率三千精骑奇袭阴山,雪夜突袭突厥可汗牙帐,彻
以下排名以军事专业价值为核心,淡化道德评价,以弱胜强、战术创新,为朝代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靖应该稳坐TOP1的位置,在唐初统一战争中展现出惊人战略眼光,仅用两个月以水陆并进战术剿灭南方萧铣政权,又以心理战瓦解辅公祏叛军,迅速稳定江南。两次战役李靖实际担任参谋长角色,为李孝恭出谋划策。在对外征战方面,李靖率三千精骑奇袭阴山,雪夜突袭突厥可汗牙帐,彻底终结东突厥汗国对中原的威胁。晚年以63岁高龄远征青海,穿越两千里无人区击溃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将大唐势力延伸至西域边缘。
唐朝作为大一统王朝,李靖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他对于唐朝的建立和发展是巨大的。
白起
白起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人屠,是在歼灭战中心狠手辣的形象。其中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以少胜多歼灭韩魏联军24万,摧毁两国精锐主力。长平之战(前260年)中,他佯败诱敌,将赵军主力围困46天,最终坑杀降卒45万赵军,极大的震慑了六国,为秦始皇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秦始皇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离不开之前白起等人打下的江山。
吴起
吴起在军事上的贡献还是巨大的,除了编纂了《吴子兵法》,更重要的是他在魏国训练出战国第一支精锐部队"魏武卒",通过严苛的选拔标准(负重越野、甲胄兵器考核)和土地奖励制度,打造出令诸侯胆寒的钢铁之师。吴起除了有极强的个人能力,而且手段心狠手辣,为了谋求一个机会,将屠刀落到了自己妻子的身上。作为身佩相印的战场统帅,吴起创下"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的战争神话。
韩信对于西汉的贡献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他的加持,刘邦是没有那么顺利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的。西汉的江山,至少有一半是他打下的。井陉之战中背水列阵,以三万新兵击溃二十万赵军;潍水之战以沙囊截流诱敌,水淹龙且十万楚军;垓下决战,他指挥六十万联军以十面埋伏之阵击溃项羽。
作为实际终结战国各国的关键人物,韩信扫平四国、降服燕代,将分裂数百年的华夏大地重归一统。没有韩信的征战,刘邦是不可能登上大宝的。
李勣
李勣对大唐的贡献毫不逊色于李靖,他一生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唐初拓疆定边的核心统帅。早年时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太宗时期时成为边疆战争的核心统帅(如灭东突厥、薛延陀),彻底解除北方威胁。高宗时,以七十五岁高龄挂帅灭高句丽,完成隋唐三代帝王(隋炀帝、唐太宗、高宗)未竟之业,将辽东纳入版图。
卫青是西汉抗击匈奴的核心统帅,由于出身低微饱尝生活疾苦,才成就了他后来的与世无双。七征匈奴未尝败绩,彻底扭转汉匈战争格局。其中在漠北决战,卫青联合霍去病一起统帅大军深入漠北千余里,击溃匈奴单于主力,匈奴自此“漠南无王庭”。这个是在他的加持下,汉武帝才能够扬眉吐气,成就汉武大帝。
乐毅以燕国上将军身份,为了打击齐国的霸主之位,他集结五国联军,避开齐国西线重兵,从北面攻齐薄弱处,得以一举击溃齐军主力,让齐军毫无还手之力。随后独率燕军乘胜追击,半年内攻陷齐国七十余城,仅剩即墨、莒城未克。此战不仅重创齐国霸主地位,更使燕国控制山东北部大片土地(领土短暂扩张三倍),一雪‘子之之乱’时齐军攻破燕都之耻
霍去病十七岁率八百骑奇袭匈奴王庭,十九岁两征河西收服四万胡马,二十一岁封狼居胥山、饮马漠北瀚海,一跃成为西汉的鼎流战将。霍去病的出现让汉武帝看到了对战匈奴的信心,事实证明,汉武帝也没有看走眼。霍去病创建的骑兵长途奔袭战术,在公元前121年春率万骑六日转战千余里,在皋兰山下斩杀匈奴贵族精锐八千九百级,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他孤军深入祁连山腹地,生擒匈奴王族59人,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后率四万部众归降。
他的出现令匈奴闻风丧胆,仿佛看到了末日一般,对匈奴的震慑是史无前例的。
王玄策率使团出使中天竺时,谁天竺掌权者知戒日王突然归天,天竺瞬间陷入内乱,权臣阿罗那顺篡位劫掠唐使。王玄策未被武力威慑,毅然北上吐蕃借兵。他成功说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泥婆罗出兵八千。在恒河平原的决战中,他以中原兵法指挥联军大破数万敌军,生擒阿罗那顺送回长安。此战未动唐朝一兵一卒,却震慑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使吐蕃、天竺诸国纷纷遣使朝贡。
秦始皇最终能够一统天下,除了之前白起等人的贡献,还离不开王家父子。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关键的军事统帅,他一生参与灭赵、破燕、平楚、定百越等重大战役,为秦朝奠基立下首功。没有他们父子,秦始皇是没有那么简单的统一六国的,因此说他们对于秦国的贡献是巨大的。
薛仁贵
薛仁贵为人熟知的是他在小说和演绎中的形象,让人们深深的记住了他。在征讨九姓铁勒(回纥等部)的关键战役中,连发三箭射中敌方将领,以“三箭定天山”传奇击溃九姓铁勒,震慑西域。乾封二年时,薛仁贵率2000精兵击溃数万高句丽军,夺取扶余城,为后续灭高句丽奠定基础。
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最耀眼的一刻将星,在张献忠死后,李定国独力支撑永历政权军事大局,成为南明最后的统帅。李定国以'两蹶名王'的名声享誉大清,他先困杀定南王孔有德于桂林,四个月后再于衡州会战中以火器、象阵大破清军,阵斩敬谨亲王尼堪,创造了南明最辉煌的战绩。李定国是南明少有的忠义之臣,为了捍卫南明的尊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慕容垂
慕容垂早年以卓越战术扬名中原,在面对桓温北伐危机时,他率五万燕军实施『断粮困敌』战略,先截断晋军漕运,再趁其撤退时联合前秦援军发动襄邑追击战,终使东晋精锐折损过半。在淝水之战后,年过半百的慕容垂趁前秦瓦解之机复国,以河北为根基逐步扫平群雄。他先击溃邺城苻丕势力,紧接着收服辽东旧地、灭亡西燕、剿灭丁零翟魏,十余年间重建横跨辽东至中原的强权。
候君集的贡献主要是在西域方面,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面对高昌国的接连破坏,侯君集率军跨越八百里流沙,攻灭破坏丝绸之路的高昌国。此战过后大唐军力深入西域,设立西州与安西都护府,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为后续控制天山南北、平定龟兹、设立四镇奠定基础。
斛律光是北齐对抗北周的核心支柱,他在早年间曾一箭射落飞雕,因此得到一个外号“落雕都督”。 他长期镇守西部边塞,与北周交战二十余年,屡立战功。572年,他率军于汾水大破北周名将韦孝宽,斩敌数千;玉璧之战中,他以少胜多,挫败北周东侵野心。其中在邙山之战中,他率五万骑兵驰援洛阳,大破北周十万大军,救回被围的北齐军。北齐正是在他的加持下,才能够屡屡抵挡住北周的进攻,倘若没有他,北齐说不定早就被消灭了。
宇文宪是北周最杰出的统帅,是北周统一北方最重要的力量,他作为前军统帅参与武帝灭齐战争,在平阳、晋州等关键战役中屡破齐军精锐,其亲临前线指挥的行为极大震慑敌军。尤为难得的是,他在取得晋州-平阳战役后拒绝屠城,因此甚得民心。
孟珙对于南宋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以其独特的战略思想为南宋筑起最后一道防线。联蒙灭金一役中,孟珙展现卓越的战略眼光。他亲率两万宋军御敌,配合蒙古攻破蔡州,终结金国百年统治。当蒙古撕毁盟约南下时,孟珙已提前整修三峡防线,将夔州、江陵打造成钢铁要塞。
班超驻守西域三十多年,通过军事、外交手段使塔里木盆地及葱岭以西诸国(如于阗、疏勒、龟兹等)陆续归附汉朝,逐渐瓦解北匈奴在西域的势力,重建西域都护府。班超以一己之力巩固了汉朝西部疆域,更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深度交融。
左宗棠
左宗棠对于洋务运动的推动是巨大的,他引进西方技术,培养技术人才,为中国军事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当然他最大的贡献当属收复新疆,面对阿古柏割据与沙俄侵占伊犁,左宗棠力驳‘弃疆’之议,以"抬棺出征"的决心率军西征,两年的时间内平定南北疆,最终促成了新疆建省。
徐达
徐达对于朱元璋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是没有徐达的助力,朱元璋的皇帝之位是很难坐安稳的。其中在鄱阳湖水战中大破陈友谅,为朱元璋扫除最大对手;随后攻克张士诚割据的平江,统一江南。1367年率25万大军北伐,仅用十个月便攻破元大都,终结元朝百年统治,取得了北伐的最终胜利,要知道自古以来北伐是多么的艰难,成功者寥寥无几。他此次北伐的胜利,让历史上屡次的不可能化为可能。
常遇春
常遇春在冲锋陷阵方面还是无人能挡的,跟随朱元璋的十余年间参与大小战役近百场,鄱阳湖大战率轻舟火攻陈友谅舰队,平江之战破张士诚,北伐元朝时连克汴梁、洛阳等重镇,所率部队被称为"常家军"。朱元璋能得如此猛将,实乃天意,在逐渐帮朱元璋稳定大局后,也暴卒而亡。
戚继光
在抗倭方面戚继光的贡献还是无人比拟的,在倭寇肆虐时,c临危受命组建“戚家军”。 一个月内连续取得新河、花街、白水洋等十余场战斗胜利。与俞大猷合兵剿灭广东南澳的倭寇残余势力,此次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大规模倭患终结,至嘉靖末年,东南倭患基本肃清,此次抗倭的胜利,标志着我华夏民族自明朝时便对倭寇有着血脉压制。
伯颜
伯颜作为元世祖忽必烈麾下最具战略眼光的军事统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推动中国历史上首次南北大统一的核心人物。在南下灭宋时,伯颜统率二十万南征大军,仅用十四个月便兵临临安城下,致使宋廷投降,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近四百年的政权割据状态。
论钦陵是吐蕃王朝的军政核心,论钦陵在执政期间先后通过大非川、承风岭、素罗汗山三次会战,摧毁唐朝在青海的军事存在,将吐蕃疆域推进至湟水源头。面对唐朝的军事压力,他创造性实施"东抚党项、南联诸羌"的战略布局,为吐蕃赢得发展空间。
冉闵以"杀胡令"震惊天下,作为汉人将领,冉闵在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中逐步掌握军权。他趁后赵内乱建立冉魏政权,随后颁布"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的军事禁令,继而发布"杀一胡首送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的悬赏令。逐渐发展为邺城大屠杀(死者逾20万),此次事件将冉闵推上了风口浪尖,让汉人大为赞赏。
阿桂
在乾隆爷众多名将中,阿桂算是翘楚,乾隆的十全武功,阿桂贡献巨大。他在平定准噶尔之役之后迅速崛起,阿桂的卓越不仅在于军事,更体现于战后治理。他完善屯田制度,在伊犁等地推行‘兵屯’、‘回屯’、‘民屯’相结合的模式,使新疆从战乱之地逐步转变为粮饷可续的战略枢纽。
李牧
李牧在抗击匈奴与抵御强秦方面是赵国无人能够替代的,他是赵国最后的军事脊梁。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惨重一蹶不振。李牧临危受命,在宜安之战与番吾之战中,两次击退秦国名将桓齮、王翦的进攻,一度扭转赵国的颓势,李牧成为战国末期唯一多次击败秦军的将领。
狄青
狄青留给人的印象是,每当临阵必披发戴铜面具,以震慑敌军。皇祐四年率军千里奔袭昆仑关,以"上元夜宴"之计奇袭侬智高叛军,利用节日松懈心理,辅以暴雨掩护,一举平定叛乱。在平侬智高后一路升枢密使,成为北宋首位以战功擢至此职的武将。然而此举打破了宋廷“以文制武”祖制,引发文官集团集体反对。
王濬在三国鼎立的尾声阶段,奉晋武帝之命打造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空前的长江水师。在灭吴大战开启后,率领水师大军直捣建业,迫使吴主孙皓投降,因此终结三国。
陆逊的横空出世是刘备没有想到的,年轻的陆逊在夷陵之战中以五万弱旅大破刘备倾国之军,以火烧连营之法,彻底粉碎蜀汉东征野心。六年后,陆逊在石亭精密布局,利用鄱阳太守周鲂诈降诱敌,大破曹休十万大军,致使曹魏淮南精锐损失殆尽。
关羽
关羽凭借水淹七军就已经足够被载入史册,关羽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接管刘备集团经营五年的荆州防务后,依托江陵、公安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维系战略平衡。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发动襄樊战役后,恰逢汉水泛滥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一度迫使曹操考虑迁都,但最终因孙吴背盟、魏吴夹击而兵败身亡。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在景宗朝从将领晋升为南疆最高指挥官,至圣宗朝进一步成为摄政集团核心成员,成为辽景宗、圣宗两朝核心统帅。休哥一生最辉煌的战绩在于阻击北宋两次北伐,彻底改变宋辽对峙局面。979年高粱河之战,他率军夜袭宋太宗亲征部队,以少胜多,终结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首次尝试;986年岐沟关之战,他诱敌深入、分兵合击,击溃宋军东路军,导致北宋彻底转入战略防御。两次胜利巩固辽对幽云统治,重创北宋北伐能力。
完颜宗翰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奠定金朝北方霸业根基,他主导了灭辽攻宋两大战役。1115年,参与达鲁古城之战和护步答冈之战,他以"闪电战"突破辽军防线,为金军夺取战略主动权。1125年灭辽后,他立即策划南下攻宋,提出"直取汴京"的精准战略,仅用两年便攻破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彻底终结北宋王朝。
每次谈到陈庆之必然会想到白袍军,想到千军万马避白袍。作为文弱书生型统帅,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护送北魏宗室元颢北归,这支轻装部队在四个月内连克32城,大小47战全胜,一度攻入洛阳,令北方政权震动。
傅友德虽然不像徐达、常遇春那般耀眼,但是其军事贡献丝毫不亚于其二人。他统帅水陆两军灭明夏政权,完成西南统一。最辉煌的是1381年远征云南之役,傅友德以55岁高龄统三十万大军,采用"分进合击"战术,仅百日便攻破梁王主力,将云南永久纳入中华版图,此役彻底终结了云南自南诏以来五百余年的半独立状态。其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足以配享太庙。
曾国藩创建的湘军突破了八旗绿营世兵制桎梏,成为平定太平天国的决定性力量,得以为清廷续命半个世纪。太平天国如果没有遇到湘军的阻挡,可能早就已经把清朝推翻了,因此可见他对清朝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
️ 战术辩论
① 若韩信指挥北伐,能否突破诸葛亮的困境?
② 项羽的骑兵军团VS霍去病轻骑,谁更适合中亚草原作战?
来源:婉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