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这个被中国民众普遍嫌弃的数字,却在书法史上颇受青睐,人们习惯用四来总结时代书风,比如宋四家、初唐四家、楷书四家等等,这种惯性总结凸显出时代文化特征,但是也将一众优秀书家屏蔽在民众认知之外,比如褚遂良的楷书就受到颜柳欧赵的压制。
四这个被中国民众普遍嫌弃的数字,却在书法史上颇受青睐,人们习惯用四来总结时代书风,比如宋四家、初唐四家、楷书四家等等,这种惯性总结凸显出时代文化特征,但是也将一众优秀书家屏蔽在民众认知之外,比如褚遂良的楷书就受到颜柳欧赵的压制。
很多人都急于总结当代四大书法家,当代书法名家众多,很多人的书法成就已经超越前人,评选当代四大家并非易事。
不过仅就健在的书家而论,如果有人能够在当代书法四大家中占据一席之地,此人必然会是崔寒柏先生。
之所以认为崔寒柏先生有此能力,主要原因是崔寒柏先生是当今书坛唯一具有力挽狂澜能力的人。而这一论断依据崔寒柏先生对笔法的独特认识和超强的书写功力。
虽然只是在近几年科技才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但是书法的纯艺术发展早已开始,可以认为从馆阁体出现开始,人们就已经将实用性书写和艺术性书法清晰的分开了。从那个时代开始艺术性书法就已经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
当毛笔从人们的日常消失,书写不再是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书法的实用性就已经很微弱了。即便是实用性书写也会优先考虑艺术构思,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信札等实用性文件都要更具艺术表现,而缺乏了率真自然。
在这样潮流趋势下,艺术展现力远比自然情感更受重视,笔法被严重扭曲了,传统实用性笔法严重缺失,描绘画成为主流,很多书家都在堂而皇之的教授描绘画笔法。
在这种大环境下,崔寒柏先生重拾传统实用性笔法,并且正在努力将自己对笔法的理解传播出去。
他认为笔法为流畅书写服务,而非笔画形态的塑造,笔画形态只是正确使用笔法的自然呈现,临帖的主要目的不是复刻古人书迹,而是探寻笔法真谛。
这种观点在当今书坛是独树一帜的,但是受到越来越多学书者的认同,崔寒柏先生对笔法的理解更符合书法的根本,他的作品也显示出正确笔法的高妙之处,这让崔寒柏先生能够成为纠正时代错误笔法的第一人,从而载入书史。
当今已经进入书法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各种风格、各种书体都有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有古典有前卫,没有哪个时代会有当今这么丰富多元的书法面貌。
然而在当今展览文化的引导下,当今书法更注重艺术展现力,逐渐陷入刻意构思的误区,实用性笔法也被夸张、奇肆的用笔取代,传统书法的自然、率真已经荡然无存。
当今书坛对笔法的驾驭基本分成三类,一类是表演型笔法,各种技巧娴熟,用笔灵活多变,作品呈现也极具视觉冲击力,极具观赏性,比如绝大多数展览体书家都是如此。
一种是技术型笔法,这类书家往往以篆籀笔法为根,强调线条质量,比如王镛先生、张旭光先生等人。
这两种笔法尽管都是对传统笔法的理解,但是本质都是在塑造笔画形态,而非真正为流畅书写服务,所以不应该算是传统实用性书法。
第三类就是传统的实用性笔法,以书写为目标的笔法,不会刻意塑造笔画形态和质感,所以杜绝了当今书坛流行的枯笔、焦墨等修饰手段,完全凭借书写功力营造艺术感。崔寒柏先生就是这个极少数群体当中的佼佼者。
崔寒柏先生对笔法的理解建立在对书写本质的深刻把握上,他的作品笔法纯熟自然,既有传统根基,又具个人风格,因为注重笔法而非形态,往往频出异趣。
在书法日益艺术化的今天,崔寒柏先生坚持回归书写本真,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倾向,强调书法首先应该是自然的书写行为,这一立场使其在当代书坛显得格外突出。
书法史往往会记住那些扭转时代风气的关键人物,在笔法传承面临断层的今天,崔寒柏先生重拾传统实用笔法的努力,很可能成为其青史留名的重要依据。
评价一个时代的书法成就,需要历史的检验,但崔寒柏先生对笔法本质的探索与坚持,已经显示出超越时代的价值,这种价值终将在书法史上得到确认。
在艺术表现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崔寒柏先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书写的本质,他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书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发展路径。
书法史的选择标准复杂多元,但那些推动艺术健康发展的关键人物总会获得应有地位,崔寒柏先生对笔法正本清源的努力,很可能成为其历史定位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七陆工作室