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江苏13个地市财政全部都是上缴中央的。这个说法也让广大网友纳闷,既然上缴了中央,那省里办事的钱从哪来?今天就来解释一下,这种说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就像告诉别人工资全部上交给了父母,却没说其实自己还留了生活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
最近网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江苏13个地市财政全部都是上缴中央的。这个说法也让广大网友纳闷,既然上缴了中央,那省里办事的钱从哪来?今天就来解释一下,这种说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就像告诉别人工资全部上交给了父母,却没说其实自己还留了生活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误会的产生。
2022年的决算图表没有找到,就先拿江苏省某市的这个2016年的来看吧,可以看到下方的计划上交中央税收站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恰恰验证了上面所说:
一、各地市财政上缴
打开江苏省财政厅的官方网站,我们搜索到一份2022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我们就以这份表格进行说明。决算表中显示。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8亿元中,中央级收入占34.3%,省级收入占33.7%,市县收入占32%。也就是说各个地市每年的财政收入,有三分之一上缴中央,三分之一上缴省财政,还剩三分之一留着自己用。
这种分配机制在财政学上叫分税制,1994年,财政系统进行改革后,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开炉灶吃饭的规则。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每个地市都是全国排名靠前的经济强市,确实承担着较重上缴任务,但也不是全部上缴。
二、省财政的收入来源
与我们认知不同的是,省财政的资金来源远比想象中丰富,就像一个有多个进水口的蓄水池:首先是地市上缴的税收,2023年南京单企业所得税就上缴省级财政48亿元;其次是中央的税务返还,去年江苏获得中央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合计4000亿元左右;还有省级国企利润、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这些资金进入了省财政的资金池,最终用于全省高铁建设、跨市医疗合作等大的民生工程的建设。
比如连接苏南苏北的盐通高铁,省财政出资占比约40%,江苏省全省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之所以能服务标准统一,就是靠省级财政维持的。如果没有省里的财经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句空话。
三、财政误解背后的认知陷阱
这种谣言的传播,折射出大家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陌生。就像只看到工资条上的个人所得税,却不知道还有医保公积金以及五险一金这些专项扣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刘尚希院士曾经说过:分税制就像楼房的分摊面积,既要保证整体结构稳固,也要让每家每户有合理空间。江苏的财政模式也恰恰说明了合理的财政分配能让"强省"与"富民"并没有什么冲突。
看了以上的解释,下次再听到全部上缴的说法,就知道怎么拿出有力证据进行反驳了吧。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