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军姿王_陈密西:肚子痛拉裤裆也不动,曾三次参军三次被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3 16:52 1

摘要:在和平时期,这两件最为关键的事相互融合,便造就了天安门前极为罕见的“大阅兵”。我们中国人深感自身文明值得骄傲的一个方面,在于极为注重“礼仪”这两个字。

你晓得为何“国庆大阅兵”属于我国极为关键的庆典活动之一吗?

古人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为关键的大事便是祭祀与战事。

在和平时期,这两件最为关键的事相互融合,便造就了天安门前极为罕见的“大阅兵”。我们中国人深感自身文明值得骄傲的一个方面,在于极为注重“礼仪”这两个字。

对于参与阅兵式的每一位官兵而言,大阅兵的最高礼遇,意味着他们需展现出最标准的姿态——无可挑剔的军姿。

倘若要在历经众多司令、将军、专家审视的情况下,为这完美的军姿挑选一位“最佳代表”,那又有何人能赢得这百万分之一概率的荣耀呢?

位于北京城北郊昌平区的大沙河河畔,有一处属于中国空军的“秘境”——沙河机场。1984年与1999年,两次国庆大阅兵的步行方队排练都在此地进行。所以,这里也被称作“阅兵村”。

时光飞逝,1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在机场上,一万多名官兵集结而来。他们即将参与的,是将于10月1日举办的国庆60周年盛大庆典中的步兵方阵。

眼下正值北京一年里最热的三伏天,酷热难耐。那炽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射在空旷无垠、没有树木遮挡的机场水泥地面上,高达45度的高温仿佛能将双脚灼伤。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阅兵队员必须训练的项目之一,便是以标准站姿站立长达4个小时。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也过去了……眼瞅着只剩半小时,那些自始至终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的队员就要迎来胜利了。

这时,在来自“红一师”的一支方队周边,领队教练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在全场表情严肃的人群里,忽然有一人脸上的肌肉开始显著地扭曲、抽动,动作愈发明显。

虽然他脖子以下的状态和其他队员一样,一动不动,手臂、腰肢、腿脚等部位所在的位置和高度,都精准无误,挑不出一点毛病。然而在阅兵式上,像这样的突发状况是绝对不被允许出现的。

教练迈着大步迅速走到这名“问题队员”跟前,满脸关切地问道:“陈密西,发生什么事了?”

那个名为陈密西的面容清秀、身形瘦削的年轻男子,脸上依旧带着怪异且窘迫的神情,然而他却紧紧抿着嘴,不愿打断即将完成的站姿训练。

在如此关键的场合,教练自然不会任由他挤眉弄眼,坚持让他说明究竟发生了何事。

预计旁边的队友在听到陈密西随后的回应时,险些难以克制内心的大笑。

陈密西最终涨红了脸,脑袋低垂着,轻声回应道:“教练,实在不好意思,我肚子不舒服,大便弄到裤子上了。”

演出结束后,憋了许久的队友忍不住笑着指责陈密西:“你可真糊涂,肚子疼为啥不向上汇报呢?”

确实,常言道人生在世难免有急需解决之事,只要尚未踏入天安门广场,陈密西提交这样一份报告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不会受到任何惩处。

面对队友的疑惑,他只是平静地回应道:“我一心只想着坚持到最后,压根没料到会闹笑话。”

陈密西怎么也笑不出来。毕竟只有他清楚,和身边的队友相比,倘若不是凭借“坚持到最后”的信念,他压根没可能来到这个阅兵村。

10年梦想被三次退回

全国综合实力千强排名第19的浙江省温州市塘下镇,是闻名遐迩的汽摩配件之都,陈密西便诞生于这片富庶之地。

漫步于这个农村高楼林立、繁华程度能与城市媲美的小镇,或许很多人很难联想到,自明代起,温州百姓就始终坚守在抗击倭寇和列强的前沿阵地,此地也是浙江极为可靠的兵源地之一。

1999年10月1日,年仅10岁的陈密西端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此时,庆祝建国50周年的盛大阅兵典礼即将迎来最高潮。

“嗒!嗒!”几万双脚同时踏地,声响却整齐划一;从侧面望去,几十个人仿若同一张面孔。阅兵式上的军人,无论是细节之处,还是整体呈现;无论是微观视角,还是宏观景象;无论是近身观察,还是远眺欣赏,都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军姿之美。

“终有一天,我也要参与阅兵,迈着正步从天安门经过!”彼时不过是小学生的陈密西,心中涌起了温州人那从未熄灭的豪情壮志。

8年过后,2007年下半年,完成高中学业的陈密西在父亲陈爱清的送别下,胸前佩戴着大红花,满心憧憬地前往新兵连报到,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对于新兵连的指导员们而言,陈密西无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家庭条件优渥,然而在训练时从不畏惧吃苦受累,取得的训练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无论是体能方面,还是政治表现,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如此出色的人才,任谁都难以拒绝。

在部队的一致举荐下,陈密西最终被送往北京。即将接收他的部队,是传承于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亲自创建的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即声名远扬的“红一师”。

对不少新兵而言,能够加入红一师,已然是部队给予的极高认可。然而,对陈密西来说,这不过是迈向阅兵式的第一道关卡。

2008年末,入伍已一年的陈密西在外学习结束返回部队,从队友口中得知了一个让他日思夜想的消息: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步兵徒步方队开始组建,红一师获得了一个参与名额。

“红一师”对这次阅兵格外看重,除了阅兵联合指挥部所制定的6类13条标准,还特意增添了脸型、脚长等测量检查项目。

在政治审查方面,部队会经由基层党支部、团党委、师党委以及方队政治考核领导小组开展审查工作。除此之外,还联合地方村委会、学校、派出所和武装部实施了“双向四级联考”,向所有队员家庭所在地的武装部发送了调查函。与此同时,针对新兵会安排专人前往其原籍和入伍地逐个进行走访调查。

在陈密西归来之前,尽管这条讯息已在团里广泛传播,但尚无一人提交参与选拔的申请。

陈密西未做任何迟疑,在获悉消息的当日便撰写好申请报告,呈交到了指导员的案头。

实际上,从身高、相貌、技能、政治等各个方面来看,指导员心里都清楚,陈密西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把他选进方队,肯定不会出现掉链子的状况。

然而,指导员还是狠起心肠,驳回了陈密西的申请,要知道,他可是全队首个提出申请的人。随后,指导员另行选定了方队成员。

然而,陈密西并未对指导员的决定心生埋怨,他清楚其中缘由:小时候,他不小心撞到了家具,眼角处因此留下了一道细微的疤痕。

然而在阅兵式期间,摄像机将会逐一掠过每个人的面容,任何细微的缺陷,都将被永远记录在历史影像里。无论是指导员,还是陈密西本人,都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出现在自己所在的部队。

身为一个满腔热血的男子汉,陈密西头一遭让家里为自己购置了化妆品,是那种肉色的去疤药,即便不能把眼角的痕迹彻底去除,多少也能凭借颜色将其遮盖住吧。

指导员依旧是那般“冷酷无情”,绝不允许有瑕疵的士兵出现在自己负责训练选拔的方队里。陈密西接连提交了三次申请,得到的却只是三次被退回。

恰在此时,陈密西满腔热忱地坐在宿舍里,望着入选方队的战友们在操场上接受如同恶魔般的“极限训练”,脸上仅流露出一丝羡慕与嫉妒。

谁曾想,正当训练开展得热火朝天,陈密西觉得自己与阅兵彻底无缘之际,部队领导却主动找到了陈密西,临时征召他加入方队进行替补。

起初,方队中有一名队员突然遭遇意外状况,实在没办法再接着训练,只能狠下心把这个难得的位置空出来。

峰回路转的陈密西马上给自己定下三条准则:无论训练多么艰辛,都要持之以恒;无论压力多么巨大,都要积极应对;只要他人能够达成的,自己必定要完成得更出色。

由于他清楚:阅兵仅有一回!10年过后,30岁的他大概率已然结束了军旅生活。

红一师开展的极限训练项目涵盖:进行军姿训练时,需保持2小时身体静止、4小时站立不倒下、60秒内不眨眼;正步训练要求连续踢腿200次,单腿独立10分钟且姿势不变形;体能训练方面,每日要完成1次5公里长跑,同时还有每天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蹲起以及100个蛙跳的任务。

在全体方队人员眼中,北京的气候状况,诸如春日的狂风、冬季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酷寒,还有夏季三十多摄氏度高温下的暴雨,都完全不值得纳入考量范围。

陈密西唯一发愁的事儿是:自己越急切地想得到班长的认可,做出的动作就越容易被班长“挑毛病”,要么是动作没做到位,要么就是和旁边的人配合不协调。

好像是故意跟他作对似的,白天队友们结束训练各自离开后,班长却把陈密西单独留下,让他在月光和路灯的陪伴下,独自在操场上继续加练重训。

若说陈密西心里完全没有委屈,那肯定是假的。不过,他从未将这种想法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对于班长每一项严格的批评与校正,他都逐一依照着去改进。

然而,他虽未在严苛训练中抱怨,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的生理机能不会产生强烈反应。

陈密西入伍前就患上了静脉曲张这一顽固病症,长时间的站立训练致使病情发作,他的双腿疼得犹如被针刺一般。训练结束后,他往往连正常走路都成了难题,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向食堂和宿舍。

倘若在训练过程中疼得实在难以忍受,陈密西便会对自己“下猛药”,让队友用背包绳把自己的双腿牢牢绑住,保持4个小时的直立站姿。

解开背包绳之后,这双腿已僵硬得无法弯曲,只能在他人搀扶下离开训练场。

如此一天又一天过去,慢慢地,陈密西被班长留下的时长日益缩减,相反,他的队友却因动作一直无法与他配合得当,不得不被领导遣返部队,丧失了参与阅兵的资格。

或许是上天为了酬谢这份付出,往昔令人烦闷的眼角疤痕,竟被汗水冲刷得愈发浅淡,难以察觉了。

最终,在阅兵盛典正式开启前,为了检验各方队的训练成效,领导们打算举办一场“评王选星”活动。在这场从数百万大军里层层筛选、精挑细选且经过反复雕琢的大型竞赛中,陈密西践行了对班长许下的诺言,成功摘得“军姿王”的桂冠。

老班长接到陈密西第一时间传来的喜讯,在电话里和他相拥而泣。

2009年10月1日,陈爱清一家人像10年前那样围坐在电视机前,只是这一回,他们的儿子没在家中,而是出现在了令人骄傲的电视屏幕里。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