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689到3688,只用了一年!”8月13日,上证指数最高触及3688.63点,较去年9月18日的阶段低点抬升近1000点;如果把时间轴再拉近,4月7日的3040点至今,4个多月又涨了650点。这组看似“陡峭”的数字,却在各家机构的最新研究里被反复提及——
“从2689到3688,只用了一年!”
8月13日,上证指数最高触及3688.63点,较去年9月18日的阶段低点抬升近1000点;如果把时间轴再拉近,4月7日的3040点至今,4个多月又涨了650点。这组看似“陡峭”的数字,却在各家机构的最新研究里被反复提及——它不是一次“快牛”的脉冲,而是A股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慢牛”。
一、为什么是“慢牛”?
浙商证券的策略团队把2005年以来的行情分为四轮:三轮“系统性牛市”(2005-2007、2014-2015、2019-2021)与一轮“结构性牛市”(2016-2017)。前三轮普遍具备“时间短、斜率高”的共性,而当下的第四轮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节奏:
二、“慢”在哪里?
与此前动辄“千股涨停”相比,本轮行情的最大特征是“斜率缓、波动小”。
• 日均振幅仅1.1%,远低于2014-2015年的2.8%。
• 融资余额虽创新高,但杠杆比例仍低于2015年峰值四成。
• 公募基金新发份额温和放大,并未出现“爆款一日售罄”的疯狂。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资金入场更理性,行情基础更扎实。
三、机构共识:下一站或挑战3800-4000
多家卖方在最新周报中给出“稳扎稳打、挑战更高”的研判:
• 中金公司:盈利底已现,三季度A股非金融盈利增速有望转正,指数目标区间3750-3850。
• 国泰君安:若政策端继续释放“稳增长+促消费”组合拳,不排除年底见到4000点。
• 华西证券:通过ERP(股权风险溢价)模型测算,当前ERP仍高于2019年牛市初期,理论上指数仍有8%-10%的修复空间。
四、配置策略:用“1+X”打开慢牛收益
“1”条主线——大金融:券商、保险、银行。券商直接受益“成交放大+注册制深化”;保险资产端收益率抬升;银行则在“低估值+高股息”逻辑下成为防御压舱石。“X”条弹性——泛科技:AI算力、半导体设备、数据要素、创新药、新能源新技术。
慢牛阶段,科技成长具备“盈利上修+估值扩张”的双击潜力。卫星仓位——低位周期:地产链(家电、工程机械)、有色(铜、铝)。
政策托底预期与库存周期共振,赔率可观。
五、风险提示
海外流动性反复:美联储降息节奏若低于预期,或引发外资阶段性回撤。地缘扰动:大国博弈对科技供应链的脉冲式冲击。交易拥挤:部分热门赛道估值已修复至近三年高位,需警惕短期回撤。结语
慢牛,不是每一天都艳阳高照,但回撤往往成为上车的“黄金坑”。在“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依次确认之后,A股正用一年千点的步伐告诉投资者:这一次,我们或许真的站在长周期的起点。把眼光放长,把仓位做活,用“1+X”的思路兼顾胜率与赔率,才能在未来的3800、4000乃至更高点,留下属于自己的慢牛印记。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